question,A,B,C,D,answer 患者右眼前方放置紅色片(red lens test),看到紅光點在他的右下方,則患者有:,右眼下內隱斜位,右眼上外隱斜位,左眼上內隱斜位,右眼上內隱斜位,D 驗度儀無法量測出鏡框眼鏡的那個參數?,中心厚度(center thickness),散光軸度(astigmatism axis),光學中心的距離(distance between optical center),稜鏡度(prism diopter),A 下列有關眼震顫的描述,何者錯誤?,使用稜鏡無法有效改善眼球震顫,眼震顫主要可分為早發性或嬰兒型(early onset or infantile)眼震顫、潛在性(latent)眼震顫及後天性(acquired)眼震顫三種類別,潛在性眼震顫在遮一眼時,偏移量會增大,因此驗光時,用正度數鏡片遮眼驗光較直接遮眼為佳,硬式隱形眼鏡因眼瞼的刺激感覺,對眼震顫的改善有所幫助,A 關於有斜位的患者之屈調矯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內斜位眼之遠視用不全矯正(under-correction),內斜位眼之近視用過強矯正(over-correction),外斜位眼之近視用不全矯正(under-correction),外斜位眼之遠視用不全矯正(under-correction),D 紅綠雙色試驗中,紅色背景的視標比較清楚,表示:,矯正後的聚焦點在視網膜後方,應減少凸透鏡度數或增加凹透鏡度數,矯正後的聚焦點在視網膜後方,應增加凸透鏡度數或減少凹透鏡度數,矯正後的聚焦點在視網膜前方,應增加凸透鏡度數或減少凹透鏡度數,矯正後的聚焦點在視網膜前方,應減少凸透鏡度數或增加凹透鏡度數,D 關於「4 稜鏡度基底朝外測驗(4 Δ base-out test)」,下列何者錯誤?,用來排除中央暗點的可能性,黃斑部的疾病者亦可能有相似的結果,可與遮蓋測驗併用,用來偵測大於 60Δ 以上的斜視,此測驗的原理跟 Hering’s law 有關,C 依據 Hofstetter's formula 公式計算,年齡 45 歲者其''平均''調節幅度期望值為多少?,5.0 D,6.5 D,3.5 D,9.5 D,A 關於針孔視力(pinhole visual acuity),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想知道病人的視力下降是否可以經由鏡片矯正,可以測針孔視力,檢查用的針孔直徑大小為 0.5 mm,通常病人的矯正視力比 0.67(20/30)差時會考慮測量針孔視力,通常只用來測遠視力,B 運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幫患者檢測散光時,有關檢查技巧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針對逆規(against-the-rule)散光患者,選用 E、F、L、H 等直線明顯的視標,較能精確檢測散光,為維持最小模糊圈(the 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位於視網膜上,選用圓形視標(circular target)檢查,當患者有大於 1.00 D 未矯正散光或低視力者,放上±0.25 D 交叉圓柱鏡檢查時,較不容易決定那一鏡面比較清晰,有短暫記憶障礙患者較不適合使用此法檢查散光度數與軸度,除非驗光室使用可產生兩圖比較的綜合驗光儀(phoropter),A 下列何種雙眼平衡的檢查方法,兩眼的影像是完全分離?,隔板法/TIB 法(septum/Turville's infinity balance),偏光立體影像法(Polaroid/vectograph),連續交替遮蓋法(successive alternate occlusion),漢佛萊斯法(Humphriss method),C "一般而言,以 gradient method 測得的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 AC/A ratio),其正常值範圍為下列何者?",11.0~13.0,0~1.0,3.0~5.0,7.0~9.0,C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角膜的球面曲率半徑越大,屈光力越大,遠視眼所造成的像在視網膜前,正常眼睛的屈光系統中,折射係數最大的組織是水晶體,近視眼所造成的像在視網膜後,C 電腦驗光儀(autorefractor)使用特定光波測量的最主要理由,下列何者正確?,刺激集中注意力,放鬆調節力,看不見此種光波,看得見此種光波,C 一名正視眼患者,使用推進法(push-up)檢查,推測其單眼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為 7 D,請問他的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為下列何者?,40 cm,28.57 cm,14.29 cm,7.14 cm,C 患者雙眼視力 20/20,當你遮蓋右眼時,觀察到他的左眼向外移動;右眼去遮蓋時,左眼不動;當你遮蓋左眼時,右眼向外移動,左眼去遮蓋時,右眼不動,這表示患者有那種異常?,交替性外斜視(alternating exotropia),間歇性內斜視(intermittent esophoria),內斜位(esophoria),交替性內斜視(alternating esotropia),D 以角膜弧度儀測得受檢者水平與垂直的屈光度不同,此兩者的差值為下列何者?,晶體散光,視網膜散光,角膜散光,眼睛的全散光,C 兩眼看東西有複視的現象,右眼看到的影像在左邊,左眼看到的影像在右邊。如果用稜鏡矯正兩眼的複視,下列選項何者正確?,兩眼都用基底朝內的稜鏡,右眼用基底朝內的稜鏡,左眼用基底朝外的稜鏡,右眼用基底朝外的稜鏡,左眼用基底朝內的稜鏡,兩眼都用基底朝外的稜鏡,A 散光分順向散光與逆向散光,則小孩與老人的散光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皆多為順向,前者多為順向,後者多為逆向,皆多為逆向,前者多為逆向,後者多為順向,B 36 歲的受測者於 7 年前發生車禍,導致右眼上斜肌麻痺(superior oblique paresis) 。車禍後已配過多副含稜鏡的眼鏡,但戴起來都不舒服。最近較累的時候也會出現複視(diplopia) 。若他目前所配戴的眼鏡度數為:右眼 -3.00DS/-1.75DC×160;左眼 -2.50DS/-2.25DC×010,針對於此受測者目前的情況,下列那些檢查項目最合適?①雙眼驗光(binocular refraction) ②綜合驗光儀聚散測驗(phoropter prism vergence test) ③雙眼翻轉鏡測驗(binocular flipper lens test) ④雙馬竇氏鏡測驗(double Maddox rod test),③④,①②,②③,①④,D 根據學者 Sorsby 等人的發現,造成患者兩眼不等視(anisometropia)的最顯著原因為何?,兩眼不一致的角膜屈光度,兩眼不一致的水晶體屈光度,兩眼不一致的眼軸長,兩眼不一致的前房深度,C "在近點聚合(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的檢查,若調節性視標與筆燈或筆燈附加紅色濾鏡片的檢查結果不同時,個案可能有下列何種情況?",聚合不足,調節過度,聚合過度,調節不足,A 眼球只有垂直隱斜位的失調,除了視力訓練之外,最好是用稜鏡矯正,若患者左眼有上隱斜位,則左眼稜鏡基底應在那個方向?,朝上,朝下,朝內,朝外,B 中高度數雙眼不等視的患者配戴眼鏡,下列何者為一般矯正上不需要注意的參數?,不相等的眼睛調節需求,不相等的瞳孔大小,不相等的相對鏡片放大率,不相等的鏡片稜鏡效應,B 關於視力檢查,下列何者錯誤?,6/6 的視標,在正常的測試距離所形成的視覺夾角(visual angle)為 5 分角(5 arcmin),測試結果視力為 6/7.5,也可以表示為 0.8,史耐倫視力表行與行之間的字母大小,彼此之間沒有呈現一個規則的幾何上的或對數上的關係,史耐倫視力表(Snellen visual acuity)是僅以 C 為測試字母,D 驗光師採用眼球轉動外部肌肉的測試(配合使用紅色鏡片)主要是檢查以下何種狀況?,判斷是否有視神經病變,判斷視線偏移是否為共動性或非共動性,判斷是否有固視偏移,判斷是否有斜位,B 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投射平行光,使用+1.50 D 的鏡片,發現受測眼 90 度方向於 66.7 cm 處可以看到中和點。同樣使用+1.50 D 的鏡片,180 度方向於 50 cm 處可以看到中和點,則受檢者的屈光狀態為:,-1.50DS/-1.00DC×090,PlanoDS/-0.50DC×090,-2.50DS/-1.50DC×090,PlanoDS/+2.00DC×180,B 如果在 50 cm 的工作距離下,進行視網膜檢影法,並使用鏡片-5.00DS/-1.00DC×180 可達到中和點,則實際處方為何?,-5.00DS/-3.00DC×180,-7.00DS/-1.00DC×180,-7.00DS/-3.00DC×180,-5.00DS/-1.00DC×180,B 下列何者不是採用試鏡框驗光(trial frame refraction)的優點?,被檢者的調節與聚散系統發現值在綜合驗光儀(phoropter)的處方比試鏡框的處方更具真實體驗(realistic experience),檢者可調整頂點距離(vertex distance)與前傾角(pantoscopic tilt)以類似實際配戴眼鏡框,有助確定斜頸者(torticollis)的屈光異常度數,提供被檢者戴試鏡框自由的望出窗外和走動以更確定屈光異常度數,A 有關角膜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角膜地形圖儀提供角膜表面的形狀圖,角膜弧度儀測量的角膜弧度是表示整個角膜表面的弧度,角膜地形圖儀可用來分析角膜的變化,如圓錐角膜或角膜塑型,角膜弧度儀是應用雙像分離原理(the principle of doubling)來測量角膜表面弧度,B 視力值有很多不同的表示方式,下列視力值由好至差之排列為何?①LogMAR:0.1 ②史奈倫公尺制(Snellen metric):6/15 ③小數點(decimal):0.5 ④史奈倫英呎制(Snellen imperial):20/30 (註:log2 = 0.3010,log3 = 0.4771),③>②>①>④,①>④>③>②,④>③>②>①,②>①>④>③,B "在測量近用加入度(near ADD)時,以負相對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NRA)及正相對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PRA)對初始暫定加入度(initial tentative ADD)進行微調。若受檢者首次持續看不清楚(first sustained blur)視標時,加入度為+2.00 D 以及+0.50 D,而初始暫定加入度(initial tentative ADD)為+1.00 D。下列何者正確?",NRA 為+1.00 D,PRA 為-1.00 D,最終暫定加入度(final tentative ADD)+1.50 D,最終暫定加入度(final tentative ADD)+1.25 D,NRA 為+1.50 D,PRA 為-0.50 D,C 有關垂直平衡失調,下列何者錯誤?,可能症狀包括眼周牽拉感、頭痛、視覺疲勞、閱讀時跳行、複視,治療首選方法為視覺訓練,其次為正附加球鏡和稜鏡處方,在高度屈光不正的病人,眼鏡傾斜也可能引發垂直平衡失調,檢查方法包括遮蓋試驗、von Graefe 法、馬竇氏鏡檢查,B 下列何者可以描述在 9 個注視方向(directions of gaze),斜視量會不一樣,多半是眼外肌麻痺或癱瘓而導致的斜視?,非共同性斜視(nonconcomitant strabismus),調節性斜視(accommodative strabismus),固定性斜視(constant strabismus),假性斜視(pseudostrabismus),A 距離受檢者 40 cm 處進行諾特動態檢影(Nott dynamic retinoscopy),以平行光觀察到眼睛的檢影反射光為順動(with motion),下列何者正確?,靠近受檢者,縮短檢影工作距離以找到中和點,遠離受檢者,拉長檢影工作距離以找到中和點,放入負球面(minus)鏡中和反射光,放入正球面(plus)鏡中和反射光,B "關於視力的數字表示,以小數點計數法(decimal notation)及 LogMAR 計數法(LogMAR notation)型式記錄時,其數字是相等的,則此視力的數字為下列何者?(Log2 = 0.3010, Log3 = 0.4771)",0.4,1.2,0.1,1,A 進行散光鐘(clock chart)檢測,霧視後當受測者回答 3 點鐘與 4 點鐘方向的線條較為清楚,受測眼的負散光軸度為何?,180 度,75 度,135 度,105 度,D 下列何者是解決垂直平衡失調(vertical imbalance)的方法?①漸近多焦點鏡片(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 ②鏡片光學中心移位(lens decentration) ③共軛稜鏡(yoked-prism) ④雙中心研磨(slab-off),僅②④,僅①③,僅①②,僅③④,A 有關視野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利用視野機進行視野檢查,須要先確認瞳孔必須小於 3 mm,視野機的檢查會比篩檢視野檢查更精細,比較性視野(confrontation field testing)利用檢查者與被檢者的視野狀況做比較,阿姆斯勒方格檢查(Amsler grid test)可檢查中心 10 度視野,A 關於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可以用來篩檢是否有屈光不正,使用直接眼底鏡,室內燈源應該要偏暗,可以用來篩檢嬰兒或是孩童的斜視和眼後部有無異常,此項檢查應該在散瞳的情況下進行,D 運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測量散光,低視力者的測量最好使用下列何者?,+/-0.37 D,+/-0.50 D,+/-1.00 D,+/-0.25 D,C 有關視網膜檢影鏡法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屬於自覺式的驗光法 ②主要觀察被檢查者視網膜的反射光動態 ③靜態視網膜檢影鏡法的目的是找到被檢查眼的遠點,僅②③,僅①③,①②③,僅①②,A 有關眼睛的調節機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鬆、水晶體體積膨脹,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拉緊、水晶體體積膨脹,睫狀肌放鬆、懸韌帶拉緊、水晶體體積收縮,睫狀肌放鬆、懸韌帶放鬆、水晶體體積收縮,A 某患者調節近點為 33 cm,若其工作距離是 40 cm,假使以調節幅度一半原則,則此患者的暫時加入度為何?,+2.00 D,+1.00 D,+4.00 D,+3.00 D,B 選擇測量老花閱讀度數時,驗光參考的重要依據如下:①閱讀字的大小 ②被檢者要求指定的度數 ③工作距離 ④配多焦點或單光鏡片。其重要性由高至低依序為何?,③①④②,④③①②,②①③④,①③④②,A "近點聚合(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檢查紀錄為 7 cm/11 cm 代表的意義,下列說法何者正確?",模糊點和回復點(blur and recovery),模糊點和清晰點(blur and clear),破裂點和回復點(break and recovery),模糊點和破裂點(blur and break),C 下列處方中,何者為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1.00DS/-1.00DC×090,+1.50DS/-2.50DC×090,+2.00DS/-1.00DC×090,+1.00DS/-1.00DC×090,B 關於托林頓隱斜位(Thorington phoria)檢查,下列何者錯誤?,此法的缺點為只能讓病人坐在綜合驗光儀(phoropter)後方檢測,可以測量水平隱斜位(phoria),可做為 von Graefe 眼位測試的替代方法,可以測量垂直隱斜位,A 受檢者是-2.75 D 近視眼,戴上-2.00 D 的鏡片接受近視力檢查。檢驗者從-2.00 D 開始逐漸以 0.25 D 降低凹透鏡度數到平光時,受檢者無法再看清楚視標,檢查結果的紀錄是:,先給近距離附加度+0.75 D,則實性相關調節力為 2.00 D,先給近距離附加度+0.75 D,則虛性相關調節力為 2.00 D,先給近距離附加度+0.75 D,則虛性相關調節力為 2.75 D,先給近距離附加度+0.75 D,則實性相關調節力為 2.75 D,B 若受測者在無調節狀況下直視遠方視標,且測者在前方 33 公分距離用外散光(divergent light)或套管擺置下方(sleeve down)的設置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看到逆動(against motion)。針對上述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要中和此眼底反射光,必須縮短與受測者之間的距離 ②此屈光不正為近視 ③受測者的近視低於 3 個屈光度,僅①,僅①②,僅②③,①②③,B 受檢者看遠有+2.00 DS 的遠視,戴上全矯正眼鏡後進行測試,使用推進法測得近點為 20 cm,調節幅度應為多少?,7.00 D,3.00 D,5.00 D,7.50 D,C 以角膜弧度儀測量角膜弧度,加上補助鏡片+1.25 D 之後讀到的度數是 50.00 D。實際上這角膜弧度最接近下列何者?(修正係數 1.166),48 D,58 D,52 D,55 D,B 以視網膜檢影鏡檢查一眼,發現僅有球面屈光不正,而在自覺式驗光的第一次最佳球面度(first best vision sphere)確認後,卻無法達到理想視力,疑似有潛在散光未被檢出。檢查者將-0.25 DC 散光片置入綜合驗光儀,並以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CC)確認 045、090、135、180 等軸度的散光度數。結果發現,在上述 4 個軸度的檢查,皆是白點對齊散光軸度時視標清楚於紅點對齊散光軸度。患者的散光狀態為何?,散光軸度接近 180,散光軸度不穩定變化,不規則散光,無明顯散光,D 某近視-5.00 D 的患者,其遠點位於眼前何處?,25 cm,50 cm,10 cm,20 cm,D 動態視網膜鏡檢影法(單眼評估法)的目的是找到被檢眼的何種變化?,遠點的變化,聚合近點,近點的變化,近距離用眼時的調節反應情形,D 有關角膜地圖儀(corneal topography)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所使用的視標為同心圓環組,又稱做普雷希多圓盤(Placido disc),其測得之散光度(astigmatic power)與自動驗光儀相同,可精確描繪出所有軸度上的角膜表面形狀,"其測得之模擬 K 值(simulate keratometry, Sim K)與角膜弧度儀測量結果相似",B 有關紅綠雙色平衡(duochrome balance)檢查視力平衡的原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使黃色 570 nm 波長光的最小模糊圓落焦在視網膜後,檢查終點為紅色和綠色裡的黑字一樣清楚,綠色的黑字清楚需加入+0.25 DS,紅色的黑字清楚需加入-0.25 DS,A 電腦自動驗光機使用紅外線掃描眼球的屈光狀態,理論上所測量到的度數比使用可見光測量到的度數:,紅外線測量到的近視度數與遠視度數都較高,紅外線測量到的近視度數較低,遠視度數較高,紅外線測量到的近視度數較高,遠視度數較低,紅外線測量到的近視度數與遠視度數都較低,B 有關視野檢查(visual field)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一般駕駛者應接受水平方向雙眼視野範圍(extent of binocular visual field)的評估,且最低應具有 120 度或更大的雙眼視野,由於正常情況下是用兩眼視物,因此進行視野檢查時應打開雙眼,不論是隱形眼鏡或框架式眼鏡配戴者,接受視野檢查時皆應配戴矯正鏡片,視野儀檢查結果若偽陽性分數(false positive score)為 10 %,則代表結果不值得信賴,須重新測試,A "有關高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 AC/A ratio),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近視屈光矯正手術可以明顯降低 AC/A ratio,如果看近為正眼位,看遠的可能會有內斜位,垂直斜視是造成高 AC/A ratio 的主要原因,如果看近產生內斜位,加上看近的加入度有幫助,D 失能眩光(disability glare)是由於周邊眩光光源,造成散射光線進入患者眼內,因而降低視網膜影像之對比度。下列那種情況較不易受到其影響?,白內障,色素性視網膜炎,角膜上皮水腫,第六對腦神經麻痺,D 進行瞳孔檢查時,發現患者兩側瞳孔大小不等,下列何者為患者下一步的檢測項目?,兩眼瞳孔距離檢查(interpupillary distance),暗-亮瞳孔檢查(dim bright pupillary test),瞳孔的近調節反應(near response of the pupil),手電筒搖擺瞳孔檢查(swinging flashlight test),B 當光線穿透一塊標示 3Δ的稜鏡,會在其後方 3 m 處產生多少偏折?,9 cm,3 mm,9 mm,3 cm,A 受檢者為正視眼,檢查結果調節力為 4.0 D。戴上單焦老花眼鏡時的清晰視力範圍(range)約為 19 公分至 80 公分,在不考慮焦深(depth of focus)的狀態下,該副眼鏡的度數為下列何者?,+2.50 DS,+5.25 DS,+1.25 DS,+4.00 DS,C 「折射性屈光度不等(refractive anisometropia)較適合配戴隱型眼鏡;而軸向性屈光度不等(axial anisometropia)則適合配戴框架眼鏡。」為下列那一種準則之敘述?,30 法則(rule of 30),納普定律(Knapp’s law),謝爾德的標準(Sheard’s criteria),珀西瓦爾的標準(Percival’s criteria),B 交叉圓柱視標(cross cylinder target)除了可以用來決定老花眼暫定加入度(presbyopic tentative ADD)以外,它也可以用來評估調節(accommodation)的那一方面?,準確性(accuracy),彈性(elasticity),幅度(amplitude),速度(speed),A 有關引起近視眼的原因,下列何者最不可能?,長時間戶外活動,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父母有高度近視的家族史,早產兒,A 下列何項檢查方法可用來評估患者的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球面翻轉鏡法(flippers),拉遠法(pull-away),推近法(push-up),負鏡片法(minus lens to blur),A 進行對數視力表檢查時(LogMAR chart),受檢者 0.6 之前的全數正確,0.5 錯 1 個,0.4 錯 1 個,0.3 對 3 個,0.2 對 1 個。則最終視力應紀錄為何?,0.28,0.52,0.36,0.44,C 下列何者不是在雙眼融像(binocular fusion)的情況下進行檢測?,正負相對調節(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聚散靈敏度(vergence facility),隱斜位(heterophoria),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C 下列何種檢查,可以測量受測者斜視的偏斜角度?,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立體視,魏氏四點,遮蓋測試加稜鏡棒,D 下列那一因素較不影響聚合近點(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測試之表現?,近點固視偏差(near fixation disparity),調節反應,瞳孔反應,遠及近距離眼位,C 進行針孔視力(pinhole visual acuity)檢查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可了解受檢者的視力是否可用鏡片進一步改善,若針孔視力有改善,表示與光學因素無關,測試針孔視力時,受檢者若有慣用眼鏡或最佳視力處方眼鏡須配戴,屈光矯正後的視力值應該與針孔視力值一致,B 矯正後視力異常者,再加上 1 mm 針孔板檢查,視力仍未提升,此結果顯示被檢眼最可能為下列何者?,散光,遠視,弱視或眼病問題,近視,C 有關角膜地形圖像分析(corneal topographic analysis)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角膜地形圖像分析通常比較凸的區域(steep area)會用藍色表示,掃描式的(slit-scanning)角膜地形圖像分析是利用光學掃描,以取得角膜的前表面與後表面資料,經由角膜弧度儀(keratometer)或者角膜地形圖像分析測得的角膜散光(corneal astigmatism)與經由驗光而得到眼球的散光未必相同,反射式的(reflective)角膜地形圖像分析是利用角膜前表面的淚液層,對儀器弧度偵測目標的反射,藉以分析角膜的表面形狀,A 以交叉圓柱鏡檢查法檢查散光的度數,檢測時當白點位置在散光軸 180 度患者反應清楚,則檢查者應如何處置?,散光軸在 180 度,散光度數增加-0.25 D,不必變動散光度數,散光軸在 180 度,散光度數減少-0.25 D,散光軸在 90 度,散光度數增加-0.25 D,C 下列何者不是弱視患者可能會出現的現象?,抑制現象(suppression),偏心注視(eccentric fixation),隧道視覺(tunnel vision),擁擠效應(crowding effect),C 一般驗度儀(lensometer)裡面的光學系統,用到的標準鏡片度數(standard lens power)為下列何種度數範圍?,plano ~ +2.50 D,+5.00 D ~ +10.00 D,+20.00 D ~ +25.00 D,+10.00 D ~ +15.00 D,C 下列有關遠視的治療何者最正確?,輕度遠視無症狀發生者,可不配眼鏡,重度遠視患者看近有困難,看遠不會有問題,配遠視眼鏡不像配老花眼鏡,不需要考慮年齡,矯正有內斜位的遠視患者,應用不全矯正(under-correction),A 利用遮蓋測試檢查固定性外斜視患者,若要以稜鏡中和,應該給予?,基底朝上稜鏡,基底朝下稜鏡,基底朝內稜鏡,基底朝外稜鏡,C 有關屈光不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順性散光的兒童比逆性散光者容易產生近視,低度遠視可以靠調節力代償,但是會較早有老花症狀,越早發生近視的兒童將來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高度遠視的兒童可能產生弱視和內斜視,A 針孔板視力(pinhole visual acuity)檢測對象中,下列何者最不可能經由針孔而提升視力?,圓錐角膜(keratoconus),早期核性白內障(nuclear caratact),皮質性白內障(cortical cataract),弱視(amblyopia),D 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投射平行光,使用+1.50 D 鏡片,距離病患眼睛 66 cm 於 180 度方向掃描呈現中和點,同樣投射平行光使用+1.50 D 鏡片,距離病患同一眼 50 cm 於 90 度方向掃描,呈現中和點,則此病患眼屈光狀態為何?,+3.00DS/-1.50DC×090,plano/-0.50DC×180,+1.50DS/-1.50DC×090,+1.50DS/-1.50DC×180,B 下列那個受測者較容易發生屈光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OD:-1.00DS OS:+6.00DS,OD:+5.00DS/-1.00DC×180 OS:+6.00DS/-1.00DC×150,OD:-10.00DS OS:-9.00DS,OD:-1.00DS/-4.00DC×090 OS:-0.75DS/-4.00DC×090,A 在進行靜態視網膜檢影法(static retinoscopy)時,看到了「順動(with motion)」,下列何者為此情形的可能原因?①遠點(far point)在視網膜鏡(retinoscope)的後方 ②遠點在受測者眼睛的後方 ③受測者為正視眼(emmetropia) ④受測者有高度近視(myopia),①③④,①③,①②③,①②,C 下列何者不是珀西瓦爾準則(Percival's criterion)所考量的項目?,隱斜位(phoria),負性融像聚散(negative fusional vergence),基底朝內到模糊(base in to blur),正性融像聚散(positive fusional vergence),A 看遠距離 6 公尺處及近距離 40 公分處分別測量眼斜位,下列何者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的比值(AC/A ratio)最大?,遠距離正眼位,近距離 8 稜鏡度內隱斜位,遠距離正眼位(orthophoria),近距離 8 稜鏡度外隱斜位(exophoria),遠距離 8 稜鏡度外隱斜位,近距離 8 稜鏡度外隱斜位,遠距離 8 稜鏡度內隱斜位(esophoria),近距離正眼位,A 以綜合驗光儀進行散光檢查,初始處方為+2.50DS/-1.25DC×065。放置圓柱交叉鏡後開始檢查散光軸度,患者表示鏡片 1 較清楚,檢查者便將散光軸度調整至 055。試問,此時 JCC 上負軸(minus axis)軸度為何?,55,10,145,100,B 下列那一因素最不會影響視野檢查的結果?,視標移動速度,視標顏色,視標行進方向,視標亮度,C 要維持眼睛正視屈光狀態,與下列眼睛生理參數何者最有關?①瞳孔直徑 ②角膜曲率 ③水晶體曲率 ④視網膜曲率,②④,①④,③④,②③,D 關於 Pelli-Robson 對比敏感度檢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對於僅有低頻率(low frequency)對比度喪失的患者,Pelli-Robson 檢測數據會下降,但視力(VA)正常,檢測時視標必須距離患者 6 m,檢測時視標照度應大於 300 cd/m2,此檢測不適用於深度白內障或視覺傳導路徑疾病患者,A 為維持近距離舒適閱讀範圍,則眼球調節幅度最好能保留它的一半。受驗者要在 40 cm 閱讀而其調節幅度只有 3.00 D。則加入度數應為多少?,+2.00 D,+0.75 D,+1.00 D,+1.50 D,C 患者雙眼皆近視 -2.00 D,配戴遠距矯正眼鏡後測得的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為眼前 16.66 cm。 在裸眼狀態下,該患者能看清的最近距離為何?,眼前 10 cm,眼前 12.5 cm,眼前 17.5 cm,眼前 15 cm,B 自覺式驗光中的紅綠色標測試是利用那一種原理?,彗星像差,斜散像差,球面像差,色像差,D 有關融像性交叉柱鏡檢查(fused cross cylinder)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雙眼每加入+0.25 D 鏡片時,垂直及水平焦線會同時向視網膜前方移動,若受測者回答水平線條較清晰,則表示有調節遲滯的現象,此測試的理想終點為最小模糊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恰好落在視網膜上,視標上交叉 90 度的直線與橫線,經交叉柱鏡折射後會在視網膜前形成垂直焦線(vertical focal lines),在視網膜後形成水平焦線(horizontal focal lines),D 某人雙眼看遠皆為+1.00 D,依循一般驗光流程決定初始加入度為+1.00 D,且 NRA/PRA 檢測結果分別為 +1.50 D/-1.00 D。依以上檢測數據,配戴單焦點閱讀眼鏡之度數應該為下列何者?,+1.25 D,+2.25 D,+1.75 D,+2.75 D,B 欲檢查患者那一條眼外肌麻痺,利用 Parks 三步驟(Parks 3-step),當左眼為上偏位眼(hyperdeviated eye),向右看時眼位更偏移,且頭部傾斜左側時偏移更大,患者是那一條眼外肌麻痺?,左眼上斜肌,左眼下斜肌,右眼下斜肌,右眼上斜肌,A 有關檢查儀器原理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前導波影像分析對於高階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可以精確檢查,但低階像差(lower-order aberrations)較不易測出,角膜地形圖儀檢查(topographial keratosopy)相較角膜弧度測量(keratometry),其測量的範圍較廣,電腦驗光機使用遠紅外線進行測量,其穿透力高,比較不易受到角膜混濁、白內障或是玻璃體出血的影響,角膜弧度攝像地形檢查(videokeratoscopy)重現性高,不易受角膜表面淚液影響,B 下列何者會影響調節遲滯(accommodative lag)的產生?,眼球震顫(nystagmus),焦深(depth of focus),近接性內聚(proximal convergence),近距三聯反射動作(near triad),B 視力對比敏感度的檢查中,將對比敏感度異常分類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第三型對比度缺失(typeⅢCS loss)指低空間頻率下降,通常視力不受影響,第四型對比度缺失(type Ⅳ CS loss)指高空間頻率都下降,例如:弱視患者,第一型對比度缺失(type Ⅰ CS loss)指所有空間頻率都下降,例如:白內障患者,第二型對比度缺失(type Ⅱ CS loss)指低空間頻率下降,例如:屈光不正未矯正,A "有關正和負相對調節力檢測法(positive and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PRA/NRA)之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檢查終點為被檢者回報視標首次輕微且持續模糊,測量時移動視標距離以觀察調節力變化,改變調節時,會改變調節聚散能力,需雙眼同時測量,B 以 Hofstetter 年齡公式估計最小調節幅度值,使用一半調節力計算。當 50 歲正視眼被檢者注視 40 cm 距離的目標,試驗性閱讀近距離附加鏡度數為多少最合適?,+1.75 D,+1.25 D,+2.00 D,+1.50 D,B RH 代表下列何種斜視?,右眼上斜,右眼外斜,右眼下斜,右眼內斜,A 下列何者描述弱視者(amblyope)利用非視網膜中央小凹(fovea centralis)的區域當作主要注視點?,中央固視(central fixation),非交叉性固視(uncross fixation),偏差固視(disparity fixation),偏心固視(eccentric fixation),D 下列何種屈光不正可能導致屈光性弱視?,OD:-1.00DS/-0.75DC × 045° OS:+4.00 DS,OD:-1.00DS/-0.75DC × 045° OS:-4.00 DS,OD:-4.00 DS OS:-4.00 DS,OD:+4.00 DS OS:+4.00 DS,A 有關靜態視網膜檢影法(static retinoscopy)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建議用 6/6 的視標請受測者注視,檢查室儘量保持光線明亮以幫助受檢者注視視標,一般檢查時會建議用凹面鏡模式(concave mirror mode)以方便觀察,檢查時希望受測者調節力為放鬆的狀態,D 關於雙眼自覺式驗光(binocular subjective refrac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由於固定內聚(the fixed convergence),能幫助患者穩定雙眼的調節刺激,此種方式適用於兩隻眼睛的調節刺激反應不同的患者,雙眼自覺式驗光的檢查不適合眼球震顫(nystagmus)、明顯的垂直和迴旋眼位偏差(cyclo-deviation)的患者,對於遠視屈光不等視(hyperopic anisometropia)的患者,在雙眼都打開的狀態下驗光,能放鬆較多的調節,C 對 44~49 歲雙眼皆近視-0.50 DS 者進行老花眼驗光,下列何者是較適合標準檢測距離的暫時加入度(tentative add)?,+1.50 D,+0.75 D,plano,+2.00 D,B 有關針孔板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使用針孔測試時,視網膜所見的光量降低,會降低原有的好視力,黃斑部病變者,加上針孔後,矯正視力不能再改善,加上針孔後,驗光的視力清晰度增進,表示矯正度數可再加以調整改善,弱視者,加上針孔後,矯正視力能再改善,D 已知 45 歲正視眼(emmetropia)受檢者的調節幅度為 3.5 D,配戴著+0.75 D 閱讀眼鏡。若不考慮焦深(depth of focus),則其最大清晰視覺範圍(range of clear vision)最接近下列何者?,40~130 cm,25~130 cm,25~80 cm,15~80 cm,B 有關弱視的說明,何者錯誤?,弱視治療一般越早開始,效果越顯著,弱視眼睛在閱讀時,看單一個字會比看一行字要來得吃力,弱視眼通常為單側,但是偶而會有雙側弱視,若眼睛沒有器質性的疾病(organic diseases),雙眼視力相差史奈倫視力表(Snellen chart)二行或以上,則視力差的眼睛可能有弱視,B 下列何者為「改良式托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與「馬竇氏鏡檢查(Maddox rod test) 」 兩者間之主要差別?①其中一項測驗需要在暗室中進行,另一項需要在正常室內光線下進行 ②其中一項測驗較能夠控制住調節達到較高測驗穩定性 ③其中一項測驗需要使用稜鏡,另一項則不需要 ④其中一項測驗需要用到兩片馬竇氏鏡(兩眼各一片),另一項只需用到一片,③④,①②,①④,②③,D 有關使用鐘面散光圖形(astigmatic dial)檢查時,患者表示在 2 點鐘的線條最模糊,此時在眼內何種角度的線條最為清楚?,150 度,30 度,60 度,120 度,C 在測量負融像預留範圍(negative fusional reserve)時,若受測者是以最佳遠距離矯正狀態(best corrected at distance)進行測驗,為何通常都不會有模糊點(blur point)?,因為在注視遠距離時,不必使用調節(accommodation),因為在注視遠距離時,不能刺激內聚力(convergence),因為在注視遠距離時,無法激發開散力(divergence),因為在注視遠距離時,測量不出隱斜位(phoria),A 預估及矯正老花眼的加入度,除依患者的年齡、調節幅度的部份、動態檢影法、NRA/PRA(虛性相對調節/實性相對調節)的平衡和近距離紅綠平衡法之外,尚有下列何者?,動態交叉圓柱鏡法檢影、加正鏡片,動態交叉圓柱鏡法檢影、加負鏡片,靜態交叉圓柱鏡法檢影、加負鏡片,靜態交叉圓柱鏡法檢影、加正鏡片,A 下列關於調節力的檢查,何者錯誤?,普林斯尺(Prince rule)可以幫我們測試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球面透鏡法(method of spheres)可以先讓病人注視眼前 40 cm 的閱讀目標,之後慢慢加上強一點的正度數的球面透鏡(plus spheres),直到該目標變模糊,這樣子就可以知道病人的調節幅度,近點調節(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可以請病人注視一個近的目標,通常是小號的印刷字例如 5 號字(5-point print)或者是 Jaeger 的 2 號字(Jaeger 2 type print),然後把那個測試卡慢慢向眼睛靠近,直到病人覺得那個字變模糊,近點調節、普林斯尺、球面透鏡法都是測試病人調節幅度的方法,B 受檢者有遠視+2.25 D,接受近距離視力檢查,先以 0.25 D 為一級逐漸增加凸透鏡度數達到+4.25 D 時,受檢者無法再看清楚視標,再逐漸以 0.25 D 為一級減少凸透鏡度數達到+1.75 D 時,受檢者也無法看清楚視標,根據以上的結果,最合適的近距離加入度(near ADD)為:,+1.75 D,+0.75 D,+0.50 D,+1.25 D,B 測試近用視力表(reduced Snellen chart)與患者眼睛通常最適合的距離為多少公分?,20,40,80,60,B 視網膜檢影鏡之工作距離,指的是患者的眼睛到視網膜檢影鏡的距離。當工作距離為 50 公分,且無工作輔助鏡片時,若可用-4.00 D 鏡片達到中和,則實際屈光度數為何?,-6.00 D,-4.00 D,-5.00 D,-4.50 D,A 下列何者與針孔板可以提升視力的因素無關?,減少視網膜上的模糊現象(retinal blur),使焦點深度(depth of focus)變長,減少入眼光線的散射現象(scattering),降低視網膜上的照度(illumination),D 某患者驗光處方為-3.00DS/-5.00DC×090,但配戴後不適,應選擇下列那種處方最為合理?,-3.50DS/-4.50DC×090,-4.00DS/-3.00DC×090,-4.50DS/-2.50DC×180,-4.00DS/-3.50DC×090,B 有關眼睛遠點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可以在眼前或眼後的任何位置,遠視眼遠點在視網膜後,調節靜止時所能看到的最遠物體處,調節靜止時所能看到的最近物體處,D AC/A 比值過高,眼球調節時會造成下列何種情況?,下斜視、隱下斜位,上斜視、隱上斜位,外斜視、隱外斜位,內斜視、隱內斜位,D 用 Hirschberg test 角膜反射方法檢查時,觀察到患者左眼角膜反射光從瞳孔中心點向鼻側偏移 1 mm,則患者有下列何種斜視?,左眼大約有 30Δ 內斜視,左眼大約有 22Δ 外斜視,左眼大約有 35Δ 外斜視,左眼大約有 10Δ 內斜視,B 下列何者不是單邊遮蓋測試(unilateral cover test 或 cover-uncover test)的目的?,測量斜視的量有多大(magnitude),測量眼球偏移是否為斜視(tropia)或隱斜位(phoria),測量斜視是否為單邊(unilateral)或雙邊(bilateral),測量斜視的頻率(frequency),A "相對性瞳孔傳入障礙(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 RAPD)應該是在瞳孔光反射檢查的那個步驟發現的?",間接反應(consensual response),筆燈搖擺測試(swinging flashlight test),直接反應(direct response),瞳孔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 of pupil),B von Graefe 方法測量眼位時,安排右眼 12 基底朝內(base-in),左眼 6Δ 基底朝上(base-up),如果患者 Δ 看見的視標分成左上與右下,則患者最有可能的平行眼位為何?,大於 6Δ 內斜位,小於 6Δ 內斜位,大於 12Δ 外斜位,小於 12Δ 外斜位,C 眼初步檢查中的瞳孔檢查,確認兩眼對於光刺激反應是否相等的方法為下列何者?,光游移測試(swinging flashlight test),觀察兩眼瞳孔是否相等大小,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測試,直接光反應(direct pupillary response)測試,A 有一位受測者視力檢查結果如下:右眼:+4.00DS/-1.00DC×100 視力 20/80;左眼:+0.50 DS 視力 20/20,最有可能屬於下列那種弱視?,兩眼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視(isometropic amblyopia),視覺剝奪性弱視(vision deprivation amblyopia),斜視性弱視(strabismic amblyopia),A 使用視網膜檢影鏡測量被檢者的遠方屈光不正時,當開始測量右眼時,應同時使左眼反射光的屈光狀態調整為何種狀態為佳?,順動,中和,不須調整,逆動,D 下列有關老花眼驗光、處方決定步驟,依先後排列順序為:①相對調節檢查(relative accommodation)平衡 ②決定暫時加入度(tentative ADD) ③調整加入度 ④試鏡架試戴與處方調整 ⑤遠距離屈光矯正,⑤①②③④,⑤②③①④,⑤②①③④,②⑤①③④,C 下列不同的視力值表示法,從視力值最好到最差順序為何?①英呎制 20/40 ②小數點制 0.6 ③LogMAR 0.4 ④公尺制 6/20,①④②③,④③①②,②①③④,③②④①,C 視網膜檢影鏡的工作補助鏡片,下列何者的檢查結果會產生最大的誤差?,+5.00 D,+3.00 D,+2.00 D,+4.50 D,A 右眼-2.00DS/-1.75DC×135,左眼-5.00DS/-3.00DC×045,有+2.00 D 的老花度數,配多焦點鏡片時,使用下列何種方式,可快速測量出多焦鏡片處方所需彌補稜鏡的稜鏡度量?,稜鏡偏移量計算,馬竇氏鏡稜鏡檢測,遮蓋測試稜鏡檢測,綜合驗光儀稜鏡檢測,B 有關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推遠法(push-down)與推近法(push-up),此三種調節幅度測量法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施測推近法,若由患者自行手持視標,將測出較高調節幅度,負鏡片法測得的調節幅度平均少於推近法所測數值 2.00 D,推遠法相對較易高估調節幅度,推近法乃由遠至近,測量出第一個開始持續模糊的距離,與近點(near point)實際位置有落差,C 以視網膜檢影鏡法,距離病患眼睛 50 公分投射平行光,以-3.00 D 鏡片達到中和,此眼屈光度數為多少?,-5,-3.5,-6.5,-5.5,A 有關眼初檢之期望值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近距離遮蓋檢查 3 個稜鏡內隱斜位 Δ Δ,眼外肌運動檢查平順、準確、廣泛,成年人立體視為 20 秒角,近點內聚力破裂點 3-5 cm,回復點 5-7 cm,A 患者初步驗光值為-5.00DS/-0.75DC×180利用紅、綠雙色視標進行驗光終點確認檢查;主述紅色背景的數字較黑、較清楚,則度數應修正為下列何者?,-5.25DS/-0.75DC×180,-4.75DS/-0.75DC×180,-5.00DS/-1.00DC×180,-5.00DS/-0.50DC×180,A 關於色覺(color vision)異常來自遺傳(inherited)或後天(acquired)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後天性色覺缺陷者一般是藍黃色覺的缺陷,遺傳性色覺缺陷者的雙眼有同樣的缺陷型式,遺傳性色覺缺陷者大都是藍色覺的缺陷,後天性色覺缺陷者的男女盛行率大約比例一致,C 魏氏四點(Worth 4 dot)檢查時,患者右眼戴紅色濾鏡,左眼戴綠色濾鏡,若患者只看到兩個光點時,表示為何?,右眼抑制,融像,複視,左眼抑制,D 滑車神經(trochlear nerve)麻痺會造成下列何種斜視?,對側眼上斜視,同側眼上斜視,同側眼外斜視,同側眼下斜視,B 進行遮蓋測試(cover test)時,遮蓋受檢者右眼,當遮眼棒從右眼移到左眼時,發覺右眼向內下移動,則受檢者有何種斜視或隱斜位?,左眼有外上斜視或隱斜位,右眼有外下斜視或隱斜位,右眼有外上斜視或隱斜位,左眼有外下斜視或隱斜位,C 進行自覺式驗光後患者的視力品質仍然不佳,因此決定運用裂孔板(stenopaeic slit)來幫患者重新確認度數。將裂孔板放在 35 度時,矯正度數的鏡片為+2.50 DS,又將裂孔板轉至 125 度,矯正度數的鏡片為 -1.00 DS。依照上述,此受檢者的矯正度數應為:,+2.50DS/-3.50DC×125,+2.50DS/-3.50DC×035,+2.50DS/-1.00DC×035,+2.50DS/-1.00DC×125,B 對病人做遮蓋測試(cover test),雙眼直視未見明顯偏位,遮蓋左眼時可見右眼稍微向外移動,打開左眼時可見右眼稍微向內移動,遮蓋右眼時可見左眼無移動,打開右眼時可見左眼無移動,病人有下列何種疾病?,右眼內斜視,交替性內斜視,左眼外隱斜位,右眼內隱斜位,A 正視眼測試聚合近點(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正常的結果為下列何者?,分裂點在 4.2~5.9 cm,恢復點在 4.2~5.0 cm,分裂點在 2.4~2.9 cm,恢復點在 4.2~5.0 cm,分裂點(break)在 5.2~5.9 cm,恢復點(recovery)在 10.2~15.0 cm,分裂點在 10.4~19.9 cm,恢復點在 4.2~5.0 cm,B 受檢者配戴原處方近視-2.00 D 眼鏡時,測得近點位於眼前 10 cm。經重新驗光後,發現其屈光不正僅有近視-1.00 D,則當此受檢者配戴新處方時,測得的調節幅度應為下列何者?,9D,12 D,10 D,11 D,D 有關雙眼平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平衡的目的為使雙眼調節相等,受測者若有紅綠色盲,一樣可以使用紅綠平衡法,若兩眼無法平衡,以優眼稍微清晰為原則,霧視後若受檢者反應右眼比較清晰,則在左眼加上負鏡片,以-0.25 為一單位逐步提升至兩眼清晰度相同,D 受檢者的遠點位於眼後 2 m,當其注視眼前 50 cm 處電腦螢幕時,理論上須使用的調節力為下列何者?,0.50 D,2.00 D,1.00 D,2.50 D,D 檢查斜視(tropia)或隱斜位(phoria),遮蓋測試(cover test)的紀錄未包含下列何者?,兩眼瞳孔距離,有無配戴眼鏡,眼球偏離方向,測試距離,A 有關近視的敘述與透鏡矯正,下列何者正確?,在眼睛有調節的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睛後聚焦於視網膜之前,因此近視患者應使用正透鏡矯正,在眼睛有調節的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睛後聚焦於視網膜之後,因此近視患者應使用正透鏡矯正,在眼睛無調節的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睛後聚焦於視網膜之前,因此近視患者應使用負透鏡矯正,在眼睛無調節的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睛後聚焦於視網膜之後,因此近視患者應使用負透鏡矯正,C 下列何者不是決定近距離附加度(near-vision addition)的評估方式?,"近點內聚能力測試(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融像性動態交叉圓柱鏡法(dynamic cross-cylinder/FCC),二分之一調節幅度原則(proportion of amplitude),負相對調節力/正相對調節力(NRA/PRA balance),A 將馬竇氏鏡(Maddox rod)置於患者的右眼前,並使馬竇氏鏡的條狀鏡片成水平,所見紅色光條在光點的右邊時,則患者眼位為下列何者?,下斜,內斜,上斜,外斜,B 檢查者於距離患者眼前 67 cm 處實施靜態視網膜檢影法,使用+2.00 D 的工作輔助鏡片,得到中和度數為-6.00 DS,則患眼的屈光異常為下列何者?,-4.50 DS,-5.50 DS,-5.00 DS,-6.00 DS,B 有關佩里-羅布森(Pelli-Robson)對比敏感度測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每一行有 6 個不同對比的英文字母,測試表總共有 8 行,測試距離為 3 公尺,26 個英文字母都可使用,B 利用 Park 三步驟(Park’s 3-step)檢查患者,當左眼為上偏位眼(hyperdeviated eye),向左看時眼位更偏移,且頭歪向左側偏移更大,患者是那一條眼外肌麻痺?,右下斜肌,左下斜肌,右上斜肌,左上斜肌,A 有關紅綠雙色檢查(bichrome test),下列敘述何者錯誤?,紅綠雙色檢查是用於檢驗最佳球面度數的一種方法,測驗時需在室內較暗的條件下檢查,指引患者看一行視力 20/20 紅綠背景視標,雖然要辨識紅綠背景下的視標是否一樣清楚,色覺異常患者仍可以使用此種方法檢查,C 受檢者矯正度數為:+4.00DS/-2.00DC×085,其最大屈光力與最小屈光力主徑線(子午線)互相垂直。此受檢者的散光為下列何種型態?,斜軸散光(oblique astigmatism),不規則散光(irregular astigmatism),逆規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順規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C 一塊-5.00 D 的球面透鏡,與視軸產生 4 mm 的偏心,會對眼睛造成多少稜鏡量的稜鏡效應?,9Δ,2Δ,1Δ,-20Δ,B 正視眼前加上交叉圓柱鏡,白點位於水平方向,則:,水平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形成一條垂直焦線,水平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形成一條水平焦線,水平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形成一條垂直焦線,水平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形成一條水平焦線,C 有關斜視處理方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内聚力不足的近方外斜視,可利用負度數鏡片過矯或視力訓練處理,非共動性斜視(incomitant strabismus)建議以開刀矯正處理,内聚力過度近方内斜視,可使用多焦點鏡片過矯處理,調節性内斜視,建議手術處理,D 在馬竇氏鏡與雙光點(Maddox rod and two-point light sources)檢測中,受測者看到兩個光點的相差距離是大於兩條紅線,這代表下列何者?,受測者有隱斜位,受測者有弱視,受測者有不等像,受測者有斜視,C 下列何種儀器檢查較不易得知眼球散光情形?,電腦驗光儀(autorefractor),超音波(ultrasonography),角膜弧度計(keratometer),視網膜檢影鏡鏡檢法(retinoscopy),B 有關近點調節(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何者錯誤?,一個遠視 3 D 的眼睛,其調節幅度為 3 D,未配戴眼鏡矯正,其近點調節為無限遠,一個近視-3 D 的眼睛,其調節幅度為 3 D,戴上近視眼鏡矯正後,其近點調節為 16.7 公分,近點調節是受測者可以看清楚的最近距離,一個正視眼,其調節幅度為 3 D,則其近點調節為 33 公分,B 兩眼看東西有複視的現象,右眼看到的影像在右邊,左眼看到的影像在左邊。應如何用稜鏡矯正兩眼的複視?,兩眼都用基底向外的稜鏡,右眼用基底向外的稜鏡,左眼用基底向內的稜鏡,兩眼都用基底向內的稜鏡,右眼用基底向內的稜鏡,左眼用基底向外的稜鏡,A 受檢者有+1.50 D 遠視眼,在未配戴矯正眼鏡下,以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進行調節幅度測試。當視標置於 40 公分處,逐漸加入負球面度直到-10.00 D 時,受檢者開始感到視標持續模糊,則該眼的調節幅度為下列何者?,11.00 D,14.00 D,8.50 D,10.00 D,B 一般而言,四十歲以上的人戴上遠用眼鏡,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下降至那個數值以下時,開始會閱讀困難,發生老花眼症狀?,2.5 D,5.0 D,7.0 D,3.0 D,B 下列視覺功能異常,何者不適合以視覺訓練方式為首選的處置方式?,聚合過度,失代償性(decompensated)的近方外隱斜位(near exophoria),聚合不足,內隱斜位(esophoria),A 患者年齡 50 歲,以霍夫斯泰特(Hofstetter)公式計算,其平均調節幅度為下列何者?,4.5 D,6.5 D,3.5 D,5.5 D,C 角膜弧度儀測出 43.50 D 在 175 度軸,46.25 D 在 85 度軸時,若以負圓柱鏡處方表示,其散光的軸度是下列何者?,180 度,175 度,90 度,85 度,B 稜鏡分離法中右眼放置 3 稜鏡度基底朝上,左眼放置 3 稜鏡度基底朝下,在剛開始測驗時,如果下面的視標較清楚,應該如何處置?,左眼球面鏡片加+0.25 D,左眼球面鏡片加-0.25 D,右眼球面鏡片加+0.25 D,右眼球面鏡片加-0.25 D,C 調節性內斜視(accommodative esotropia)最常發生在有下列何項屈光狀態的患者?,高度遠視,高度近視,正視眼,散光,A 使用史耐倫視力表(Snellen chart)量測遠距離視力,其標準檢查距離為下列何者?,20英呎,5英呎,1英呎,6英呎,A 靜態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投射平行光,使用+1.00 D 的鏡片,發現受測眼 90 度方向於 50 公分處可以看到中和點。同樣使用+1.00 D 的鏡片,180 度方向於 66.7 公分處可以看到中和點。則受檢者的屈光狀態為:,-1.00DS/-0.50DC×180,-1.00DS/-0.50DC×090,-1.00DS/+0.50DC×090,-1.00DS/+0.50DC×180,C 以簡化眼軸距定義屈光不正時,軸性近視眼的眼軸距比正視眼:,不一定,短,長,相同,C 調節性內斜視的特徵,下列何者正確?,未矯正遠視、調視過度、高或正常 AC/A 比值,未矯正近視、調視過度、高或正常 AC/A 比值,未矯正近視、調視過度、低或正常 AC/A 比值,未矯正遠視、調視過度、低或正常 AC/A 比值,A 超焦距遠距屈光(hyperfocal distance refraction)矯正方式,目的是在無調節力介入下,得到最寬廣的清晰視覺距離的範圍。假設一患者的景深(depth of field)是±0.25 D,則該患者在超焦距遠距屈光矯正後,無調節作用下清晰視覺距離的範圍為下列何者?,無限遠至眼前 1 m,無限遠至眼前 2 m,眼前 4 m 至眼前 1 m,眼前 4 m 至眼前 2 m,B 某一患者的屈光度數為-1.00 DS/-1.00 DC × 180°,請問這患者的最小模糊圈(the 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所在位置的屈光度數為?,-1.00 DS,-2.50 DS,-2.00 DS,-1.50 DS,D "在進行近點聚合(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測驗時,若一開始受測者的雙眼朝內移動,接著一隻眼睛朝外移(turn outward),此時可能發生下列何種情況?",受測者有弱視(amblyopia),受測者有斜視(tropia),受測者有抑制(suppression),受測者有內聚力過度(convergence excess),C 下列的敘述何者正確?,看遠方時,病人需要做內聚(convergence),"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 AC/A ratio)是調節量比上調節時的內聚角度",看近的東西時,病人需要做外展(divergence),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大小,會影響斜視角度,D "配戴遠距離最佳矯正處方 -2.50 D,於 40 公分進行融像性交叉柱鏡測試(fused cross cylinder, FCC),檢查結果為 FCC:+0.50 D。將 FCC 結果作為暫時加入度(tentative ADD)置入遠距處方後,測量負相對調節與正相對調節,結果為 NRA/PRA:+1.50/-1.00。依據上述檢查結果,建議患者於 40 公分工作距離的近用處方為何?",-1.75 D,-1.25 D,-2.00 D,-1.50 D,A "下列何者為關於近點調節(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 NPA)及近點聚合(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之正確觀念?",近點調節是以推近法(push-up test)進行測驗,近點聚合則是以加負度數進行測驗,近點調節的終點為模糊點(blur point),近點聚合可能的終點之一為破裂點(break point),近點調節為雙眼(binocular)測驗,近點聚合為單眼(monocular)測驗,近點調節是近距離融像(fusion)測驗,近點聚合是近距離聚散準確性(vergence accuracy)測驗,B 柱面透鏡之軸柱標示,若採用國際標準示法,則受測者左眼之鼻側是幾度?,270,90,180,60,C 檢影鏡跟屈光檢查後顯示:雙眼+4.00 DS,慣用眼鏡度數是+3.00 DS,調節幅度是 5.75 D,透過慣用眼鏡時的近點調節(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距離最接近多少?,15 cm,25 cm,10 cm,20 cm,D 關於靜態視網膜檢影鏡法(static retinoscopy),下列何者錯誤?,透過平光鏡看到逆動,需要用凹透鏡來達到中和(neutralization),如果反射光條(streak)出現偏斜現象(skew phenomenon),表示可能有散光(astigmatism),通常逆動到中和點比順動(with motion)到中和點較容易觀察,透過平光鏡看到逆動(against motion),代表病人可能有近視,C 一位病患抱怨有水平複視,左眼看到的影像在左方,右眼看到的影像在右方,經稜鏡遮蔽法測量其斜視的角度為 5 個稜鏡度。請問用稜鏡眼鏡矯正可以如何放置?,左眼 5 個稜鏡度,基底朝內,右眼 5 個稜鏡度,基底朝內,右眼 3 個稜鏡度,左眼 2 個稜鏡度,均為基底朝外,右眼 2 個稜鏡度,基底朝內;左眼 3 個稜鏡度,基底朝外,C 眼位檢查發現看遠方 6 公尺處有 2 稜鏡度(Δ)的外斜位(exophoria),看 40 公分處有 10 稜鏡度(Δ)的外斜位(exophoria)。最可能的情形為:,內聚力過度(convergence excess),內聚力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開散力過度(divergence excess),開散力不足(divergence insufficiency),B 一眼之調節幅度為 6.0 D,若其近點為眼前 50 cm,則其遠點位於何處?,眼前 25 cm,無限遠處,眼前 4 m,眼後 25 cm,D 一位車禍外傷的病人,主訴有複影,下列的狀況何者較不可能發生?,使用雙馬竇氏鏡(double Maddox rod test)發現有兩條不平行的線,表示這個病人有水平性的斜視,在上下斜視病人右眼的前面加上基底朝下的稜鏡,可以讓病人的眼睛在稜鏡交替遮蓋檢查(prism alternate cover test)中不移動,表示這個病人有右眼上斜視,在[C]選項中的病人檢查時,如果這個稜鏡是 8 個稜鏡度,表示這個病人上下斜視的角度為 8 個稜鏡度,使用遮蓋測試(cover test)發現病人眼睛會上下移動,表示這個病人有上下斜視,A 下列敘述何者可正確描述 D-15 測試與石原氏測試(Ishihara color test)間之差別?,石原氏測試可以偵測紅-綠色覺缺損,而 D-15 可以偵測紅-綠及藍-黃色覺缺損,石原氏測試必須戴上慣用近距離矯正度數,而 D-15 必須戴上慣用遠距離矯正度數,石原氏測試是單眼測試,而 D-15 是雙眼測試,石原氏測試測驗本的色板不可觸碰,而 D-15 的色塊可以觸碰,A 扇形測試(fan-shaped test)是散光圖形檢查法的其中一種,有關此種測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此測試需配合運用箭頭視標等(如 V 字或 L 直角)來提高散光軸度檢測的精確度,此測試的優點是患者不用去記憶及比較兩個影像的清晰度,此測試不需考慮調節力(accommodation)的控制,此測試適合用於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無法得到良好且穩定矯正度數的患者,C 當完成左右單眼的個別度數測量後,再測量雙眼平衡時,下列何者不是此測量的主要目的?,確保單眼的驗光度數在雙眼同視時,能維持正常的調節力,看近物時,調節力雙眼能平衡,配戴矯正度數眼鏡時,雙眼能舒適,確認其斜位的矯正量,D 有關於老花眼(presbyopia)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遠視者一般會比近視者較晚出現老花眼症狀,工作距離較遠者或手臂較長者會比較早出現老花眼症狀,調節力不足以提供清楚且舒適的近用視力時即為老花眼,未滿 40 歲,不會出現老花眼的症狀,C 當水平馬竇氏鏡(Maddox rod lens)擺置受測者的右眼前,而在前方以水平方式擺置兩個光點時,受檢者看到雙光點位於兩條垂直紅線的右側。此受檢者有下列何種現象?,左眼的影像比右眼大,受檢者有內斜現象,受檢者有外斜現象,右眼的影像比左眼大,C 有關墨爾本邊緣測試(Melbourne Edge test),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提供 3 種邊緣方向的選擇判定,視力好壞會影響測試結果,無法建構對比敏感度曲線,低視力患者無法使用,C 眼球運動受到腦神經的控制,但不包括下列那一對腦神經?,第五對腦神經,第三對腦神經,第六對腦神經,第四對腦神經,A 有關最小解析角 MAR(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是視力值倒數的 2 倍,視力 20/200 的 logMAR 值是 1.0,視力 6/6 的 MAR 值是 5 分角,是能解析最大視標的臨界角度,B 有關平行光動態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法(dynamic retinoscopy)中,下列何者是最重要的檢查項目?,調節性聚合量(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調節遲滯量(lag of accommodation),遠方屈光度處方,近方隱斜位量(near phoria),B 因軸性引起的屈光不正分別有①正視②近視③遠視,其眼軸長度的排列一般為何?,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③,①>③>②,C "使用融像性交叉柱鏡(fused cross cylinder, FCC)時,如果受測者回答水平線條比較清楚,表示受測者可能具有下列何者特徵?",眼位異常,垂直線嗜好傾向,調節過度(lead of accommodation),調節遲滯(lag of accommodation),D 採用視網膜檢影鏡且使用工作輔助鏡片時,檢影鏡光束線條放在 90 度時測得-4.50 D,檢影鏡光束線條放在 180 度時測得-2.50 D,則患者的矯正度數為何?,-2.50DS /-2.00DC×180,-3.50DS/-2.00DC×090,-2.50DS/-2.00DC×090,-3.50DS/-2.50DC×180,C 有關色覺(color vision)異常的敍述,下列何者錯誤?,眼疾造成的色覺異常通常兩眼相同,先天性色覺異常大多為男性,最常見的先天性色覺異常為紅色或綠色色覺缺陷,先天性色盲不會隨著年齡而惡化,A 有關波長和折射關係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一般測量鏡片折射率是以綠光為標準,遠視的人如果配戴的眼鏡度數太多,看紅色字會比綠色字清楚,在空氣中紅光通過鏡片時折射角度較藍光大,近視的人如果配戴的眼鏡度數不夠,看綠色字會比紅色字清楚,B 有關老花眼近用加入度(near ADD)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增加加入度,將使清晰視區範圍變大,減少加入度,將令清晰視區與患者距離變遠,理想的加入度,在令患者的偏好工作距離落於清晰視區範圍中央,加入度選擇後,須讓患者試戴並量測視覺表現,A 下列何種檢測,無法得到垂直斜位的平衡稜鏡度?,霍威爾(Howell)斜位測量,馬竇氏鏡(Maddox rod)斜位測量,索靈頓(Thorington)斜位測量,馬竇氏翼(Maddox wing)斜位測量,A 正鏡片的焦距與屈折力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焦距為無窮大時,屈折力最強,焦距與屈折力無關,焦距越短,屈折力越大,焦距越長,屈折力越大,C 近視患者若配戴的矯正眼鏡光學中心距大於瞳孔距時,將產生何種方向的稜鏡效應?,基底朝下,基底朝內,基底朝上,基底朝外,B 自動電腦驗光儀針對未散瞳的兒童檢驗出的結果與需要矯正的度數相比較,最常見會有較多的下列何種度數?,正圓柱鏡片的度數,負圓柱鏡片的度數,正鏡片的度數,負鏡片的度數,D 關於紅綠試驗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如果紅色視標比綠色視標清楚,此表示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必須先加-0.25 D 修正,如果紅色視標比綠色視標清楚,此表示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後,必須先加+0.25 D 修正,如果紅色視標比綠色視標清楚,此表示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必須先加+0.25 D 修正,如果綠色視標比紅色視標清楚,此表示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必須先加-0.25 D 修正,A 若在為病人做電腦驗光檢查時,發現同一位病人在相近時間內(例如半小時內),未使用任何藥物的狀況下屈光值有很大的變動,可能要進一步檢查,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屈光值變動的原因?,視網膜剝離,低眼壓型青光眼,水晶體移位(lens subluxation),高度近視合併後葡萄腫(posterior staphyloma),B 一般 40 歲的人,正常眼睛的最小調節幅度大約為多少?,2.5 D,7.5 D,5.0 D,1.0 D,C 使用 M 系統(M units)近用視標量測視力時,患者於 50 cm 可見的最小視標為 0.4 M,則視力值最接近何者?,6/6,20/16,logMAR 0.4,40/50,B 用驗度儀檢測到患者眼鏡的右眼鏡-5.00 D,戴上眼鏡之後,患者的視線軸在水平線上向外側偏離光學中心 4 mm,這稜鏡效應為:,右眼 2 稜鏡度基底朝內,右眼 2 稜鏡度基底朝上,右眼 2 稜鏡度基底朝下,右眼 2 稜鏡度基底朝外,D 下列何種斜視之特徵,最可能有弱視(amblyopia)之風險?①單側型(unilateral) ②間歇型(intermittent) ③固定型(constant) ④交替型(alternating),①③,②④,①②,③④,A 關於針孔視力測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凡是視網膜健康、沒有光學介質混濁問題者,透過針孔測試皆能提升視力,用來辨識患者視力不良是否來自屈光未矯正完全的問題,一般針孔直徑為 0.5 mm,針孔直徑越小顯示的效果越好,針孔提升視力的原理是阻斷眼睛的調節訊號,使平行光聚焦於視網膜上,B 有關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期望值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兩眼測驗結果相差大於 2 cpm 且伴隨近距離視覺症狀發生者,應注意是否有調節困難情形,6~12 歲年齡族群之調節靈敏度測驗結果明顯較成人差,孩童之測試,雙眼測試結果比單眼測試結果更加可信賴,正常期望值在青少年後為單眼測試 11 cycles per minute(cpm),雙眼測試 8 cpm 至 10 cpm,C 有關弱視的敘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不同類型的視力表對視力檢查結果沒有影響,logMAR 視力表不適合做視力統計分析,通常需要配戴稜鏡治療,有時需要遮眼訓練,D 讀取角膜弧度 K 值可獲得角膜相關資訊,下列關於 K 值之敘述何者最正確?,48.75@065/45.37@135,可能為高度散光患者,但在正常值範圍內,無疾病可能性,42.50@175/43.50@085,此角膜散光為 1.00 D,為逆散光,"42.00/43.00@090; 1.00D WTR MCAR(with the rule, mires clear and regular)。此角膜散光 1.00 D,但無法得知另一個軸度為何",43.37@180/41.37@090,圓形標記扭曲(mires distorted) 。此患者可能有角膜變形或淚膜不穩定情況,D 以驗度儀測量前表面設計多焦點鏡片(front surface design multifocal lens)時,用下列何種方法可測出近用加入度(near ADD)?①測量出遠用及近用後頂點球面透鏡屈光度(back vertex spherical power)之差 ②測量出遠用及近用後頂點圓柱透鏡屈光度(back vertex cylindrical power)之差 ③測量出遠用及近用前頂點球面透鏡屈光度(front vertex spherical power)之差 ④測量出遠用及近用前頂點圓柱透鏡屈光度(front vertex cylindrical power)之差,②④,①③,①②,③④,D 改良式托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測量出的結果無法提供下列那種有關於隱斜位(phoria)之資訊?,存在與否,頻率,量,方向,B 受檢者有遠視+2.50 DS,接受近視力檢查。逐漸以 0.25 D 降低看遠用的凸透鏡度數到平光時,受檢者無法再看清楚視標,檢查結果是:,虛性相關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50 D,實性相關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50 D,實性相關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50 D,虛性相關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50 D,C "受檢者配戴-2.50 D 的眼鏡,以推進法(push-up)檢查得知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 NPA)位於眼前 8 cm。若已知該眼實際的調節幅度為 10 D,則其原有的遠距屈光不正為下列何者?",近視-5.00 D,近視-4.50 D,近視-6.00 D,近視-5.50 D,A 用寶麗來偏光鏡片棒(Polaroid bar reader)測量眼球調視靈巧(accommodative facility),是使用下列何者?,+1.50D/-1.50D 旋轉棒,+1.75D/-1.75D 旋轉棒,+2.00D/-2.00D 旋轉棒,+1.00D/-1.00D 旋轉棒,C 下列何者不是有關斜視的眼位檢查?,遮蓋測試(cover test),Parks 三步驟(Parks' 3-step),阿姆斯勒格線(Amsler grid)檢查,赫斯伯格測驗(Hirschberg test),C 使用 logMAR 視力表檢測視力,患者可辨認 logMAR 視力值 0.9 該行視標以及所有更大的視標。此外, logMAR 視力值 0.8 該行視標中可辨認 3 個視標,且 logMAR 視力值 0.7 該行視標中可辨認 1 個視標;更小視標則無法辨認。則該患者的 logMAR 視力值為何?,0.86,0.78,0.84,0.82,D 一眼鏡右眼鏡片使用驗度儀(lensometer)檢查,+2.50 D 時可見到短軸清晰並對準 090 軸度,於+1.25 D 時可見到長軸清晰。下列何者最可能為此鏡片處方?,-1.25DS/-1.25DC×090,+1.25DS/-1.25DC×180,+2.50DS/-1.25DC×090,+2.50DS/-1.25DC×180,D 注視物體時,主要透過改變水晶體的表面形狀來調節眼睛屈光力。有關調節機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視遠物時,水晶體表面變為較凸,屈光力因而變強,視遠物時,水晶體表面變為較平緩,屈光力因而變弱,視近物時,水晶體表面變為較平緩,屈光力因而變強,視近物時,水晶體表面變為較凸,屈光力因而變弱,B 有關屈光發展與屈光不正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剛出生的嬰兒大部分約有低度數的近視(-2 D),眼軸過度生長造成的屈光不正,稱為屈光性近視,隨年紀的增加,成年人的水晶體厚度會越來越薄,幼兒正視化的過程中角膜弧度與眼軸長互相搭配,D 關於旋轉稜鏡(Risley rotary prisms)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可提供基底朝上或朝下稜鏡,綜合驗光儀(phoropter)有此配備,由 5 個稜鏡組合而成,可提供基底朝內或朝外稜鏡,C 在進行近點聚合時,受測者對調節性視標、燈筆及燈筆附加紅色濾片之檢測結果不同,此時受測者可能是下列何種情況?,受測者調節不足(accommodation insufficiency),受測者內聚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受測者有抑制(suppression),受測者有弱視(amblyopia),B 當水平聚焦線(horizontal focal line)比垂直聚焦線(vertical focal line)靠近眼球前端時,這是何種散光,而平 K(flat K)值位於那一子午線?,順規(with-the-rule);水平子午線(horizontal meridian),逆規(against-the-rule);水平子午線(horizontal meridian),逆規(against-the-rule);垂直子午線(vertical meridian),順規(with-the-rule);垂直子午線(vertical meridian),A 在進行視網膜檢影法時,若被測量者的優勢眼(dominant eye)無法忽略視網膜檢影鏡所發出的光,檢查者應該位於被檢測眼睛視軸(visual axis)的那一側,才能使受檢者穩定注視遠方視標?,顳側,下側,鼻側,上側,A 視網膜檢影鏡測量屈光度數時,為了降低調節作用的影響,下列何種方式錯誤?,未檢測眼加上凸透鏡,使用藍色的視標,被檢者注視視網膜檢影鏡再檢查,使用大視標,C 有關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測試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雙眼測量結果會較單眼各別所測得之調節幅度來的多,測試結果若明顯低於該年齡族群之平均值,則可能有調節不足的問題,使用推進法(push-up test)量得的調節幅度會少於拉遠法(pull-away test),唐氏症與腦性麻痺患者,其調節幅度會顯著低於同年齡的人,C 關於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在標準近距離施測負鏡片法,在加到 -4.00 D 後視標開始持續模糊,則該眼的調節幅度為 4.00 D,檢查視標愈大時,調節幅度檢查結果愈小,推近法測得的調節幅度,通常低於推遠法(pull-away method)結果,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測得的結果,通常較推近法(push-up method)所測結果為低,D 視網膜檢影鏡測量度數時,下列何者對檢查的過程影響最小?,調節力大小,視標的亮度,弱視或斜視,瞳孔的大小,B 下列何者不屬於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測試之一?,墨爾本邊緣測試(Melbourne edge test),史耐倫(Snellen)視標,VectorVision 之 CSV-1000 視標,Vistech 之 VCTS 視標,B 下列何種方法是作為矯正屈光性兩眼不等視(refractive anisometropia)的最佳處置?,稜鏡,圓柱鏡,隱形眼鏡,框架眼鏡,C 受檢眼有近視-1.00 D,在未戴眼鏡的情況下,接受近距離視力檢查。先以 0.25 D 為一級逐漸增加凹透鏡度數達到-1.50 D 時,受檢者無法再看清楚視標。再以 0.25 D 為一級逐漸增加凸透鏡度數達到+4.00 D 時,受檢者也無法看清楚視標。根據以上的結果,在受檢者的雙光眼鏡上,最合適的近距離加入度為:,+1.25 D,+2.25 D,+1.75 D,+2.50 D,B 有關角膜圖像分析,下列何者錯誤?,角膜地形圖儀測量範圍大,可達角膜總面積的 95%以上,角膜地形圖儀能早期偵測到圓錐角膜變化,常見的是角膜頂點向上偏移,前房 OCT 可以測量角膜真實的矢狀面高度(sagittal height)變化,角膜地形圖儀要有良好的淚膜表面,淚液過多,會形成下方角膜局部變陡的假像,B 紅綠色盲最常見的是何種遺傳方式?,體染色體隱性遺傳,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性染色體隱性遺傳,性染色體顯性遺傳,C 有非斜視雙眼視覺(non-strabismic binocular vision)問題者的固視偏差曲線圖,最可能呈現下列何種數據?,平坦斜率、大量的關聯性隱斜位、少量的固視偏差,陡峭斜率、大量的關聯性隱斜位、大量的固視偏差,陡峭斜率、少量的關聯性隱斜位、大量的固視偏差,平坦斜率、少量的關聯性隱斜位、少量的固視偏差,B 看遠方時右眼需要配戴-2.00DS/-2.00DC×015 的眼鏡矯正,左眼需要配戴+3.00DS/-2.00DC×165 的眼鏡矯正,兩眼水平方向的矯正度數差異為多少屈光度?,3,5,4,2,B 利用自動電腦驗光儀(autorefractor)測量下列那一年齡層獲得的屈光度數據最容易有誤差?,5~15 歲,50~60 歲,40~50 歲,20~30 歲,A 下列何者不是一般手動綜合驗光儀的優點?,可同時觀察眼球屈光介質混濁,"有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lens, JCC)、方便調整角度及度數",有旋轉稜鏡(Risley prism)、方便調整稜鏡方向及度數,球面鏡及傑克森交叉圓柱鏡轉換快速、鏡片不易弄髒,A 受檢者戴上試鏡架的時候,從檢查者的方向觀察,兩眼試鏡架的散光軸角度標示,由 0 度到 180 度按照順序是:,兩眼都是順時鐘方向增加角度,右眼是順時鐘方向增加角度,左眼是逆時鐘方向增加角度,兩眼都是逆時鐘方向增加角度,右眼是逆時鐘方向增加角度,左眼是順時鐘方向增加角度,C 有關紅綠試驗(duochrome test),何者錯誤?,若綠色較清楚,應加上凸透鏡度數,有色盲的人不能使用紅綠試驗,若紅色較清楚,應加上凹透鏡度數,因波長的不同,紅光及綠光在眼底聚焦位置不同,大約差 0.50 D,B 一正視眼的近點在眼前 15 cm,則此眼的調節範圍為:,15 cm ~ 6 m,15 cm ~ 無窮遠處,10 cm ~ 20 cm,30 cm ~ 6 m,B 下列何者適合用在遠方球面度數的測量?,偏光鏡測量,紅綠試驗,稜鏡測量,交替遮蓋雙眼比較,B 處理雙眼視覺的異常,關於如何給予正確的稜鏡度數,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開散不足(divergence insufficiency)有內隱斜位者,適合配戴基底朝外的緩解稜鏡,珀西瓦爾法則(Percival’s criterion)的緩解稜鏡公式為 1/3 G(正負相對聚散的較大值)-2/3 L(正負相對聚散的較小值),根據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可取得水平緩解稜鏡度值,根據謝爾德法則(Sheard’s criterion),可取得各式隱斜位的緩解稜鏡度值,但研究建議用於內隱斜位是最理想的,D 患者看遠方有 12△exo 外隱斜位,正融像儲備會聚力為 BO: 6/9/6,負融像儲備會聚力為 BI: 18/24/21,根據帕西瓦爾法則(Percival's criterion),可以用多少的稜鏡度來緩解其症狀?,△BI,△BI 12,2△BI 6,△BI 9,C 受測者測量得出調節幅度為 8 D,習慣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手機擺放距離為 20 cm,其需要之近用加入度為多少?(需利用調節幅度 1/2 法則計算),+1.50 D,+0.50 D,+0.75 D,+1.00 D,D 有關老花眼眼鏡的考量,下列何者錯誤?,如果病人有不等視,可以用鏡片偏心法或加上小稜鏡來矯正該視線偏移所導致的稜鏡效應,如果病人雙眼度數相同,只要度數不高,偏離一點鏡片中心產生的稜鏡效應一般可以忽略,如果病人有不等視,配戴眼鏡矯正時,可能會引起病人雙眼影像的位置差異,依據普倫提西氏法則(Prentice’s rule),以單眼來考量,如果鏡片有+3.00 D 的度數,離開鏡片中心 8 mm 的位置,會產生 3/(0.8)=3.75 稜鏡度的稜鏡效應,D 自覺式驗光步驟中,有關第二次球面度確認的敘述,下列何項錯誤?,前步驟可能調整了散光軸或散光度數,故需第二次球面度確認,第二次球面度確認時,常用的霧視鏡片為+0.75 DS 至+1.00 DS,紅綠測試需於半暗室中進行,盡可能避免影響顏色飽和度,若紅綠測試與最正球面度最佳視力(MPMVA)檢查結果有誤差,則以紅綠測試結果為準,D 以交叉圓柱鏡調整測量-2.50DS/-2.50DC×180 的散光度數值時,連續兩次負圓柱鏡的軸都對應著 180 度時,受檢者都看得較清楚,則應調整為下列那一個屈光度?,-2.25DS/-2.25DC×180,-2.50DS/-2.00DC×180,-2.50DS/-3.00DC×180,-2.25DS/-3.00DC×180,D 先天性色覺異常,大多數是以下列何種形式表現出來?,紅黃色覺異常,紅綠色覺異常,藍綠色覺異常,藍黃色覺異常,B 一眼視力正常,另一眼只有 20/30,立體感比正常稍差的患者,您懷疑他有單眼注視症候群(monofixation syndrome),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利用魏氏四點檢測,病人有可能看到 4 個光點,您用稜鏡檢查發現他可能有 4 稜鏡度的內斜視,14 稜鏡度基底向外檢測是否有小的中央盲區(central scotoma),利用魏氏四點檢測,病人有可能看到 3 個光點,C 視網膜檢影鏡的光束(light streak)與 100 度的方向平行時,反射光(light reflex)被-1.25 D 鏡片中和,而光束與 10 度的方向平行時,反射光(light reflex)被+0.50 D 鏡片中和。檢查者的工作距離為 57 cm。此受測者有那種類型的散光?,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複合性近視散光(compound myopic astigmatism),單純性遠視散光(simple hyperopic astigmatism),複合性遠視散光(compound hyperopic astigmatism),B 在 6 m 處測量的改良式托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視標卡,每個標記間之間隔應該設為多少?,4 mm,10 mm,6 cm,8 cm,C 下列何項檢查需要考慮等效球鏡度(spherical equivalent)?,裂孔板驗光(stenopaic slit refraction),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檢查,針孔(pinhole)視力檢查,紅綠測試(duochrome test),B 以 Hofstetter’s 公式最小值計算 40 歲的個案,其 NPA(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最大距離應為何?,20 cm,15 cm,25 cm,10 cm,A 下列何項檢查不屬於雙眼平衡檢查?,稜鏡分離法,偏光分離法,交替遮蓋比較法,負鏡片法,D 馬竇氏鏡(Maddox rod)是由那一系列鏡片所組成的?,平行平面凹柱面透鏡(parallel plano-concave cylinder lenses),平行基底朝內稜鏡(parallel base-in prisms),平行平面凸柱面透鏡(parallel plano-convex cylinder lenses),平行基底朝外稜鏡(parallel base-out prisms),C 有關角膜屈光力,下列何者錯誤?,若病患有圓錐角膜,可能會出現異常高的角膜散光,若病患有圓錐角膜,可能會出現異常高的角膜屈光力(如 48.0 D),平均角膜屈光力,約 42 至 44 D 左右,若病患做過雷射近視手術,角膜曲度變平,角膜屈光力可能較高(如 48.0 D),D 依據 Hofstetter’s 的最小調節幅度公式,並採取保留一半調節幅度之原則,52 歲的受檢者要閱讀近距離 33 cm 的文件,需要多少加入度?,+1.50 D,+2.00 D,+3.00 D,+2.50 D,B 當眼球看近物時,會出現下列那些反應?①眼球內聚(convergence) ②眼球外展(divergence) ③瞳孔縮小(miosis) ④瞳孔放大(mydriasis) ⑤調節作用(accommodation),①③⑤,②④⑤,②③⑤,①④⑤,A 有關圓錐角膜引起的不規則散光,下列何者光學矯正效果最佳?,近視雷射手術,框架眼鏡,硬式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C 關於弱視的敘述與配對,下列何者錯誤?,如果雙眼近視超過 5.0 D 到 6.0 D 有可能引起雙眼高屈光異常性弱視(bilateral ametropic amblyopia),小於 6 歲的兒童,如果白內障有遮住瞳孔中央、而且白內障大小大於 3 mm,此種白內障通常不會造成視覺剝奪型弱視(visual deprivation amblyopia),經常性非交替性的斜視是可能引起斜視性弱視(strabismic amblyopia),兩眼的遠視相差大於 1.5 D 有可能引起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B 下列測量隱斜位方法中,何者採用稜鏡分離注視的視標?,遮蓋測試(cover test),改良式托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von Graefe 技巧(von Graefe technique),馬竇氏鏡技巧(Maddox rod technique),C 對於有不規則散光的受檢者,下列那一種檢查較適合?,裂孔板(stenopaic slit),鐘面圖(clock chart),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稜鏡(prism),A 檢影鏡檢查後右眼屈光度為-5.00DS/-2.00DC×180,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散光確認步驟為下列何者?,只需確認度數,只需確認軸度,先確認軸度,再確認度數,先確認度數,再確認軸度,C 無特殊病變之新生兒出生的屈光狀態(不考慮調節力),下列何者最常見?,-5 D~-6 D 近視,+6 D~+8 D 遠視,+2 D~+4 D 遠視,-1 D~-2 D 近視,C 看遠方時右眼需要配戴-4.00DS/-2.00DC×015 度的眼鏡矯正,左眼需要配戴-4.00DS/-2.00DC×165 度的眼鏡矯正。按照此度數配眼鏡時,其鏡片負圓柱鏡的軸相對於鏡片水平軸方向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鼻內側偏轉 15 度,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戴用者的左側偏轉 15 度,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耳外側偏轉 15 度,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戴用者的右側偏轉 15 度,C 某患者的屈光度數為-3.00DS/-1.50DC × 080°,檢查者欲使用交叉圓柱鏡(cross-cylinder)複驗此患者的負性散光軸角度,請問檢查者應將交叉圓柱鏡的正負散光軸分別放置於下列何角度?,25 度,115 度,45 度,135 度,15 度,105 度,35 度,125 度,D 在測量聚散度範圍(vergence range)時,右眼前放置基底朝下的稜鏡,可測出下列那一項目?,左眼開散力(divergence),右眼內聚力(convergence),右眼上聚散力(supravergence),右眼下聚散力(infravergence),C 有關視網膜檢影鏡(retinoscopy)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斷裂現象(break phenomenon)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是否有散光,在病人調節力放鬆的狀態下,在一般正常的工作距離與視網膜檢影鏡設置下,使用平行光觀察到有逆動(against motion)的現象表示病人可能有遠視,厚度現象(thickness phenomenon)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是否有散光,偏移現象(skew phenomenon)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是否有散光,B 使用散光鐘面圖(clock dial chart)測量散光軸時,2~8 點鐘的位置線條明顯清楚,預測其負圓柱鏡的散光軸為多少?,120 度,90 度,30 度,60 度,D "下列何種方法適合測量調節靈巧性?①近聚焦與遠聚焦(focus at near and at far)交替轉換 ②稜鏡基底朝內、外(prism base-in, base-out)交替轉換 ③圓柱鏡(cylindrical lens)順時鐘與逆時鐘交替旋轉 ④正負鏡片(plus and minus lens)交替轉換",僅①②,僅③④,僅①④,僅②③,C 使用裂隙片矯正視力:裂隙放在 180 度方向,需要的矯正鏡片度數為-1.00 D。裂隙放在 90 度方向,需要的矯正鏡片度數為-2.00 D。拿開裂隙片時,受檢者需要的矯正鏡片度數是:,-1.00DS/-1.00DC × 090°,-1.00DS/-2.00DC × 090°,-1.00DS/-1.00DC × 180°,-1.00DS/-2.00DC × 180°,C 有關立體視覺檢查,下列何者不適當?,也可以測試遠距離立體視覺,通常會需要偏光眼鏡或紅綠眼鏡,藍氏立體測試(Lang stereotest)不需要偏光眼鏡或紅綠眼鏡,一般比較建議使用帝特瑪斯試驗(Titmus test),因為此檢查較不易測出單眼的線索(monocular cues),D 有關角膜地形圖儀檢查(topographical keratoscopy)的說明何者錯誤?,可以精確地分析大部分角膜表面的形態和曲率的變化,角膜弧度攝像地形檢查(videokeratoscopy)可以分析眼角膜前表面、後表面的形態及角膜厚度,可以早期診斷圓錐角膜,目前常用的二種檢查方法是角膜弧度攝像地形檢查(videokeratoscopy),以及裂隙掃描角膜弧度檢查(scanning slit keratoscopy),B 被檢者注視 6 m 標準視標,檢查者距離被檢者 50 cm 處使用視網膜鏡平行光檢查,並加入鏡片-3.00 DS 為中和現象,則被檢者未矯正屈光時本身原來的遠點,距離被檢者幾 cm 處,下列何者為正確?,40 cm,33.3 cm,22.2 cm,20 cm,D 某一被驗光者,其真正度數為-2.00 DS,被驗光時誤驗為-2.50 DS,此時做紅綠雙色檢驗(duochrome test),則被驗光者的反應,應為下列何者?,紫色較清楚,黃色較清楚,紅色較清楚,綠色較清楚,D 在測量-9.00DS/-3.00DC×135 的角度軸時,交叉圓柱翻轉鏡的位置其負圓柱鏡軸在 90 度時,被檢者認為看得較清楚,當每次角度調整以 5 度角為準時,則其角度軸應調至多少度?,130,135,90,140,A 已知受檢者有中度散光,利用交叉圓柱鏡(cross-cylinder)檢查散光時,先加上何種鏡片,讓眼球的屈光調整成何種狀態,再使用交叉圓柱鏡最準確?,先只用球面鏡片調整成近視散光,先只用球面鏡片調整成混合性散光,先只用球面鏡片調整成遠視散光,同時用球面鏡片及散光鏡片調整成混合性散光,D 有關各項視力值量測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LogMAR 視力表上每單一個字母代表 0.02 之視力值,Lea 符號(Lea symbols)視力表可應用於不認識英文字母的受測者,針孔視力(pinhole acuity)於戴鏡視力值低於 20/30 時需進行檢測,LogMAR 視力值健康成人之正常期望值為 1.0 或更佳,D 施行魏氏四點檢測時,在受測者右眼放置紅色濾片,左眼放置綠色濾片。受測者觀察到 2 個紅燈在左邊,3 個綠燈在右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若是遮蔽右眼,受測者將會看到只剩 3 個燈,受測者的平面融像能力不好,此為非交叉型複視的表現,依受測者不同狀況,有可能看到 2 至 5 個光點,C 下列何者通常不需要正常雙眼視覺作用?,圖像—背景分離(figure-ground separation),立體視(stereopsis),調節作用(accommodation),表面材質感知(surface material perception),C 有關調節幅度之測量,下列何者最為正確?①在屈光度未矯正的遠視者(uncorrected hyperope)身上測量幅度較容易被低估 ②在屈光度未矯正的近視者(uncorrected myope)身上測量幅度較容易被低估 ③老花眼者的幅度偏低 ④當焦點深度(depth of focus)範圍大時,幅度會偏低,③④,②④,①③,①②,C 請患者看著遠處的視標,使用平面鏡模式視網膜檢影鏡在 67 cm 工作距離上觀察患者眼睛內的光影,下列何者正確?,若是順動,表示患者一定是遠視,使用負鏡片中和光影,若是逆動,表示患者一定是遠視,使用正鏡片中和光影,若是逆動,表示患者一定是近視,使用負鏡片中和光影,若是中和,表示患者正視,C 看遠方時右眼需要配戴-3.00DS/-1.50DC×170 的眼鏡矯正,左眼需要配戴-2.00DS/-2.00DC×010 的眼鏡矯正。按照此度數配好的眼鏡,其鏡片負圓柱透鏡的軸與水平方向比較:,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戴用者的左側傾斜 10 度,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鼻內側傾斜 10 度,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耳外側傾斜 10 度,兩眼的負圓柱透鏡軸都向戴用者的右側傾斜 10 度,B 視力檢查使用投影式視力檢查表,螢幕距離投影機標準設定為 6 公尺。如果被檢者坐在螢幕前面 5 公尺的地方看螢幕,其中標示為 0.2 的視標,整個視標所占的視角為多少?,25 分角,30 分角,5 分角,6 分角,B 眼位檢查發現看遠方 6 公尺處有 1 稜鏡度的外隱斜位,看 40 公分處有 5 稜鏡度的內隱斜位,看 40 公分處加上+1.00 DS 的鏡片則有 1 稜鏡度的外隱斜位。最可能的情形為:,內聚力不足,內聚力過度,開散力過度,開散力不足,B 網膜鏡檢查時,距離受檢者眼前 50 cm 處投射平行光源於受測眼,其網膜反射光呈現逆動。則受檢者當時的屈光狀態為:,超過 2.00 D 的近視,低於 2.00 D 的遠視,超過 2.00 D 的遠視,低於 2.00 D 的近視,A 對弱視治療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配戴正確的眼鏡矯正屈調問題也很重要,若不能配合遮蓋治療,有時可以在沒弱視眼點藥水(例如阿托平;atropine)使其視力模糊,達到訓練弱視眼的目的,遮蓋治療越久越好,尤其要在黃金期(六歲前)執行,故必需每天且整天遮眼治療,遮蔽性弱視要先將遮蔽的因素去除,例如執行白內障手術、眼瞼下垂矯正,C 看遠瞳距為 65 mm 的患者,在 40 cm 閱讀距離的瞳距最接近多少?,63 mm,59 mm,57 mm,61 mm,D 視力檢查使用 6 公尺為標準的視力檢查表,其中標示為 0.5 的視標,在 4 公尺的地方看,所占的視角為:,3 分角,15 分角,2分角,10 分角,B 受檢者有近視-2.50 D,接受近視力檢查,逐漸以 0.25 D 降低看遠用的凹透鏡度數到平光時,受檢者無法再看清楚視標,檢查結果是:,虛性相對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50 D,虛性相對調節力為-2.50 D,實性相對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50 D,實性相對調節力為-2.50 D,A 關於指數視野(finger counting visual fields)測試,下列敘述何者不適當?,檢查者的視野需正常,受檢者不需戴上眼鏡測試,檢查者與受檢者之間的空間需有明亮的照明,檢查室其他地方保持昏暗,檢查者比出 3 根手指頭,再進行測試為宜,D 關於立體視覺測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立體視覺的測驗距離可依據受測者閱讀習慣與手的長度進行調整,不影響測驗結果,TNO 立體視覺不用配戴試驗眼鏡,適合抗拒配戴眼鏡的幼童實施測試,隨機亂點立體視覺具有最少的單眼線索,為測驗首選,立體視覺的單位是分角(minutes of arc),C 遠距離(6 m)視力表上的 1.0 視標,其整個視標大小是幾分視角所對的弧長?,15 分,20 分,10 分,5 分,D 以散光鐘測試散光軸度時,若病患指出 2 點鐘方向較清楚,請問加正散光鏡片軸度應放在幾度?,150 度,120 度,180 度,60 度,A 下列何者不是自覺式驗光項目?,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CC),散光圖(鐘面圖)(fan chart/clock dial test),紅綠測試(red-green test),動態視網膜檢影鏡法(dynamic retinoscopy),D 利用紅綠色標測試確認患者矯正情形時,若患者主述綠色背景裡的數字比紅色背景裡的數字較黑、較清楚,下列處置何者正確?,不論是近視或遠視均增加正度數,遠視往正度數增加、近視往負度數增加,不論是近視或遠視均增加負度數,遠視往負度數增加、近視往正度數增加,A 以視網膜檢影鏡(retinoscope)驗光,驗光距離為 50 cm,利用光學十字標示法得到的結果為 +1.75D@120;-2.00D@030,其最後配鏡處方下列何者正確?,-0.25DS/-3.75DC×120,-2.00DS/+3.75DC×030,-2.00DS/+3.75DC×120,+1.75DS/-3.75DC×120,A 角膜與晶狀體具有屈光能力(refractive power),正常眼大約提供多少的屈光度(D)?,角膜 44 D,晶狀體 40 D,角膜 20 D,晶狀體 40 D,角膜 20 D,晶狀體 44 D,角膜 44 D,晶狀體 20 D,D 紅綠(red-green)視標主要是應用於:,確認球面度數,確認稜鏡度,確認散光度數,確認散光軸度,A 某測試請患者移除他的近視眼鏡並遮住左眼,此時請他將手上的近用視力檢測卡慢慢由遠往眼睛移動,患者於 40 公分處停下並告知從此處開始可以看清楚視標。若此患者僅有近視而沒有散光,則此測試及測量結果為:,遠點預測,患者近視約為 -4.00 DS,近點預測,患者近視約為 -4.00 DS,遠點預測(far point estimation),患者近視約為 -2.50 DS,近點預測(near point estimation),患者近視約為 -2.50 DS,C 有關魏氏四點、D-15、遮蓋測試、科林斯基檢查(Krimsky test)、亂點 E 卡等 5 項眼初步檢查,其主要目的對應者依序為何?①斜視和斜位 ②斜視偏移量 ③立體視 ④平面融像 ⑤色彩辨別力,④⑤①②③,③⑤②④①,⑤②①③④,②④③①⑤,A 馬竇氏鏡置於右眼前,使用改良式 Thorington 檢測,患者回應發現一個亮點在橫線下方,而橫線在亮點上方標示 3 的位置,假設設置及距離都符合規範,則此患者隱斜位量為何?,右眼上隱斜位 3 稜鏡度,左眼內隱斜位 3 稜鏡度,左眼上隱斜位 3 稜鏡度,右眼外隱斜位 3 稜鏡度,C 臨床實務上,下列何種視覺機能異常障礙最常見?,融像功能異常(fusional dysfunction),調節功能異常(accommodative dysfunction),開散功能異常(divergence dysfunction),會聚功能異常(convergence dysfunction),B 小兒驗光時,通常需要使用散瞳劑(睫狀肌麻痺劑)散瞳後再測量,以取得較正確的度數。請問散瞳後與散瞳前的驗光值相比較,預期會有的變化,下列何者可能性最大?,散光角度改變,近視度數變少,散光度數變少,遠視度數變少,B 有關遮眼處理弱視的情形,下列何者不合適?,每天 6 小時遮眼與更長時間遮眼的效果,可能有著同等的效率,弱視追蹤複檢視力測量時,建議使用單一視標,比使用一列視標檢測,更可以得知弱視是否有真正的改善,輕度弱視使用阿托品(atropine),也可以有與實體的遮眼罩一樣,有遮眼的效用,遮眼處理弱視時期,若出現複視的現象,應考慮改變遮眼治療方式,B 下列何者為正確驗光流程順序?①右眼初始最正球面度最佳視力(MPMVA) ②左眼初始 MPMVA ③ 右眼初始紅綠檢查 ④左眼初始紅綠檢查 ⑤右眼交叉圓柱鏡檢查 ⑥左眼交叉圓柱鏡檢查 ⑦右眼第二次 MPMVA ⑧左眼第二次 MPMVA ⑨雙眼 MPMVA 檢查 ⑩雙眼平衡檢查,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⑩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⑩⑨,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A 下列有關眼球運動的評估敘述,何者錯誤?,平順追視(pursuit eye movement),是對靜態物體的掃描眼動,跳躍追視主要是用於閱讀的眼動,跳躍追視(saccadic eye movement),是最快的眼動,高達每秒 700 度,平順追視為了得到平順準確的效果,會有約 100 ~ 150 毫秒的延遲再追蹤視標的現象,A 下列那些立體視覺測試不需要配戴偏光眼鏡(polarized glasses),以分隔兩眼所看到的影像?①提瑪斯立體測試(Titmus stereo test) ②蘭氏立體測試(Lang stereo test) ③亂點 E 立體測試(Random dot E stereo test) ④費斯比立體測試(Frisby stereo test),②③,②④,①②,③④,B 有關利用 Park’s 三步驟(Park’s 3-step)檢查那一條眼外肌麻痺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直視前方,頭部傾斜向左邊或傾斜向右邊測試偏位,首先決定那一眼是上偏位眼(hyperdeviated eye),移動筆燈注視燈光,頭部傾斜向左邊或傾斜向右邊測試偏位,移動筆燈注視燈光,指示患者頭部不要轉動,向右看或向左看測試偏位,C 下列何者為+0.50DS/-1.75DC×100 轉換成正散型(plus cylinder form)處方?,+0.50DS/+1.25DC×100,+3.00DS/+2.25DC×100,-1.75DS/+0.50DC×010,-1.25DS/+1.75DC×010,D 赫斯柏格測驗(Hirschberg test)時,發現左眼角膜反光點位於瞳孔的正中央,右眼角膜反光點偏向顳側瞳孔緣,應使用基底朝那個方向的稜鏡,使光反射點移至瞳孔中央?,基底朝上,基底朝內,基底朝下,基底朝外,D 處理雙眼視覺的異常,如何給予恰當的稜鏡度數,下列何者是不合宜的敘述?,關聯性(associated)與非關聯性(disassociated)的隱斜位檢測,都可以提供緩解稜鏡的稜鏡值,開散不足(divergence insufficiency)有內斜者,適合配戴基底朝外的緩解稜鏡,關聯性檢測,如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是最合宜配緩解稜鏡的方式,非關聯性檢測,如 von Graefe 直接測量的稜鏡值較低,可直接以此稜鏡當緩解稜鏡配鏡,D 4 個稜鏡度基底朝外檢測(4 prism base out test)最適合檢查下列何種情形?,懷疑有周邊視野缺損(peripheral visual defect),懷疑有微斜視(microtropia),懷疑有眼位旋轉偏移(cyclodeviation),懷疑有垂直平衡失調(vertical imbalance),B 下列視覺機能測量,何者無法測得隱斜位的垂直方向偏移?,馬竇氏鏡(Maddox rod)測量,托林頓(Thorington)測量,馮格雷夫(von Graefe)測量,霍威爾(Howell)測量,D 下列何項敘述最能表示「散光」?,因視網膜有病變,使患者看到閃爍的光線,影響視力,光線經過眼睛構造後,發散而使光線無法聚焦,造成視力模糊,光線經過眼睛構造後,由於中心及周邊的折射力不同,使光線無法聚焦在同一點,造成視力模糊,光線進入之眼睛,經過角膜或水晶體,由於不同方位的折射力不同,無法聚焦在同一點,而引起視力模糊,D 對年輕受測者進行單眼及雙眼反轉鏡檢測(monocular and binocular flipper tests)時,若呈現單眼測驗數據正常,但雙眼檢測的數據偏低或呈現複視(diplopia),下列那一敘述最為相關?,較可能是與調節相關,較可能是與聚散(vergence)相關,較可能是與焦深(depth of focus)相關,較可能是與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相關,B 近視眼有軸性近視與屈光近視兩種成因,若眼睛因年紀增長而水晶體晶體核硬化(nuclear sclerosis)造成度數改變,水晶體晶體核硬化可能造成近視何種變化?此成因為軸性近視或屈光近視?,近視增加;軸性,近視減少;軸性,近視增加;屈光,近視減少;屈光,C 若角膜弧度儀測出角膜弧度為 43.00D@180/45.00D@090,而自覺式驗光為 -4.50 D 球面度,則裝配下列何種隱形眼鏡矯正視力效果最為合適?,硬性隱形眼鏡,硬性後弧散光鏡片,軟性前弧散光鏡片,軟性隱形眼鏡,D 有關角膜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一般的角膜 K 值平均值是 43.00 D 到 45.00 D,所以如果 K 值小於 40.00 D 或者大於 48.00 D 很少見,應該重新量過比較妥當,針對同一個眼睛,以不同的角膜弧度計(keratometer)所測得到的角膜屈折力均相同,針對角膜弧度的度數太高,超過儀器可以測量的範圍者,有的可以加上+1.25 D 或者更高度數的球面鏡片,配合對照表可以計算得到角膜弧度,角膜弧度在隱形眼鏡的驗配,追蹤角膜弧度的變化,或甚至在診斷圓錐角膜都可以提供助益,B 有關眼球運動的測試檢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若左眼看右下方異常,可能左眼下斜肌異常,若右眼看左上方異常,可能為右眼上直肌異常,若右眼看右方異常,可能右眼內直肌異常,若左眼看左上方異常,可能為左眼上直肌異常,D 電腦驗光結果是-1.00DS/-1.50DC×110,利用交叉圓柱鏡(cross cylinder)驗證散光時,需加上何種鏡片,讓影像在眼內聚焦形成的兩條焦線,且此兩條焦線應投射在何處再用交叉圓柱鏡檢驗為較佳之選擇?,同時用球面鏡片及散光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之前及視網膜之後,用球面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之前及視網膜之後,用球面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上及視網膜之前,用球面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上及視網膜之後,A 右眼戴紅色垂直馬竇氏鏡,使用改良式索靈頓(Thorington)檢測法,若見紅線在點光源的上方數字 2 的位置,其代表為何?,右眼下斜偏移 2Δ,左眼下斜偏移 2Δ,左右兩眼上下偏移 4Δ,右眼上斜偏移 2Δ,A 色覺檢查,若使用色覺鏡法,如 Nagel anomaloscope test,它分為上下兩個半圓的圓形視野;上方是檢查者可以通過混色調節鈕調節①光與②光的配比比例,與下方另一單色控制鈕提供③光。直至檢查者感覺上下兩個視野的色調與亮度完全一致。根據這些數值判斷被檢查者的色覺障礙類型以及程度。以上①② ③各為何?,①紅 ②綠③黃,①紅 ②黃③橘,①黃 ②藍③綠,①黃 ②綠③淡綠,A 以交叉圓柱鏡檢驗法調整驗光度-2.50DS/-0.75DC×180 的散光軸時,被檢者認為正圓柱鏡軸在 135 度時,看得較清楚,則需調整為下列何種屈光度?,-2.50DS/-0.50DC×170,-2.50DS/-0.75DC×010,-2.50DS/-0.75DC×180,-2.50DS/-0.75DC×170,B 下列那一項近距離視標卡最不適合做視力的檢測?,等價 Snellen 表示法,M 單位表示法(M notation),Jaeger 表示法,logMAR 值表示法,C 關於操作亂點 E 卡(random dot E cards),下列何者最不適當?,具正常立體感之成年人,可以辨別距離他眼前 150 cm 的亂點 E 卡,檢查過程病人都不需要配戴看近用眼鏡(near correction),病人需要配戴偏光眼鏡(polaroid glasses),檢查環境的光線要好(in good illumination),B 有關魏氏四點檢查說明,下列何者錯誤?,用來檢查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正常融像者應該看到四個點,上面紅色,左右綠色,下方紅綠互換,手持式魏氏四點可用於檢查是否有小量的單側性盲區(scotoma),檢查第二級融像,A 驗光流程中的雙眼平衡測驗,主要目的在於下列何者?,令雙眼調節刺激保持相同,令雙眼影像大小保持相同,令雙眼矯正視力保持相同,令雙眼屈光度數盡量保持相同,A 下列有關手指數檢查(finger counting visual fields test)在測試的過程中,檢查者不宜比出幾根手指頭?,二根,三根,四根,一根,B 在 logMAR 視力表中,視標增加比率為 0.1 log 單位,每一行有 5 個字母視標,其中每一視標採用 logMAR 尺度值為多少?,0.03,0.02,0.01,0.04,B 運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幫患者檢測散光時,有關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的有效軸度移動(effective axis shift)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當矯正的圓柱鏡度數越小時,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的軸度需要移動的角度越小,當矯正的圓柱鏡度數越小時,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的軸度需要移動的角度越大,當矯正圓柱鏡度數增加一倍時,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的軸度移動需要增加三倍,矯正圓柱鏡度數與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的軸度需要移動的角度沒有關係,B "有關負散光綜合驗光儀的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JCC)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①當白點與綜合驗光儀散光軸對齊時減掉-0.25 DC ②白點是正軸 ③散光軸微調時必須向白點方向調整",①②,①②③,②③,①,A 關於紅綠雙色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是依據縱向色像差(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原理作為基礎,兩波長焦點之間的屈光度數差距約為 0.88 D,傳統上使用峰值波長 620 nm 的紅色濾光片和峰值波長 535 nm 的綠色濾光片,輕微近視的患者(如- 0.25 DS),看紅色濾光片裡面的視標會比較清楚,B 常用的自動鏡片驗度儀可以檢查出鏡片的各種光學特性,下列何者除外?,多焦點老花鏡片加入度大小,鏡片的圓柱鏡軸度及度數,鏡片是配戴於右眼或左眼,離光學中心點稜鏡位移量,C 在進行動態檢影法(諾特方法,Nott method)時,若看到順動(with-motion),檢查者最應該做什麼?,把網膜鏡的光轉小,拉遠受測者與檢查者之間的距離,把網膜鏡的套筒(retinoscope sleeve)推往上方,把檢影光條轉成與原先軸度相差 90 度的方向,B 運用改良式索靈頓(Thorington)檢測法,檢測兩眼水平偏移量,若左眼戴水平馬竇氏紅鏡,見紅線在點光源的右側位置,則說明:,右眼上斜偏移,內斜偏移,外斜偏移,左眼上斜偏移,C 關於內聚力(convergence)與調節力(accommodation)何者正確?,眼睛看近時內聚力增加,內隱斜位不變,調節力下降,調節性內聚力(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or accommodative fusional reserve)下降,若在眼前持續增加基底朝內稜鏡直到影像模糊,可測得內聚力幅度(amplitude of convergence),若在眼前持續增加基底朝內稜鏡直到產生複視,可測得調節性內聚力(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or accommodative fusional reserve),B 有關紅綠雙色測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患有紅色覺異常(protan)者會覺得綠色的比較亮,核性白內障(nuclear cataract)患者會覺得紅色的比較亮,在檢測中應該要進行±0.25 DS 來確認患者的反應是可靠且一致的,為最終判定度數的最佳測試,且患者對顏色的偏好不會影響結果,D 文獻上常以最小分辨視角(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的對數值(log MAR),計算視力的增減差距。標示為 0.2 的視標,與標示為 0.5 的視標,兩個視標分別計算 log MAR,其數值差距最接近的數字為:(註:log 2=0.3010),0.4,0.2,0.5,0.3,A 用魏氏四點檢查法(Worth 4-dot)評估患者的融像機制,受驗者配戴紅色在右眼,綠色在左眼的紅綠眼鏡,當他告訴你只看到 2 個紅點,這受驗者有下列何種情況?,左眼有非交叉性隱斜位,左眼被壓抑,右眼被壓抑,右眼有交叉性隱斜位,B 筆燈距離受測者 80 公分照射向受測者,受測者眼球表面反射光點一眼在瞳孔中心,另一眼反射光點偏向眼球顳側,顯示斜視的類型為下列何者?,上斜,下斜,內斜,外斜,C "在進行融像性交叉圓柱鏡測試(fused cross cylinder, FCC)時,若受測者回報垂直線條與水平線條清晰度一致,則下列有關最小模糊圈、焦線的敘述何者正確?",最小模糊圈落於視網膜上,水平焦線落於視網膜前,最小模糊圈落於視網膜前,垂直焦線落於視網膜後,最小模糊圈落於視網膜上,垂直焦線落於視網膜前,最小模糊圈落於視網膜後,水平焦線落於視網膜後,A "受檢者近視-3.00 D,屈光矯正後於 40 cm 進行融像性交叉圓柱鏡測試(fused cross cylinder, FCC)。起初受檢者表示水平線條較為清晰,當球面度調整至-2.00 D 時,回報垂直線條與水平線條同樣清晰。此受檢者在矯正遠距屈光後,於 40 cm 工作距離的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為何?",1.50 D,1.00 D,2.50 D,2.00 D,A 下列何者不會影響立體感測量結果?,雙眼視網膜圖像品質不等,先天性紅綠色盲,單眼抑制,弱視,B 若一位單純度數近視者的視力相當於 20/50,則他的遠點(far point)最接近下列那一個距離?,150 cm,100 cm,25 cm,50 cm,B 大多數自動驗光儀的注視目標採用模擬遠景,主要目的是避免何種情況:,造成稜鏡效應,視覺疲勞效應,不等大的瞳孔,調節作用,D 關於進行雙眼平衡檢測(binocular balance procedure)之目的,下列何者正確?,讓雙眼瞳孔大小達到平衡,讓雙眼眼外肌達到平衡,讓雙眼視力達到平衡,讓雙眼調節達到平衡,D 若在距離受測者眼前 50 公分處進行靜態視網膜檢影法(static retinoscopy),並輔以+2.00 DS 之工作輔助鏡片做檢測,當以垂直光條掃視眼底時,再以+2.00 DS 可達到中和眼底,若將+2.00 DS 移除,並改用水平光條掃視眼底,結果可用-1.00 DS 達到中和眼底,則該眼的實際屈光異常度數為何?,PL/-3.00DC×090,PL/-3.00DC×180,+2.00DS/-3.00DC×180,+2.00DS/-3.00DC×090,C 一位受測者有遠距離正位(orthophoria)或低內隱斜位(esophoria),近距離有較大的內隱斜位與高 AC/A 值,他的雙眼異常現象屬於那一種類型,而較適合那一種方式處理?,內聚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負度數鏡片(minus lenses),基本內隱斜位(basic esophoria);基底朝外稜鏡(BO prism),間歇性內斜視(intermittent esotropia);基底朝內稜鏡(BI prism),內聚過度(convergence excess);正度數鏡片(plus lenses),D 下列何者是傑克森交叉圓柱鏡?,+0.50DS/-1.00DC×090,-0.50DS/+0.50DC×180,+0.50DS/-0.50DC×090,+0.25DS/-0.25DC×180,A 關於弱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未矯正的高度遠視,在小孩易引起斜視性弱視,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的治療方法,主要為配戴眼鏡及遮眼治療(patchy therapy, occlusion),欲區別斜視(heterotropia)和隱斜位(heterophoria),可使用遮蓋-去遮蓋測試(cover-uncover test),屈光性弱視在 10 歲以上矯治無效,D 某一眼球,其屈光度數為-2.00 DS,其調節量(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為 3.00 D,請問此眼球的遠點及近點為下列何者?,眼前 40 公分,20 公分,眼前 50 公分,20 公分,眼前 40 公分,33.3 公分,眼前 50 公分,33.3 公分,B 普通患者驗配近方閱讀附加度數時,若測得兩眼的附加度不一樣時,下列何種處置不合宜?,重新平衡雙眼的遠方度數,維持兩眼不同的附加度數,重新測量雙眼的遠方度數,重新測量雙眼的近方度數,B 戴用高度數凸透鏡眼鏡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影像的移動速度較快,看到的視野較寬廣,看到的物體距離較近,看到的物體影像較大,B 改良式托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之視標卡上的每一個標記(數字或字母)是採用下列那種單位?,稜鏡度,M 單位,屈光度,秒角,A 眼睛要能持久近距離工作,一般應保留多少的調節幅度?,保留 1/4 的調節幅度,保留 1/2 的調節幅度,保留 1/5 的調節幅度,保留 1/3 的調節幅度,B 運用視網膜檢影鏡法測出 -2.00DS/-0.75DC×075 的度數,若您測出的完全精確,當把 -0.75 DC 散光度數移除並將患者霧視至 20/40 左右來進行散光鐘面圖時,幾點鐘的線條顏色患者看得最深最明顯?,十點鐘與十一點鐘中間的線,九點鐘與十點鐘中間的線,二點鐘與三點鐘中間的線,一點鐘與二點鐘中間的線,C 下列何種情形是裂孔板無法測量的?,檢查散光度數,檢查整個眼睛的屈光度數,測量迴旋斜位,檢查散光軸度,C 有關近距離附加度(ADD),下列敘述何者是最不合宜的考量?,近距離附加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近距離附加度的給予儘可能越低度越好,來維持較寬廣的明視區域,大多數人兩眼的近距離附加度,通常是一樣的,正常視力者,經常會給予+4.00 D 以上的近距離附加度,D 下列有關注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的描述,何者錯誤?,注視偏差是隱斜視的代償失調現象,注視偏差的測量,不能提供視差大小的直接量度,所以無法提供消除注視偏差所需要的稜鏡度,注視偏差是小於 10 分弧的不對齊影像錯位,仍能維持雙眼單視覺,隱斜視測量影像全部的解離,固視偏差測量影像的部分解離,B 有關自覺式驗光(subjective refrac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被檢者調節能力(accommodation)不會影響到檢查結果,其檢查結果並不需要靠被檢者的反應即可達成,驗光終點為最多的正屈光度數(或最少的負屈光度數)可達到最佳視力,需要兩眼同時測量,C 以角膜弧度儀測量,測得患者的角膜弧度 H:7.50 mm(45.00 D)@180;V:7.67 mm(44.00 D)@090,推估患者的角膜散光約為何?,-1.00DC×090,-0.50DC×180,-1.00DC×180,-0.50DC×090,A 運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來檢測散光的狀態。如果將傑克森交叉圓柱鏡的紅點分別放在軸度 090 與 180 讓受檢者比較,受檢者覺得在 090 的時候清楚一些,然後將紅點放在軸度 045 與 135 讓受檢者比較時,受檢者覺得在 045 的時候清楚一些。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此受檢者用負圓柱鏡矯正的散光軸度?,110 度,70 度,160 度,20 度,B 在求計算型 AC/A(calculated AC/A)比值時,不需要下列那一項?,近距離瞳孔間距(near interpupillary distance),遠距離隱斜位量(distance phoria),近距離隱斜位量(near phoria),遠距離瞳孔間距(distance interpupillary distance),A 執行調節近點推近法(push-up)檢查時,若受檢者未戴眼鏡測得調節近點為 10 cm,後來又測得受檢者看遠有屈光異常-2.00 D,則受檢者正確調節幅度應為多少?,6.00 D,12.00 D,8.00 D,10.00 D,C 一般只要有正常的調節能力者,遠距離和近距離的視力都良好,若發覺患者的近距離視力比遠距離視力減弱,他可能有下列何種症狀?,黃斑部水腫,甲狀腺病變,高眼壓症,核性白內障,A 若根據受測者的遠方瞳距與平時的近用閱讀距離進行計算,下列選項何者之近用眼鏡瞳距最大?,遠方瞳距為 64 mm,平時近用閱讀距離為 20 cm,遠方瞳距為 66 mm,平時近用閱讀距離為 50 cm,遠方瞳距為 62 mm,平時近用閱讀距離為 30 cm,遠方瞳距為 60 mm,平時近用閱讀距離為 40 cm,B 有關散光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在孩童身上,順散光(with-the-rule)較常見,在順散光,角膜在垂直方向最陡,矯正時應把正圓柱鏡(plus cylinder)鏡軸放在 90 度左右,斜散光(oblique astigmatism)代表意義為角膜上最陡的方向不在也不接近 90 度或 180 度,在逆散光(against-the-rule),角膜在水平方向最陡,矯正時應把負圓柱鏡(minus cylinder)鏡軸放在 180 度左右,D 下列何種屈光不正的兒童,最不可能導致屈光性弱視?,OD:-4.00DC×180/OS:-4.00DC×180,OD:+6.00 DS/OS:+6.00 DS,OD:-4.00 DS/OS:-4.00 DS,OD:+4.00 DS/OS:-4.00 DS,C 下列何者是自動驗光儀(autorefractor)設計製作所依據的驗光原理?①夏伊納原則(Scheiner’s principle) ②視網膜檢影鏡原則(retinoscopic principle) ③普倫提西氏法則(Prentice’s rule),僅①③,僅②③,①②③,僅①②,D 角膜地圖儀(corneal topography)在臨床上可用於下列何者?,測量角膜厚度,檢查白內障,評估翼狀贅片,監測視網膜病變,C 有關先天性色彩視覺缺陷(congenital color deficiency)患者所遭遇之困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先天性紅綠色盲患者易將紅色、橘色及綠色混淆看成黃色,三色盲(trichromats)患者因三種視錐細胞皆受影響,造成色彩容易被混淆,先天性紅綠色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斷肉類是否煮熟時會有辨識困難,在英國,若先天性色彩視覺缺陷患者無法通過 Ishihara test,則無法擔任交通管制、消防人員及航空引導人員,A 於單眼初始紅綠測試(initial duochrome,bichrome,red-green test)中,若使用+6.50 D 正球面鏡片,受檢者表示紅色較清楚,再加上-0.25 D 負球面鏡片時,受檢者表示綠色較清楚,中止點應為何?,+6.50 D 正球面鏡片,+6.00 D 正球面鏡片,+6.75 D 正球面鏡片,+6.25 D 正球面鏡片,D 有關色覺異常(color deficiency)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紅-綠色覺異常者對於紅色、橘色、黃色及綠色容易產生混淆,針對先天性色覺異常者,進行石原氏測試(Ishihara color test)可採用雙眼同時檢查,罹患先天性紅-綠色覺異常之比例,男性比女性為 8:1,糖尿病、青光眼、晶體變黃及黃斑部病變皆可能導致後天性色覺異常之發生,C 一個 5 歲的小孩,右眼屈光度數為+5.00 DS,最佳矯正視力為 0.05,左眼屈光度數為+0.25 DS,最佳矯正視力為 1.0;請問此小孩的弱視病因診斷,最可能是下列何者?,剝奪性弱視(deprivational amblyopia),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斜視性弱視(strabismic amblyopia),非正視性弱視(isoametropic amblyopia),B 有關馬竇氏鏡測量(Maddox rod tes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受測者的頭若傾斜可能會導致垂直偏移(vertical deviation),它在左右眼前分別呈現不同的影像,它是一項主觀性測量(subjective test),它可以區分隱斜位(phoria)及斜視(tropia),D 下列何者為他覺式檢查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的方法?,動態視網膜檢影法(dynamic retinoscopy),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推近法(push-up method),移遠法(pull-away / push-down method),A 受檢者有遠視+1.00 D,戴上矯正眼鏡後接受近視力檢查。逐漸以 0.25 D 降低凸透鏡度數後改用凹透鏡到 -1.00 D 時,受檢者無法再看清楚視標,檢查結果是:,實性相關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00 D,虛性相關調節力為-2.00 D,虛性相關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為+2.00 D,實性相關調節力為-2.00 D,D 關於 LogMAR(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視力表施測預期結果的表現,下列何者錯誤?,健康的成年人最佳矯正視力可達比 0 logMAR 好一至兩行,標準差(SD)0.1 logMAR,健康的 3 歲兒童視力可達+0.30 logMAR 以上,等同 Snellen 20/60 以上,兩隻眼睛之間的視力值差異不應大於 0.16 logMAR,健康的 4 歲兒童視力可達+0.20 logMAR 以上,等同 Snellen 10/16 以上,B 睫狀肌完全放鬆時,下列有關眼睛屈光系統的敘述何者正確?,平行光線匯聚的焦點在視網膜前,稱之為遠視,平行光線匯聚的焦點在視網膜前,稱之為近視,平行光線匯聚的焦點在視網膜上,稱之為近視,平行光線匯聚的焦點在視網膜上,稱之為遠視,B "有關執行最大正度數最佳矯正視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MPMVA)檢查的方式與內容,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施行睫狀肌麻痺驗光(cycloplegic refraction),有助檢查調節痙攣或隱藏性遠視者,操作傑克森交叉圓柱鏡必需加入正鏡片霧視被檢者視力以獲得準確屈光度數,單眼視或兩眼單一視的自覺式驗光都需採用霧視法以放鬆被檢者的調節力,霧視(fogging)法可以放鬆被檢者的調節力,B 依據 Duane 分類系統,下列何者不屬於調節力不足(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老花眼,調節力不等(unequal accommodation),調節力麻痺(paralysis of accommodation),調節力持續力不足(ill-sustained accommodation),A 下列有關兩眼不等視(anisometropia)的敘述何者錯誤?,兩眼屈光不正,性質互異,一眼有利看近,一眼有利看遠,視力使用上會發生輪流交替現象,有時會伴有眼肌不平衡(斜視)的發生,一般人可忍受的像差大約是 5%,不等像嚴重會產生調節性眼睛疲勞(accommodative asthenopia)的症狀,框架眼鏡對不等視的矯正,可減少稜鏡效應,較隱形眼鏡有利,兩眼不等視會造成投射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大小不等,稱為不等像(aniseikonia),C 一位右眼為上斜位(right hyperphoria)的受測者,左眼放置正確方向的馬竇氏鏡,且直視前方的光點時,此受測者應該會看到下列何種情況?,一條水平線在光點的下方,一條水平線在光點的上方,一條垂直線在光點的右側,一條垂直線在光點的左側,B 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如果一開始觀察到逆動,下列何項作法可以觀察到接近中和的反射?,加上正度數鏡片,把檢查室燈光調暗,離病人遠一些,靠近病人一些,D 研究指出,人類能持續使用的調節力約為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的 50%。根據此理論,遠視+0.50 D、調節幅度為 2 D 的患者,為了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距離 50 公分),宜配戴下列何處方?,+2.50 D,+1.50 D,+1.00 D,+2.00 D,B 受檢者的遠點在眼球後方 100 公分處,看眼前近距離 25 公分處的視標,需要多少調節力?,4.00 D,5.00 D,1.00 D,3.00 D,B 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視網膜檢影鏡檢查屬於他覺式驗光,越趨近中和,反射光亮度越暗,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需要在全暗室,以利觀察光影,觀察球面度時,逆動比順動容易觀察及中和,A 有關聚合近點測試(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為單眼進行檢測,預期破裂點為 4.2~5.0 cm,使用調節性視標及使用筆燈的兩種檢測結果若相同,則受檢者可能有調節不足的問題,進行檢測時,受測者若有慣用近用眼鏡,則戴上接受檢查,D 自覺式驗光步驟測量第一眼(右眼)視力要將右眼霧視(fogging)時,將患者視力下降到多少最合適?,0.01 以下,0.01~0.1,0.3~0.5,0.8~0.9,C 進行近距離改良式托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時,將紅色馬竇氏鏡放置於受測者右眼前,受測者看見一垂直光條出現於中央光點左側刻度為 3 的位置上,則此測試結果應記錄為?,NLP red MR 3Δeso,DLP red MR 3Δeso,NLP red MR 3Δexo,DLP red MR ortho,C 下列那一種兒童屈光不正狀態,最容易產生弱視?,右眼:+1.00DS/-0.75DC×020 左眼:+4.00 DS,右眼:-4.00 DS/-0.75DC×020 左眼:-5.00DS/-0.75DC×160,右眼:+3.00 DS/-0.75DC×020 左眼:+4.00DS/-1.25DC×160,右眼:-1.00DS/-0.75DC×020 左眼:-4.00 DS,A 操作史耐倫(Snellen)六公尺視力表檢查時,患者須前進到 1.5 m 處才可辨認 20/100 視標,此時患者的視力為多少?,20/400,10/400,20/200,20/100,A "進行鐘面圖(clock chart, sunburst dial)檢測與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JCC)檢測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都是自覺式驗光,鐘面圖檢測不需要維持等價球面起始度,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測則需要維持等價球面起始度,都是先確認散光軸度,再確認散光度數,都是在最正球面度最佳視力(MPMVA)下進行,D 下列何者是手電筒搖擺瞳孔檢查(swinging flashlight test)的主要評估作用?,聚合系統(convergence),瞳孔直徑大小的測量(pupil size),調節系統(accommodation),傳入瞳孔異常檢查(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D 一般老花患者,測試 NRA(負相對調節)/PRA(正相對調節)的變化很大。但總合的加入度 ADD 通常不超過多少?,+1.50 D,+2.00 D,+2.50 D,+1.00 D,C 下列何者是混合型順散光(mixed with the rule astigmatism)?,+3.00DS/–2.00DC×180,+2.00DS/-3.00DC×090,-3.00DS/+2.00DC×180,-2.00DS/+3.00DC×090,D 眩光(glare)的產生與下列何者相關性最低?,視神經疾病,角膜或水晶體疾病,視網膜疾病,配戴的眼鏡品質,A 雙眼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一般來說大於單眼調節幅度,下列何種效應最可能造成此現象?,調節內聚(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融像性聚散(fusional vergence),焦深(depth of focus),內聚調節(convergence accommodation),D 關於配鏡處方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4.00DS/-2.50DC×045 可轉換成下列何者?,+1.50DS/+2.50DC×045,+6.50DS/+2.50DC×135,+6.50DS/+2.50DC×045,+1.50DS/+2.50DC×135,D 有關完全調節性內斜視(fully accommodative esotropia)的患者,下列何種矯正方式最為合適?,視力訓練,配戴屈光度數全矯正的眼鏡,觀察不處理,配戴稜鏡矯正斜視,B 在九個診斷眼位中,雙眼向右上方看(supra-dextroversion)的共軛眼肌包括下列何種組合?,右上斜肌、左下斜肌,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右上直肌、左下直肌,右上直肌、左上斜肌,B 正常眼的視野範圍具有生理性限制,依照範圍由大至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下方或鼻側>顳側>上方,顳側>下方>鼻側或上方,顳側>上方>下方或鼻側,鼻側>上方>顳側或下方,B 下列何者不是斜視(strabismus)可能引發的感知適應(sensory adaptation)?,偏心觀看(eccentric viewing),弱視(amblyopia),抑制(suppression),異常視網膜對應(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 電腦驗光結果是+2.00DS/-1.00DC×060,利用散光圖形表(astigmatic dial)檢驗散光時,先加上何種鏡片,讓影像在眼內聚焦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何處再看散光圖形較準確?,同時用球面鏡片及散光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之前及視網膜之後,用球面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之前或視網膜上,用球面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之後或視網膜上,用球面鏡片,使影像形成的兩條焦線投射在視網膜之前及視網膜之後,B 有關雙眼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的檢查,下列何者最不適當?,使用偏差儀檢查時不需要使用偏光鏡片,使用不同度數的屈光矯正鏡片,製作固視偏差曲線圖,使用不同度數與方向的稜鏡片,製作固視偏差曲線圖,檢查時需要使用偏差儀(disparometer),A 下列色覺檢查中,何者可用以檢查藍-黃(blue-yellow)色覺異常?①石原氏檢查(Ishihara test) ②D-15 檢查 ③城市大學檢查(City University test) ④Hardy-Rand-Rittler(HRR)檢查,僅②③,①②③④,僅①②③,僅②③④,D 有關 ZSCBV 曲線圖(zone of single clear binocular vision)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ZSCBV 曲線圖呈現的數據包含正負相對調節(positive and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隱斜位(phoria)、調節準確度(accommodative accuracy)、融像聚散(fusional vergence) ②從 ZSCBV 曲線圖可以看出測量的數據是否有錯誤 ③在曲線圖上的三條水平線為融像聚散與正負相對調節 ④ZSCBV 曲線圖把調節與雙眼相關數據以較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①③,①②,②④,③④,C 受檢者看遠方需要加上-1.00DS/-1.00DC×090 的眼鏡矯正。當他接受近視力檢查,未戴眼鏡而注視眼前 30 公分的視標時,假設沒有用到調節功能,則經過眼睛折射後影像的位置:,水平主徑線以及垂直主徑線的焦線都在視網膜之後,水平主徑線的焦線在視網膜之後,垂直主徑線的焦線在視網膜之前,水平主徑線的焦線在視網膜之前,垂直主徑線的焦線在視網膜之後,水平主徑線以及垂直主徑線的焦線都在視網膜之前,A 散光鏡片度數的記載+1.00DS/-3.00DC×090,與下列何者相當?,-1.00DS/+3.00DC×180,-2.00DS/+3.00DC×180,-2.00DS/+3.00DC×090,-2.00DS/-3.00DC×090,B 下列有關調節刺激(accommodative stimulus)與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的敘述,何者正確?,觀看遠方物體時,調節反應一般而言等同於調節刺激,多數情形下,調節反應等同於調節刺激,調節需求低於 1.00 D 時,常有調節超前現象,觀看近方物體時,調節反應一般而言高於調節刺激,C 使用靜態視網膜檢影鏡檢查屈光度時,如果反射光很暗,最不可能是下列那個原因?,小瞳孔,白內障,低度屈光不正,高度屈光不正,C "單一清晰雙眼視覺區域(zone of clear and single binocular vision, ZCSBV)與固視偏差曲線圖(fixation disparity curve)使用於下列何種分析?",融像聚散範圍(fusional vergence range),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眼球運動功能(ocular motor function),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 下列何者可以檢查中心抑制性盲點(central suppression scotoma)?,紅綠測試(duochrome test)檢查法,魏氏四點(Worth four-dot test)檢查法,赫斯伯格(Hirschberg test)檢查法,馬竇氏鏡(Maddox-rod test)檢查法,B 關於交替遮蓋測試(alternating cover test),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測量斜位或交替性斜視時,中和稜鏡棒放在那一眼都可以,主要次要偏移量如果一致,屬於非共動性偏移,外斜要用基底向外(base out)稜鏡中和,移除遮蓋時,眼睛向外移動是外斜視,A 使用交叉圓柱鏡測量散光度數時,當紅點對應著角度軸時影像較清晰,度數應先如何調整?,加球面度-0.25,加散光度+0.25,加散光度-0.25,加球面度+0.25,C 用稜鏡分離模糊平衡法(prism-dissociated blur balance of accommodation)進行雙眼平衡。在雙眼加入+0.75 DS 確認已霧視,並在右眼加上 3∆基底朝上,左眼加上 3∆基底朝下來分離。若受檢者告訴您上面的影像比下面的清楚,下一步該如何做?,在右眼放入+0.25 DS,並再次詢問那一個清楚,在左眼放入+0.25 DS,並再次詢問那一個清楚,將左眼+0.75 DS 霧視移除,並詢問是否兩個影像一樣清晰,將右眼+0.75 DS 霧視移除,並詢問是否兩個影像一樣清晰,B 下列何者不屬於決定初步的近距離附加度(near ADD)方法之一?,依年齡預測,正負相對調節(NRA/PRA)檢查,調節靈巧性(accommodative facility)檢查,融像性交叉圓柱鏡(FCC)檢查,C "綜合驗光儀上的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cylinder, JCC)的紅色點,代表此鏡片的:①最高正度數軸 ②最高負度數軸 ③鏡片的正散光軸 ④鏡片的負散光軸",②④,①④,②③,①③,B 利用靜態視網膜檢影鏡檢查年紀大的受測者,下列那一個方式較不適合?,縮短工作距離,遮蓋單眼,改變檢影鏡視孔(sight hole)的大小,盡量使用最少數目的中和鏡片,B 通常眼鏡的處方除了屈光度數之外還可以加入稜鏡度數,但如果所加入的稜鏡度數非常大,致無法訂製磨入如此大的稜鏡量,則可以考慮使用什麼樣的稜鏡貼片?,Abbe prism,Wollaston prism,Dove prism,Fresnel prism,D 下列 5 項眼球結構①結膜 ②鞏膜 ③角膜 ④虹膜 ⑤水晶體,那 2 項和散光成因最相關?,③⑤,①④,②④,①②,A 一般檢測調節靈巧性(accommodative facility)時,傳統上使用+/-2.00 D 翻轉鏡及以 40 cm 為測試距離,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合?,根據被檢者的調節幅度多寡,調整測試距離,但翻轉鏡的度數量不用改變,根據被檢者的調節幅度多寡,無須調整測試距離及翻轉鏡的度數量,根據被檢者的調節幅度多寡,不用調整測試距離,但調整翻轉鏡的度數量,根據被檢者的調節幅度多寡,調整測試距離及翻轉鏡的度數量,D 一平行光通過散光鏡片會形成兩條焦線,若前焦線是垂直線,則此鏡片屈光力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水平方向的屈光力最強,垂直方向是最弱屈光力的軸向,垂直方向的屈光力最強,水平方向是最強屈光力的軸向,A 對於具有小幅度眼球震顫(nystagmus)、垂直眼位和迴旋眼位明顯異常的被檢者,採取雙眼視和單眼視的遠距離自覺式驗光檢查內涵與結果,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被檢者的調節狀態在單眼或雙眼視檢查時皆相同,被檢查者的調節力,在雙眼視檢查時較低,雙眼視檢查時,單眼視的散光軸度會改變,單眼視檢查會有較低的正球面度數,A 運用散光鐘面圖散光測量法時,下列何者是較合適的測量起始點?,散光形成的前主焦線(focal line)在視網膜前方,後主焦線在視網膜後方,散光形成的兩個主焦線都在視網膜的前方,散光形成的最小模糊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在視網膜上,散光形成的兩個主焦線都在視網膜的後方,B 看遠方時右眼配戴-3.00DS/-2.00DC×045 度的眼鏡矯正,左眼配戴-2.00DS/-4.00DC×135 度的眼鏡矯正。 兩眼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矯正度數差異分別是:,垂直 1 屈光度,水平 2 屈光度,垂直 2 屈光度,水平 l 屈光度,垂直 3 屈光度,水平 3 屈光度,垂直 0 屈光度,水平 0 屈光度,D 下列那些檢測項目可以全程在明亮的環境中進行?,遮蓋測試,布魯克納測試(Brückner test),瞳孔檢查,紅綠測試(duochrome test),A 聚合痙攣(convergence spasm)發生時不會產生下列何種情況?,縮瞳(miosis),調節(accommodation),遠視(hyperopia),聚合過度(excessive convergence),C 使用視網膜檢影鏡的工作距離之補助鏡片,其目的是相當於在何種距離做視網膜檢影鏡檢查?,無限遠,100 cm,67 cm,50 cm,A 近用視標有許多種標示文字大小方式。N 標示法(N-notation)是現代電腦文書編輯及列表機常用的方式。 在 40 cm 的近用距離測量下,書籍常用的 N12 若換算成史耐倫等價視力(Snellen equivalent)相當於下列何者?,20/40,20/60,20/20,20/80,D 使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查散光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即使散光角度不正確,仍可以找到正確的散光度數,應先修正散光度數,才去修正散光角度,要找出正確的散光角度,則交叉圓柱鏡要有一個子午線與矯正的散光角度垂直,即使散光度數不正確,仍可以找到正確的散光角度,D 專注看近處物體時,眼睛產生的反射敘述,何者錯誤?,睫狀肌環形纖維收縮的調節反射,瞳孔縮小,瞳孔放大,內直肌收縮的聚合反射,C 下列那些可運用雙眼自覺式驗光(binocular subjective refraction)來測得更精確的矯正度數?①假性近視(pseudomyopia) ②遠視(hyperopia) ③白內障患者(cataract) ④隱性眼球震顫(latent nystagmus),僅①②④,僅③④,僅①②,僅②③,A 遠視+4.00 D 合併軸度在 180 的散光-2.00 D,其等價球面(spherical equivalent)度數,下列何者正確?,+6.00 D,+4.00 D,+3.00 D,+2.00 D,C 高度外隱斜位的檢查,其稜鏡基底應朝何方向?,基底朝上,基底朝外,基底朝內,基底朝下,C 關於雙眼平衡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雙眼平衡檢查的目的是平衡兩眼視力,使左右兩眼視力相等才能獲得舒適雙眼視覺,若兩眼視力不相等,則無法做雙眼平衡檢查,最佳的雙眼平衡檢查條件是在兩眼都有融像的狀態下執行,以平衡左右兩眼的調節狀態,利用稜鏡分離法平衡是在各自單眼最佳矯正視力下,以稜鏡分離視標平衡左右兩眼視力,C 關於雙眼視覺機能檢查,下列何者正確?,可以把兩個水平稜鏡(horizontal prisms)堆疊起來以測試水平斜視,kappa 角(angle kappa)不會影響角膜光反射檢查(corneal light reflex test)的檢測,遮蓋-去遮蓋測試(cover-uncover test),是檢測有無弱視的重要檢查,可以利用角膜光反射檢查(corneal light reflex test)來估計不合作病人的斜視角度,D "在進行近點內聚(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測驗時,視標在離受測者前方 15 公分的距離呈現複視(diplopia),這代表受測者最有可能有下列何種情況?",受測者有開散力過度(divergence excess),受測者有開散力不足(divergence insufficiency),受測者有內聚力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受測者有內聚力過度(convergence excess),C 有關斜視的種類與處理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非共動性斜視(incomitant strabismus)建議以多焦點鏡片矯正,內聚不足的近方外斜視可利用負度數鏡片過矯或視力訓練處理,內聚過度近方內斜視使用負鏡片過矯處理,調節性內斜視需要手術處理,B 以角膜弧度儀測量後得檢測值為 OD 43.00D@045/45.00D@135,患者的角膜散光型態為何?,順散光,斜散光,不規則散光,逆散光,B 切面平面式視野器(tangent screen field test)的檢查距離一般為多少 cm?,75,100,50,125,B 以角膜弧度儀(keratometer)測量角膜弧度,測得的角膜值(keratometer reading)為 43.83 D,若角膜折射係數當成 1.3375,換算成角膜曲率半徑(radius of curvature),為下列何者?,7.60mm,7.80 mm,7.50 mm,7.70mm,D 病患戴上眼鏡,加入針孔(pinhole)鏡片視力變好了,最常見是下列那種情形?,白內障,屈光度數還未完全矯正,黃斑部病變,弱視,B 有關利用鏡片組(lens rack)做視網膜檢影鏡檢查,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可以根據視網膜檢影鏡檢查的結果為病人做矯正視力的檢測,如果達到中和點(neutrality),此時改變視網膜檢影鏡的套筒(sleeve)的位置,由下而上或者由上而下,會發現依然維持在中和點,達到中和點所使用的鏡片即是病人的度數,要中和一般的規則性散光,兩個主要的經緯度(meridians)要分別操作,C 下列那些立體視覺檢查,患者不需配戴額外輔助眼鏡(偏光鏡或紅綠眼鏡),較適合年齡較小的孩童及無法配戴眼鏡的患者?①Bernell 立體視覺檢查 ②Frisby 立體視覺檢查 ③Lang 立體視覺檢查 ④Random Dot E 立體視覺檢查 ⑤Titmus 立體視覺檢查 ⑥TNO 立體視覺檢查,僅④⑤,僅①⑥,④⑤⑥,僅②③,D 看遠方時需要配戴+2.00DS/-4.00DC × 180°的眼鏡矯正,可以得到最佳視力。假設受檢者的散光是完全由角膜引起,角膜弧度測量的結果為:,逆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角膜水平方向比較平坦,逆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角膜垂直方向比較平坦,順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角膜水平方向比較平坦,順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角膜垂直方向比較平坦,C 進行下列檢測項目時,那種項目的使用設備不需要準備筆燈?,赫斯伯格檢查(Hirschberg test),調節幅度檢查(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A),眼外肌檢查(extraocular motilities,EOM),瞳孔反應檢查(pupillary responses),B 一般正常人的角膜曲率變化從中央往輪部方向是下列何者?,沒有一定規律,不變,逐漸變平,逐漸變陡,C 有關逆散光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屬於一種不規則散光,如果用正度數圓柱鏡片(plus cylinder lens)矯正,其軸度接近 90 度,角膜垂直方向較為陡峭,老年人的散光多屬於此類,D 有關遠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眼睛的總屈光度太弱或眼軸過短,在調節放鬆的情況下,平行光進入眼睛後落在視網膜後方,隨年紀增加,絕對遠視(absolute hyperopia)會轉變成機能遠視(facultative hyperopia),機能遠視可以被調節力代償,C 有關老花眼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測量受檢者的工作距離及範圍可以幫助選擇適合的加入度數(ADD),閱讀時燈光需要調暗一些才可以看更清楚,因調節力減退,因此患者閱讀時常會出現字跡疊影或模糊,一般於 40 至 45 歲左右開始有徵狀,B 下列何者不是用來檢查斜視及隱斜位的方法?,von Graefe 方法,馬竇氏鏡方法,檢影鏡,紅綠眼鏡(red green glasses),C 下列四種形式的視力值,從最差到最好的視力表現順序為何?①20/30 ②0.8 ③LogMAR 0.2 ④15 cpd (cycles per degree),③<①<②<④,①<②<③<④,①<③<④<②,④<③<①<②,D 以交叉圓柱鏡檢驗法驗光修正-2.00DS/-1.75DC×080 的散光軸時,比較負圓柱鏡的軸在 35 度及 125 度時,軸的調整是以 5 度為一單位。若被檢者的反應在 35 度時的位置較清楚,則散光軸修正為多少度?,120 度,85 度,75 度,40 度,C 檢測立體視覺時,若遇不能容忍配戴測試眼鏡的幼童,可用下列何種測試工具?,Frisby、 Lang,無工具可供檢測,Randot、 Titmus,Bernell、TNO,A 一般而言,6 m 距離被視為光學無限遠(optical infinity),故自覺式驗光多以此為標準檢查距離,而不正確的檢查距離亦可能造成驗光結果誤差。若在 4 m 距離為患者驗光的結果為+3.50DS/-1.00DC×090,不考慮景深,則最終處方應如何修正,才能給予患者最佳的遠距屈光矯正?,+3.50DS/-0.75DC×090,+3.50DS/-1.25DC×090,+3.25DS/-1.00DC×090,+3.75DS/-1.00DC×090,C 有關石原氏色覺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為目前最常使用的色覺檢查方式,色覺正常者不能分辨隱藏字板(hidden digit plates)上的數字,色覺異常者在辨認轉型字板(transformation plates)時,可能只看到 2 個數字中的 1 個,或可見 2 個數字,但其中 1 個較不清晰,能分辨患者是否有紅色覺異常(protanomaly)或綠色覺異常(deuteranomaly),C 受檢者雙眼遠方矯正度數為 OD-4.00 DS/OS-5.00 DS,在執行正負相對調節(NRA/PRA)的檢查時,綜合驗光儀上分別轉到 OD-3.00 DS/OS-4.00 DS 及 OD-7.00 DS/OS-8.00 DS 時,受檢者表示視標會出現持續性模糊,則檢查結果應如何記錄?,NRA/PRA:-3.00/+2.00,NRA/PRA:+1.00/-3.00,NRA/PRA:+4.00/-4.00,NRA/PRA:-4.00/+4.00,B 下列何種屈光不正會延緩初期老花眼症狀發生的時間?①近視 ②遠視 ③散光,僅②,僅①,僅①③,僅②③,B 球面透鏡的稜鏡效應隨視線與鏡片光學中心的距離增加而如何變化?,減少,不一定,沒有變化,增大,D 下列何種調節異常現象(accommodative anomaly)與假性近視(pseudomyopia)最為相關?,調節過度(accommodative excess),調節不足(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調節靈敏度遲緩(accommodative infacility),調節持久力不足(ill-sustained accommodation),A 進行眼外肌運動檢查,發現右眼無法往鼻側下方注視視標,則推估受檢者有問題的眼外肌應是下列何者?,右眼下斜肌,右眼外直肌,右眼上斜肌,右眼上直肌,C 下列四組視力紀錄①20/200 ②CF/30 cm ③LP ④6/12,按照視力從最佳到最差的排序為下列何者?,④①②③,④①③②,②①③④,②③④①,A 平行光進入眼球,一主經線聚焦於視網膜前方,一主經線聚焦於視網膜後方,此眼是屬於何種類型的屈光狀態?,單純性近視散光,混合性散光,複合性近視散光,複合性遠視散光,B 用手動綜合驗光儀和檢影鏡驗光時,使用平行光在 67 公分處驗光發覺反射光是順動,則這患者最不可能患有:,高度近視,低度遠視,低度近視,高度遠視,A 眼鏡度數為近視 -6.50 D(頂點距離為 12 mm),換算成配戴軟式隱形眼鏡,下列何者為最接近的度數?,-7.00 D,-5.50 D,-6.50 D,-6.00 D,D 下列何者與自動驗光儀(automated optometer)使用的原理無關?,parallax principle,photorefraction principle,ray deflection principle,retinoscopic principle,A 色盲本檢查,亦稱為假同色圖法(pseudoisochromatic plates),下列那一種檢查可同時篩檢紅綠色與黃藍色色覺異常?,納格爾色盲檢查鏡(Nagel anomaloscope test),德沃林顏色視覺測驗(Dvorine plates color test),石原氏色盲測驗(Ishihara color test),美國光學哈代蘭特里特勒顏色視覺板(American Optical Hardy-Rand-Rittler color test),D 不等像(aniseikonia)的意義為何?,兩眼的瞳孔大小不相等,兩眼的屈光度數不相等,兩眼的視力不相等,兩眼視網膜的影像大小不相等,D 史耐倫視力表檢查每排五個字母,若 0.7 全對,0.8 對 3 個,0.9 對 2 個,則一般視力紀錄為下列何者?,1,0.9,0.8,0.7,C 當視力表放置在 10 英尺處時,患者可以辨識的最低排是 20/20。在 20 英尺遠的地方,他能看到的最低排是?,20/60,20/20,20/40,20/10,C 利用時鐘刻度表示的散光圖形表,如果適當的霧視後,受檢者指出兩點鐘到三點鐘中間的線條最明顯,顏色最深。以負圓柱透鏡矯正時,矯正軸度應放置於:,75 度,165 度,105 度,15 度,A 進行單眼及雙眼翻轉鏡測試(monocular and binocular flipper tests)時,若受測者的單眼測試結果各為 13 cpm,而雙眼測試的反應為 4 cpm,最有可能為下列何種情況所造成的?,聚散問題(vergence problem),弱視(amblyopia),假性近視(pseudomyopia),調節異常(accommodative anomaly),A 在雙眼翻轉鏡檢測(binocular flipper test)中,當負鏡片放置在眼睛前方時,下列那些情形會發生?,引發調節(accommodation)放鬆及正補償性融像聚散(positive compensating fusional vergence)作用,引發調節(accommodation)放鬆及負補償性融像聚散(negative compensating fusional vergence)作用,刺激調節及正補償性融像聚散作用,刺激調節及負補償性融像聚散作用,D 戴用老花眼鏡,右眼+1.00DS/-2.00DC×090,左眼+3.00DS/-1.00DC×090,兩眼往下看,透過鏡片光心點下方 5 mm 時:,右眼影像在下,左眼影像在上,差距 1.0Δ,右眼影像在上,左眼影像在下,差距 1.0Δ,右眼影像在上,左眼影像在下,差距 1.5Δ,右眼影像在下,左眼影像在上,差距 1.5Δ,B 在負性融像聚散(negative fusional vergence)情況下,眼球雙眼的運動為下列那一類型?,朝外,朝內,朝下,朝上,A 在 4 個稜鏡度基底朝外檢測(4 prism diopter base out test)中,稜鏡放置在有大於 4 個稜鏡量抑制區(suppression zone)的眼睛前,將會發生下列何種情況?,有問題的眼不會有運動,但正常的眼會往顳側(temporal)移動,會導致融像聚散運動(fusional vergence movement),會導致共軛同向性轉向運動(conjugate versional movement),兩眼都不會有運動,D 關於雙眼視覺機能檢查,下列何者錯誤?,立體感的檢測,使用輪廓式的立體圖(contour stereopsis test)可以避免單眼的提示線索(monocular cue),病人比較不容易猜對,魏氏四點檢查(Worth four-dot test)是用來檢測是否有抑制盲區(suppression scotoma),巴戈里尼鏡片(Bagolini lenses)可以測試視網膜的對應(retinal correspondence)與抑制現象,紅色鏡片檢測(red-glass test)可以得知病人是否有抑制現象(suppression),A 有關眼軸眼位相關檢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中,較黑較暗的紅反射眼可能有斜視、介質不透明等問題,進行赫希柏格檢查(Hirschberg test)觀察視網膜的反光點,用直接眼底鏡照射眼睛,觀察眼底反射光的檢查稱為科林斯基檢查(Krimsky test),遮蓋-去遮蓋檢查(cover-uncover test)用來確定有無隱斜位或斜視,D 某一患眼其電腦驗光值為-5.00DS/-2.25DC × 090°,角膜弧度 K 值 7.67 mm(44.00 D)@90°,7.50 mm(45.00 D) @180°,自覺式驗光值同電腦驗光值。請問下列何者錯誤?(DS:球面透鏡屈光度,DC:圓柱透鏡屈光度),此患眼某方位有-5.00 D 的近視,此患眼的散光為-2.25 D,此患眼有-0.50 D 的角膜散光,此患眼有水晶體散光,C 有關弱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屈光性弱視是常見的原因,大部分因為眼球病理變化所造成,雙眼最佳矯正視力差 2 行以上,最佳矯正視力不到 6/7.5(20/25),B 自覺式驗光中,進行單眼最高正度數最佳視力(MPMVA)的敘述何者正確?,透過雲霧法(fogging method),避免取得過多不必要正度數,一般以動態視網膜檢影鏡法(dynamic retinoscopy)檢查結果為起始點,逐步找到最正度數,當患者達到視力值 20/20,不一定為此部分的檢查終點,每調整 0.50 D 球面度時,詢問患者是否得到較好視力,以取得明顯的比較值,C 下列何種檢測法不是用在測量水平及垂直的隱斜位量?,魏氏四點(Worth 4-dot)測量,遮蓋測試合併使用稜鏡,托林頓(Thorington)測量,馬竇氏鏡(Maddox rod)測量,A 65 歲婦人因為現在可以拿掉老花眼鏡閱讀而感到很欣喜,這種症狀的最可能原因是:,白內障,高眼壓症,老花眼,遠視,A 一鏡片可將遠處而來的光線發散,在鏡片前方形成一虛焦點,該鏡片屬於何種類型?,負鏡片,稜鏡,正鏡片,柱面鏡片,A 關於視網膜檢影鏡法(retinoscopy)檢查,下列何者最不適當?,用您的右眼檢查病人的左眼,距離病人大約 50~67 cm,最好把房間光線調暗些,請病人張開雙眼並注視遠方目標,A 關於雙眼不等視(anisometropia)及雙眼不等像(aniseikonia)之矯正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雙眼不等視基本上應進行全矯正,雙眼不等視度數差異越大,則矯正鏡片所造成之稜鏡差距也越大,可能例外之一為年長者其單側散光度數大幅增加,則可考慮減少其處方度數,根據 Knapp’s 法則,建議可使用隱形眼鏡矯正雙眼不等像,及使用眼鏡鏡片(spectacle)矯正雙眼不等視,D 紅綠雙色檢查(duochrome)運用相等亮度的紅色濾片(峰值波長 peak wavelength 620 nm)與綠色濾片(峰值波長 peak wavelength 535 nm)讓兩種顏色的光聚焦在不同的點,這兩個波長折射聚焦點間的距離約為多少(D)?,0.66 D,0.11 D,0.22 D,0.44 D,D 靜態視網膜檢影鏡(static retinoscopy)檢查時投射平行光,距離病患眼睛 66 cm 時呈現逆動,病患此眼屈光狀態為何?,近視低於 1.50 D,近視超過 1.50 D,遠視低於 1.50 D,遠視超過 1.50 D,B 方先生目前戴-7.50 DS 眼鏡,若他想配戴隱形眼鏡,學理上的隱形眼鏡度數為何?(假設頂點距離為 12 mm),-8.25 DS,-7.17 DS,-6.88 DS,-7.50 DS,C 下列何者不是內聚過度(convergence excess)的常見臨床檢查結果?,正相對調節能力較低(low PRA),單眼評估法檢查結果偏低(low MEM),近方負融像性聚合力偏低(low NFV),近方內隱斜位大於遠方,B 經由檢視患者的角膜弧度儀(keratometer)顯示出的扭曲圖像、高屈光度與角膜不規則散光屈光度,可以早期觀察出患者最可能屬於何種問題?,淚液分泌不足,高度遠視,眨眼異常,圓錐角膜,D 眼睛發育與屈光不正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新生兒的屈光不正狀態約為遠視 2 D(±2 D),成年人的正視眼眼軸長約為 24 mm,正視化的過程大約在 3 歲左右完成,正視化的過程中,屈光不正相對往近視方向變化(relative myopic shift),C 依患者年齡與眼球屈光狀態,如一位 50-56 歲有老花眼患者,而且是高度遠視,則測試的加入度數(ADD)大約為?,+1.75 D,+1.25 D,+2.25 D,+2.75 D,C 有關霧視(fogging)何者錯誤?,霧視單側眼睛可以測試雙眼平衡(binocular balance),可以藉此消除調節(accommodation)造成的配鏡誤差,霧視是試圖將成像移至視網膜後方,使眼睛放鬆,可藉由加上凸透鏡度數來達到霧視的效果,C 常用調節幅度測量的兩種方法,包括推近法(push-up method)及拉遠法(pull-away method)。一般情況下,其測出的調節幅度量是否有差異?,推近法結果等於拉遠法,兩測量方法,因方式不同,無法比較,推近法結果高於拉遠法,推近法結果低於拉遠法,C 鐘面圖(clock dial chart)散光測量法是利用下列何種原理測量散光度數?,影像反射,最小模糊圈(the 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球面像差,散光的兩個主要焦線(focal line),D 於 33 公分工作距離,以動態檢影鏡單眼評估法(monocular estimation method)為患者檢查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雙眼的檢查結果皆為 MEM:+1.00 D。則患者在該檢測距離的調節反應為下列何者?,2.00 D,2.50 D,3.00 D,1.50 D,A 看遠方時右眼配戴-1.00DS/-2.00DC×180 的眼鏡矯正,左眼配戴-3.00DS/-1.00DC×180 的眼鏡矯正。兩眼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矯正度數差異分別是:,垂直 1 屈光度,水平 2 屈光度,垂直 1 屈光度,水平 1 屈光度,垂直 2 屈光度,水平 1 屈光度,垂直 2 屈光度,水平 2 屈光度,A 有關馬竇氏鏡(Maddox rod)檢查平行眼位的設置與檢查,下列何者正確?,右眼放置垂直線馬竇氏鏡(vertical Maddox rod),然後兩眼同時看一光點,透過垂直線馬竇氏鏡,看見一光線在右側,表示內隱斜位,任意一眼放置橫線馬竇氏鏡(horizontal Maddox rod),然後兩眼同時看一光點,透過橫線馬竇氏鏡,看見一光線在右側,表示外隱斜位,C 使用推進法與拉遠法測量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push-up method and pull-away method)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記錄檢測結果時不是以公尺,而是以公分為單位,為單眼進行測試,測量調節近點或遠點的距離依據,是以視標卡至角膜平面為基準,於 Hofstetter’s 公式中,期望幅度最小值為 18.5 -(0.25×年齡),B 下列何種遠視,測量的時候通常需要使用到睫狀肌麻痺劑?,絕對遠視(absolute hyperopia),機能遠視(facultative hyperopia),隱性遠視(latent hyperopia),顯性遠視(manifest hyperopia),C 選擇測試的加入度 ADD,若用「保留一半調節幅度」法則時,調節幅度是用下列何種方法取得?,Hofstetter 平均公式法,加負鏡片法,推近法,加正鏡片法,C 使用鏡片驗度儀(lensometer)量測患者的眼鏡時,發現其光學中心點不在十字標線的中心點上,此鏡片上最可能有何種效果?,稜鏡(prism),凹透鏡(concave lens),柱狀鏡(cylindrical lens),凸透鏡(convex lens),A 一人尚有調節幅度 1.00 D,配戴 ADD+2.00 D 之雙焦眼鏡,以下何者最正確?,從無限遠到眼前 33 公分皆是清楚的,眼前 80 公分至 100 公分是清楚的,眼前 50 公分至 80 公分是清楚的,眼前 33 公分至 50 公分是清楚的,D 下列那一項屬於眼部的低階像差(low-order aberration)?,彗星像差(coma aberration),屈光異常,三葉草像差(trefoil aberration),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B 雙眼平衡的方式不包括下列何者?,分離式紅綠測驗,清晰度比較法,立體測試,雙眼屈光法,C 老花眼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下列那一項因素?,瞳孔變大,眼軸變長,水晶體彈性變強,水晶體彈性減弱,D 下列那一項因素造成的屈光狀態,與其他三種不同?,角膜曲率半徑太小,角膜弧度太平,眼睛屈光力太強,眼軸過長,B 視力品質不佳,為區分其原因為矯正度數不正確或與病理有關,應先使用下列何種檢查法?,視野檢查,眼壓測量,眼外肌檢查,針孔測試,D 受檢者遠點在角膜前 50 公分處,近點於角膜前 10 公分處,則其調節幅度為何?,8.0 D,10.0 D,12.0 D,6.0 D,A 下列何者可用來形容斜視(heterotropia),但不適合形容隱斜位(heterophoria)?,量(magnitude),方向(direction),頻率(frequency),偏側(laterality),C "一位老花眼者驗光後的度數為-2.00DS/-1.50DC×175, OU。在 40 cm 測試距離測出的正相對調節值(PRA)為-0.25 D。若他習慣的工作距離(customary working distance)為 25 cm,要達到舒適的調節力(comfortable accommodation),他大約還需要多少近距離附加度(near ADD)?",+3.25 D,+2.75 D,+1.25 D,+4.00 D,B 相較於利用單一視標測量而言,若以多行視標的視力表測量弱視者(amblyope)的視力(visual acuity),通常所得之視力較差許多。下列何者較能解釋以上描述之現象?,針孔效應(pinhole effect),抑制(suppression),偏心注視(eccentric fixation),擁擠效應(crowding effect),D 下列何項不適用於成年人近距離加入度之決定?,部分調節幅度原則(proportion of amplitude),"動態視網膜鏡:單眼評估方法(dynamic retinoscopy:monocular estimation method, MEM)",莫辛德拉氏(Mohindra retinoscopy)檢查,"虛/實相對性調節(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NRA/PRA)",C 執行靜態視網膜檢影鏡法時,工作距離為 66.7 公分,加入 +2.00 D 達到中和,則此眼的實際屈光異常為何?,-0.50 D,-3.50 D,+3.50 D,+0.50 D,D 造成自動驗光機所測得的數值有明顯誤差之常見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介質混濁(media difficulties),視標清晰度不佳(poor target clearance),注視不良(poor fixation),調節波動(accommodative fluctuation),B 使用筆燈進行眼球運動檢查,以了解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下列敘述何者不適當?,檢測時,受測者必須維持頭部不動,雙眼儘可能地跟隨目標(target)移動,配戴紅綠眼鏡,有助於判斷雙眼視線的偏差,進行H型動眼檢查,當受測者向其左下方看時,右眼沒跟上,則右眼下直肌可能異常,若以筆燈施測,必須確認受測者是否維持明顯的瞳孔光反射,確保施測範圍保持適當,C 有關眼壓測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戴著隱形眼鏡並不會影響眼壓測量數值,一般而言,氣壓式眼壓計較 Goldmann 眼壓計更為準確,當眼壓高於 22 mmHg 即可診斷為青光眼,角膜厚度可能影響壓平式眼壓計(applanation tonometer)測量的數值,D 看遠方時需要配戴+2.00DS/-4.00DC × 090°的眼鏡矯正,可以得到最佳視力。稱為:,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複合性近視散光(compound myopic astigmatism),複合性遠視散光(compound hyperopic astigmatism),老花遠性散光(presbyopic astigmatism),A 有關眼球正視化過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近視度數緩慢降低的時期發生在出生後的 6 個月到 2 歲之間,0 至 6 歲逐漸發展為正視眼,新生兒剛出生時大多為遠視眼,正視化過程是為了防止產生非正視眼,A 下列何者是自動電腦驗光儀最基本的三個組合?,用紅外光測量度數、用藍光固視、用雲霧法控制眼球調節,用紫外光測量度數、用白光固視、用雲霧法控制眼球調節,用紅外光測量度數、用白光固視、用雲霧法控制眼球調節,用紅外光測量度數、用黃光固視、用雲霧法控制眼球調節,C 有關視力值的量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LogMAR 是最被廣泛使用的視力紀錄法,遠距離量測時,6 公尺檢查距離可當作無限遠,視力表中一行有五個字母,只要當中有一個字答錯,就應該停止量測,史耐倫視力表每一行皆有五個字母,B 自覺驗光在第一次檢查最佳球面鏡度時的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以最少的正球面度數測到遠視患者看得見 1.0 視標,以最多的負球面度數測到近視患者的最佳視力,以最多的正球面度數測到遠視患者的最佳視力,以最少的負球面度數測到近視患者看得見 1.0 視標,C 一位受測者在 20 cm 的閱讀距離可以認出的最小視標為 20/50 縮小史耐倫(reduced Snellen)視標,而在 M 單位視力表最小能讀的字為 1.0 M。最好呈現此近距離視力(near visual acuity)的紀錄為下列何種方式?①20/50 ②0.2/1.0 M ③20/50@20 cm ④1.0 M,僅②③,僅①②,僅③④,①②③④,A 有關不等像(aniseikonia)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通常發生於配戴雙眼度數差異較大的框架式眼鏡,不等像是由於雙眼網膜影像大小不等所造成之雙眼感知扭曲,配戴高度數近視鏡片會導致影像放大,可利用配戴隱形眼鏡來降低不等像之影響,C 對品質管制作業員檢測近用視力,其工作距離為 40 公分。若被檢者調節力剩下 1.50 D。依據調節幅度一半原則(tentative add based on half the amplitude in reserve),給予暫定加入度(tentative ADD)為下列何者?,+1.75 D,+1.50 D,+2.50 D,+1.00 D,A "關於融像性交叉圓柱鏡(fused cross cylinder, FCC)測驗,下列說明何者錯誤?",非老花眼者由於景深效應,可能依然會有些微調節遲滯,約為+0.50 D,如在測驗剛開始時,當受測者反應直線條較為清晰,可嘗試翻轉交叉圓柱鏡;如果翻轉後依然表示直線較清楚,記錄為垂直偏好(vertical preference),一般設置是將交叉圓柱鏡的負散光軸設置在 90 度處,屬於近方試驗,應該給予充分照明,D Flipper lens test 主要用來檢查下列何者?,色盲(color blindness),近點聚合(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立體感(stereopsis),調節靈巧性(accommodative facility),D 除了調節(accommodation)以外,影響視網膜檢影鏡測量結果的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色彩像差(chromatic aberration),光條粗細(light width),傾斜角(obliquity),介質混濁(media opacities),B 下列何者不屬於自覺式驗光(subjective refraction)步驟?,紅綠雙色測試(duochrome test),散光盤表測試(astigmatic dial test),綜合驗光儀測試(phoropter)檢查,照相驗光(photorefraction),D 視網膜檢影鏡(retinoscopy)檢查時,發現受測者右眼為兩個主軸在 45 度與 135 度方向的斜向散光,在距離受測者眼前 50 cm 處投射平行光源於受測眼,檢查者用右手由檢查者右上方往左下方斜向掃描受測者眼睛,需要使用+1.00 D 的鏡片達到中和點,檢查者再用右手由檢查者的左上方往右下方斜向掃描受測者眼睛,需要使用-0.50 D 的鏡片達到中和點。則受測者當時的屈光狀態為:,-1.00DS/-1.50DC×045,+1.00DS/-1.50DC×135,-1.00DS/-1.50DC×135,+1.00DS/-1.50DC×045,A 聚合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與假性聚合不足(pseudo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的差異,下列何者錯誤?,前者 AC/A 值低,後者 AC/A 值高,前者調節幅度正常,後者調節幅度低,兩者都可在看近時表現外隱斜位,前者的首選治療方式是視覺訓練,後者是近用附加正球鏡,A 有關立體視覺的表示結果,下列何者最佳?,25 度弧,25 秒弧,50 度弧,50 秒弧,B 下列何者不會影響受測者調節幅度測試的結果?,種族特質,慣用工作距離,屈光不正未矯正,視標大小,B 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若在患者之眼底反光中觀察到剪刀式反光(scissors’s reflex)可能是由於光學像差,如:彗星像差所引起的。則下列那一類型患者眼前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較不會觀察到剪刀式反光?,圓錐角膜(keratoconus),縮瞳(miosis),高度近視(high myopia),角膜結痂(corneal scarring),B 使用石原氏圖片(Ishihara pseudoisochromatic plates)檢查色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每一頁測驗圖只能看 3 秒左右,就需翻頁,做先天性色覺問題篩檢,可以兩眼一起檢查,近測驗距離不是 40 cm,應拿遠一點至 50~70 cm 距離,光照明不需要很亮,可按照患者的需要增減亮度,D 有關視網膜檢影鏡(retinoscopy)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斷裂現象(break phenomenon)是指散光的病人在瞳孔內的反光有可能與視網膜鏡的光線(streak)不連續,偏移現象(skew phenomenon)可以幫助我們去找散光的軸度,偏移現象是指在不同的經緯度(meridian)檢查散光的病人時,其反光的厚度會不一樣,斷裂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去找散光的軸度,C 一般角膜弧度儀的屈光度下限是 36.00 D,若要測量近視角膜屈光手術後眼球的角膜弧度,必須降低這下限。需要的補助鏡片的度數約為多少?,+1.00 D,-1.00 D,+2.25 D,+1.25 D,B 進行遠距離裸眼單側性遮蓋去遮蓋測試(cover-uncover test)時,當以遮眼棒遮住右眼觀察其左眼,左眼並未移動。接下來換遮蓋左眼,其右眼向外偏移,將遮眼棒從左眼移開時其右眼向內偏移,則其檢查紀錄與矯正稜鏡應為:,CTcc: alt X(T)’,需以基底朝內(BI)稜鏡矯正,CTcc: RX(T)’,需以基底朝內(BI)稜鏡矯正,CTsc: RET at D,需以基底朝外(BO)稜鏡矯正,CTsc: LXT at D,需以基底朝外(BO)稜鏡矯正,C 關於斜視的敘述,下列何者不適當?,間歇性外斜視常合併有弱視,利用基底朝內的稜鏡治療間歇性外斜視是為了提升融像,但是長期使用可能會降低融像的內聚或外展的幅度(fusional vergence amplitudes),外隱斜位(exophoria)不算少見、而且常常沒有症狀,通常是惡化成間歇性外斜視才需要治療,間歇性外斜視(intermittent exotropia)是最常見的外斜視,A 老花眼檢查後發現,患者在 40 cm 配戴+3.00 DS 近用度數能得到最佳視覺。若患者的實際工作距離為 33 cm,則適合該距離的近用處方為何?,+3.50 DS,+3.25 DS,+2.50 DS,+2.75 DS,A 下列何者描述在有幾分角(minutes of arc)誤差之情況下,仍舊能夠維持融像(fusion)?,視網膜差距(retinal disparity),顏色差距(color disparity),注視差距(fixation disparity),交叉性差距(cross disparity),C 關於視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正常人的顳側視野大於鼻側,下側視野大於上側,大部分的視野缺陷都會反應在中央 30 度的視野中,若檢查者視野不正常,不適合使用指數視野(finger counting visual field)測試,視野檢測靈敏度以焦耳(J)為單位,為紀念物理學家詹姆斯.焦耳而命名,D 下列何者不是測量調節反應的檢測方法?,負鏡片模糊法(minus lens to blur),融像性交叉圓柱鏡,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單眼評估方法,A 計算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calculated AC/A)和斜率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gradient AC/A),兩者間的差異主要為何?,計算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包含距離聚合感應(proximal convergence)因素,斜率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則不包含距離聚合感應因素,計算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是刺激式(stimulus)AC/A,斜率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是反應式(response)AC/A,計算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是暫時的,會變動;斜率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則是永久的,較恆定,計算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是反應式 AC/A,斜率型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是刺激式 AC/A,A 有關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經此法檢查遠視眼,將觀察到較暗新月(darker crescent)在瞳孔下方,慣用檢查距離為 40 公分,若患者兩眼未同時注視,則其中眼底反射光較亮者為注視眼,此法可檢查患者是否有斜視與介質混濁,但較無法檢測雙眼不等視(anisometropia),A 有關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敘述,下列何者錯誤?,JCC 鏡片整體等價球面度數為 0 度(平光),測量精準散光度數時,將 JCC 鏡片上的「P」對準散光軸度,JCC 鏡片會使最小模糊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移至視網膜前,測量精準散光軸度時,將 JCC 鏡片上的「A」對準散光軸度,C 受檢者於 40 cm 進行融像性交叉柱鏡測試(fused cross cylinder),發現有 0.75 D 調節遲滯(lag of accommodation),則該距離的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為何?,2.50 D,3.25 D,1.75 D,0.75 D,C 測量眼球運動能力的寬廣“H”測試(broad“H”test)不只是眼外肌功能測驗,也是下列何種功能之測驗?,閱讀能力(reading ability),聚散(vergence),腦神經(cranial nerves),調節(accommodation),C 有關自動電腦驗光機原理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使用自動電腦驗光機測量度數屬於他覺式驗光法,因受到來自脈絡膜及鞏膜反射光之影響,測量結果可能會產生約-0.50 D 之誤差,一般所採用之遠紅外線波長介於 700 至 800 奈米(nm),作用原理為利用遠紅外線光源入射眼介質,經折反射後分析計算出屈光不正度數,C 關於紅色馬竇式鏡測驗(red Maddox rod test)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可以是 von Graefe phoria 測驗的替代方法,通常在測量水平隱斜位時比較會有誤差,因為通常眼睛會誤以為目標物會比原距離來的遠,所以會產生多一點外隱斜位的量或少一點內隱斜位的量,通常不戴著眼鏡做測量,因為怕眼鏡的傾斜角或光學中心有誤差而產生多餘的稜鏡效應,可以測遠距離亦可測近距離,通常測量垂直隱斜位在臨床上更適合,B 患者戴用眼鏡度數-2.50DS/-0.50DC×180,經過驗光後得新度數-2.50DS/-1.50DC×180,視力有顯著提升,但是患者覺得新度數散光過高有不適應的情形,則將降低散光度數變換為等效球鏡度數,應給予下列何者度數試戴?,-2.50DS/-1.00DC×180,-3.00DS/-1.00DC×180,-2.75DS/-1.00DC×180,-2.25DS/-1.00DC×180,C 內隱斜位(esophoria)的受測者閱讀時,常出現頭痛及眼睛不舒適的症狀,考慮到他的隱斜位需求(phoria demand)時,下列何者最為重要?,基底朝內到破裂點(base in to break point),基底朝外到模糊點(base out to blur point),基底朝外到破裂點(base out to break point),基底朝內到模糊點(base in to blur point),D "使用動態視網膜檢影鏡執行單眼評估方法(monocular estimation method, MEM)確認調節精準度。使用平行光進行檢影時,受檢者眼睛的反射光為順動(with-movement),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受檢者有調節遲滯(lag of accommodation)的現象,需要加正鏡片來中和,受檢者有調節遲滯的現象,需要加負鏡片來中和,受檢者有調節過度或超前的現象,需要加負鏡片來中和,受檢者有調節過度或超前(lead of accommodation)的現象,需要加正鏡片來中和,A 遠視患者若配戴的矯正眼鏡光學中心距離大於瞳孔距離時,將產生何種方向的稜鏡效應?,基底朝下,基底朝外,基底朝上,基底朝內,B 在霧視的情況下,利用散光鐘面圖為患者進行散光測量。受檢者主述 3 點與 9 點鐘方向的線條比較黑,表示此時患者眼裡的成像何者較接近視網膜?,患者散光所形成的錯亂圖,由水平方向所呈的焦線,不一定,由垂直方向所呈的焦線,D 有關相對亮度效率曲線(relative luminous efficacy curve),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在明亮(photopic)狀況下,曲線最高值出現在 600 nm 波長處,在微亮(mesopic)狀況下,曲線最高值出現在 500 nm 波長處,在昏暗(scotopic)狀況下,曲線最高值出現在 555 nm 波長處,表示眼睛對不同波長的敏感度,通常以相對值表示,D 關於雙眼平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使用交替遮蓋法執行雙眼平衡,為融像性檢查法,使用交替遮蓋法時,雙眼需同時霧視+0.75 D 或+1.00 D,使用垂直稜鏡分離法時,雙眼同時放置 3∆基底朝上稜鏡,使用偏光眼鏡執行雙眼平衡,為非融像性檢查法,B 平均而言,初生嬰兒的屈光狀態較接近下列何者?,近視-1.00 D,遠視+3.00 D,遠視+1.00 D,正視眼,B 有關電腦驗光機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在高度數病患準確性較高,低度數病人準確性較低,測量時,只能選擇測量視軸的中央區,不合作的幼童或病患,無法配合做檢查,可能會需要使用視網膜鏡檢查,有些病患在電腦驗光機前無法讓眼睛放鬆到遠點,導致過度調節而產生很嚴重的假性近視且不自覺,A 有關遠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全遠視(total hyperopia),指的是顯性遠視與隱性遠視的總和,顯性遠視(manifest hyperopia),指的是在常規驗光過程中可以表現出來的遠視,機能遠視,為絕對遠視(absolute hyperopia)與隱性遠視(latent hyperopia)之間的差值,機能遠視(facultative hyperopia),指的是自身的視力調節可以自由涵蓋(compensate)的遠視,C 如果經過單眼遠距自覺式驗光後,兩眼最佳視力有明顯差異,但有理由相信是因為兩眼的調節不同,此時建議使用何種平衡方法?,稜鏡分離紅綠法,融像性交叉圓柱鏡法,交替遮蓋法,垂直稜鏡分離法,A 某一病患的視力為 0.1(小數點計數法,decimal notation),請問此病患的視力換算成 logMAR 計數法(logMAR notation)的視力為:,1,1.5,2,0.5,A 有關失代償性斜位(decompensated phoria),下列何者適合以屈光度數矯正配鏡為首選的處置方式?,內聚力不足,融像性垂直異常,大角度的外斜,近視引起的失代償性外斜,D 進行眼外肌運動檢查(EOM),發現患者左眼無法往耳側注視視標,則推估患者有問題的眼外肌應該是下列何者?,左眼外直肌,左眼內直肌,左眼上直肌,左眼下斜肌,A 在赫希柏格檢測(Hirschberg test)中,右眼角膜反射光靠鼻側(nasal)約 2.0 mm,而左眼約 0.5 mm 靠鼻側,下列何者最為正確?①受測者的右眼有外斜視 ②受測者的右眼有內斜視 ③受測者的眼位偏移了大約 25 個稜鏡度 ④受測者的眼位偏移了大約 40 個稜鏡度,①②,②④,③④,①③,D 有關眼睛近反射(near reflex)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眼球向內聚,瞳孔收縮,睫狀肌收縮,水晶體變厚,眼球向外互相分離,瞳孔收縮,睫狀肌收縮,水晶體變厚,眼球向外互相分離,瞳孔收縮,睫狀肌放鬆,水晶體變薄,眼球向內聚,瞳孔收縮,睫狀肌放鬆,水晶體變薄,A 眼球要往內下(nasal lower)方向移動之際,需同時動用下列何組眼外肌?,內直肌與上斜肌,內直肌與下直肌,內直肌與下斜肌,內直肌與上直肌,A 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下列何項步驟與控制受檢者眼睛的調節力無關?,請受檢者看遠距離視標,給尚未檢測眼加正鏡片,將視網膜鏡頸部的套筒(sleeve)位置調整為平行光,盡量用大的注視視標,C +3.00DS/-1.25DC×065 轉換成正散光的度數處方為下列何者?,+1.75DS/+1.25DC×065,+1.75DS/+1.25DC×155,+4.25DS/+1.25DC×155,-1.25DS/+1.25DC×065,B 有關針孔板試片主要用途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確認利用鏡片能否提升視力,消除抑制,改善眼球震顫,減低反射現象,A 下列何種測驗不屬於分離(dissociated)檢測?,固視偏差測驗(fixation disparity test),紅鏡片測驗(red lens test),改良式索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st),馬竇氏鏡測驗(Maddox rod test),A 6 公尺制視力表,檢查距離為 5 公尺,被檢者需前進到離視力表 2 公尺處才看到 6/24 視標,下列何者為該被檢者的正確視力值?,6/48,6/600,6/72,6/60,D 運用裂隙片驗光(stenopaic slits)幫受檢者驗出矯正度數為+1.00DS/-3.00DC×140。還原當時檢查的過程,裂隙片放置的兩個角度及矯正度數為下列何者?,裂隙片在 5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3.00 DS,在 14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1.00 DS,裂隙片在 5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1.00 DS,在 14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2.00 DS,裂隙片在 5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1.00 DS,在 14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3.00 DS,裂隙片在 5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2.00 DS,在 140 度時矯正鏡片的度數為+1.00 DS,D 關於雙眼平衡(binocular balance)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一開始是依據受測者在霧視狀態下達到相同視力來判定,目的是找出優勢眼(dominant eye)視力,放置基底朝上 3 稜鏡度的鏡片在雙眼前,一開始是依據受測者在兩眼分別是最佳矯正視力狀態下來判定,A 患者因角膜或水晶體屈光異常造成的遠點在眼前 1 m 處,屬於何種非正視眼?,軸性近視,屈光性近視,軸性遠視,屈光性遠視,B 在 25 cm 處閱讀時,下列何者錯誤?,若加強照明,在較強的光線下,瞳孔變小,有助於閱讀,在驗配老花眼鏡時,近視患者相較於遠視患者需要較高的附加鏡片度數,配戴隱形眼鏡者亦需約 4.0 D 的調節力,正視眼者需約 4.0 D 的調節力,B 在執行馮格雷費氏隱斜位檢測(von Graefe phoria test)時,應該指導受測者注視下列何種視標?,透過分離稜鏡(dissociating prism)看到的視標(固定目標),交替注視著移動以及固定目標,透過測量稜鏡(measuring prism)看到的視標(移動目標),放空(不注視任何視標),A 有關遠用視力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在標準距離測量時,史耐倫(Snellen)視力表 6/6 的 E 字母垂直大小的夾角為五分角,視力也可用最小分辨角 MAR(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來表示,視力 0.5 等於 MAR 2 分角,常見的藍道爾(Landolt)C 形視力表量測標準距離是 5 m,史耐倫(Snellen)E 形視力表量測標準距離是6m,最小分辨角 MAR 的對數值就是 log MAR,log MAR 負數時表示視力不良,D 下列何者與眼球運動缺陷(oculomotor deficiencies)的原因無關?,色覺(color vision)辨識缺陷,傳出性(efferent)神經徑路缺陷,傳入性(afferent)神經徑路缺陷,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缺陷,A "有關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JCC)的散光檢查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視網膜檢影鏡沒有發現的散光,也可能由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散光檢查時發現,通常先檢查散光度數,然後再確認散光軸度,必需要先有視網膜檢影鏡的結果才能檢查傑克森交叉圓柱鏡,不需要先檢查最佳球面度數,A 做開散能力(base-in fusional vergence)檢查時,隨著檢查稜鏡的增加,若患者發生左眼壓抑,他會看見下列何種現象?,視標往右邊移動,視標立即消失,視標固定不動,視標往左邊移動,A 常見的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檢查項目不包含下列何者?,近距離紅綠雙色測試(near duochrome),融像性交叉柱鏡測試,布魯克納測試(Bruckner test),動態視網膜鏡:單眼評估方法,C 受測者為正視眼,以推進法測量其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為 8 D,其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為下列何者?,8.5 cm,12.5 cm,10.5 cm,6.5 cm,B 看遠方時右眼配戴-1.00DS/-3.00DC×015 的眼鏡矯正,左眼配戴-2.00DS/-3.00DC×165 的眼鏡矯正,兩眼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矯正度數差異分別是:,垂直差 1 屈光度,水平差 1 屈光度,垂直差 2 屈光度,水平差 2 屈光度,垂直差 0 屈光度,水平差 1 屈光度,垂直差 1 屈光度,水平差 0 屈光度,A 下列何者的視覺問題不屬於屈光不正所引起的?,不等視(anisometropia),近視(myopia),老花(presbyopia),遠視(hyperopia),C 關於紅綠測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遠視未矯正患者通常會覺得紅色視標比較清楚,顏色辨色異常者仍可檢查,運用色像差原理,應在暗室下執行,老年白內障的受檢者可能傾向偏好紅色,A 進行魏氏四點(Worth 4-dot)檢測,右眼戴紅色鏡片,左眼戴綠色鏡片,患者告知只看到三個光點,則此患者為下列何種現象?,左眼抑制現象,外斜合併複視,內斜合併複視,右眼抑制現象,D 患有老花眼的受檢者,在執行下列那項檢測時須戴近用矯正眼鏡?,視野篩檢,直接瞳孔反應(direct pupil response),筆燈搖擺照射測試(swinging flashlight test),阿姆斯勒方格檢查,D 下列何者為年輕東方人種較常見的散光種類?,順散光,逆散光,斜散光,不規則散光,A 執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查(Jackson cross-cylinder)時,下列何者最不適當?,除非散光度數很大,通常會先檢查散光度數,之後才是散光軸度,檢查散光軸度時,被檢者在兩個很小的軸度之間反覆,可以選擇這兩個軸度之間的中間軸度,以進行下一步,檢查散光軸度時,被檢者在兩個很小的軸度之間反覆,可以在兩個軸度中選擇比較接近原來常戴的眼鏡的軸度,以進行下一步,執行散光軸度檢查時,如果被檢者表示兩種狀況下清楚的程度一樣,則可以進行下一步,A 有關自覺式鐘面圖(clock chart)來確認散光軸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受試者回覆 1 點和 7 點鐘與 2 點和 8 點鐘一樣黑,綜合驗光儀設定軸位為 45 度,受試者回覆 2 點和 8 點鐘最黑,設定軸位為(2+8)/2 = 5 點鐘相對的 11 點方向,即 120 度,保留綜合驗光儀上的散光片讓受試者看鐘面圖,受試者回覆 4 點和 10 點鐘最黑,設定軸位為 160 度,A 如果一開始沒有用散光鏡片矯正,使用交叉圓柱鏡檢測時,何者最為正確?,如果交叉圓柱鏡的軸放在 090 與 180,翻轉鏡片,清晰度是相同的;放在 045 與 135,翻轉鏡片,清晰度又是相同的,表示沒有散光,如果交叉圓柱鏡的軸放在 045 與 135,翻轉鏡片,清晰度是相同的,表示沒有散光,如果交叉圓柱鏡的軸放在 090 與 180,翻轉鏡片,清晰度是相同的,表示沒有散光,若不知有沒有散光,就無法使用交叉圓柱鏡,A 有關雙眼視功能異常的處理建議,下列何者錯誤?,內隱斜位的眼睛運動訓練會比外隱斜位困難,隱性遠視引起的內隱斜位可利用屈光矯正方式改善,內聚不足首選利用稜鏡矯正,補償性外隱斜位可以利用附加負鏡片(minus add)改善,C 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發現瞳孔右下方出現暗紅色新月形反光。此結果顯示受檢者為下列何種異常?,散光,斜視,遠視,近視,C 利用紅綠雙色檢查(douchrome test)視標確認患者矯正情形時,若患者主述紅色背景裡的數字比綠色背景裡的數字較黑、較清楚,下列處置何者正確?,遠視往負度數增加、近視往正度數增加,不論是近視或遠視均增加負度數,遠視往正度數增加、近視往負度數增加,不論是近視或遠視均增加正度數,B 形成雙眼視覺的必須條件不包括下列那一項?,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動眼控制系統(motor control system),視覺神經傳導路徑(visual neural pathway),B 靜態視網膜檢影法中,檢測時未加入工作輔助鏡片,檢測距離患者 67 cm,得到患者水平方向屈光度為-4.00 D,垂直方向屈光度為-2.00 D,則患者之屈光異常為何?,-5.50DS/-3.50DC×090,-3.50DS/-2.00DC×090,-2.00DS/-2.00DC×090,-3.50DS/-5.50DC×090,B 有關於雙眼平衡步驟,下列何者為正確的操作?,對於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不等的患者可使用稜鏡分離紅綠測試(prism-dissociated duochrome test)進行雙眼平衡,執行漢弗萊斯立即對比法(Humphriss immediate contrast)時,正鏡片與負鏡片的測試時間都是各 1 秒鐘為宜,當使用單眼雲霧法(monocular fogging)時,雲霧度數越多越好,即使是 60 歲以上已然毫無調節力的病人,也應該進行平衡測試,A 原本正視眼的眼睛,水晶體摘除後若無放置人工水晶體,屈光狀態一般會呈現:,高度遠視,高度散光,高度近視,正視,A 以散光鐘檢查散光時,若個案告訴你 11 點與 12 點鐘方向一樣黑時,此時散光軸應該設定多少度?,90 度,180 度,150 度,165 度,D 電腦驗光儀(autorefractor)使用的驗光原理,與下列何者有關?,Flipper lens test,夏伊那原則(Scheiner's principle),Titmus test,普倫提西氏原則(Prentice's principle),B 自覺式驗光中的紅綠測試,受檢者覺得綠色區塊字體較為清晰,一般應該加入那一個鏡片調整度數?,+0.25 DC,-0.25 DS,-0.25 DC,+0.25 DS,D 運用稜鏡緩解雙眼視功能異常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運用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測量工具及謝爾德法則(Sheard’s criterion),可獲得適當的修正偏移稜鏡度,修正垂直偏斜的好處,可減輕抑制的現象,以及增加融像的範圍,當同時有水平與垂直的偏斜現象時,應先處理水平的偏移,再處理垂直的偏斜,當有垂直稜鏡 0.50∆的偏離時,配鏡含有此稜鏡度,有益雙眼融像,C 有關常規性準確測量視力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遠距離視力的標準檢查距離可為 6 公尺,遠距離視力只有 3 公尺檢查距離時,可以用鏡子做為反射,以達到標準檢查距離,近距離視力不能代表遠距離視力,遠距離視力只有 3 公尺檢查距離時,將視力表視標大小縮小一半,再進行檢查,D 視力檢查用的投影機內的紅綠雙色檢查視標,主要的檢查目的為何?,檢查色弱視標,確認散光軸度,確認球面度數,確認散光度數,C 有關小兒調節性內斜視的處置,下列何者最不適當?,睫狀肌麻痺後驗光(cycloplegic refraction),低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比值(AC/A ratio)需要雙焦眼鏡(bifocal),如果有弱視,需要一併治療,遠視完全矯正(full correction),B 下列何種視力矯正方法可提供較大的視網膜影像,可是卻減少調節效率(accommodative efficiency)?,用隱形眼鏡矯正遠視,用隱形眼鏡矯正近視,用一般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近視或遠視沒有差別,用一般眼鏡矯正近視,B 下列有關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檢查的敘述,何者正確?,必須在雙眼狀態下檢查,調節幅度隨年齡改變,每年約下降 0.5 D,使用小視標,將測得較小調節幅度,推近法(push-up method)所測得調節幅度,常較負鏡片法(minus lens method)低,C 關於裂孔板驗光(stenopaic slit refrac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設置整面視標,讓最佳視力剛好在最下排,和針孔視力一樣,裂孔板也可以當作確認視力潛在能力的測量,旋轉裂孔板找到最佳視力,裂孔垂直於處方的負圓柱鏡軸,對視力不良或不規則散光是有效的再確認測量,C 有關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測試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若使用±2.00 D 之翻轉鏡,於 40 cm 處可提供 0.50 D 及 4.50 D 之調節刺激,測試過程中須注意正/負鏡片是否出現非對稱性清晰度,測試目的為檢查快速變換調節之能力,並記錄 60 秒內完成多少次翻轉鏡循環,"此測驗同時也可檢視受測者其正相對融像(positive relative vergence, PRV)與負相對融像(negative relative vergence, NRV)能力兩者間快速變換之能力",D 驗度儀(lensometer)上,在 30°的位置上測得鏡片的度數為 -1.00 D,在 120°的位置上測得鏡片的度數為 -2.00 D,則此鏡片為下列何者?,-1.00DS/-2.00DC×120,-1.00DS/-1.00DC×120,-1.00DS/-2.00DC×030,-1.00DS/-1.00DC×030,B 以時鐘刻度表(clock dial test)或輻射散光圖表(radial line test)檢查時,受檢者表示 8 點鐘的線條最清楚,其負散光的軸度最可能為下列何者?,60,120,30,150,A 有關視網膜檢影鏡檢查(retinoscopy)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當受測者為較高近視度數者,反射光之焦點會落在檢查者視網膜檢影鏡之後方,因而造成逆動影像(against movement),測量時檢查者應偏離受測者視軸(visual axis),以避免殘餘散光度數過高,針對某些眼底反光較不易判斷的患者(如:白內障患者),些微工作距離的改變可能會造成測得屈光度的大量誤差,造成視網膜檢影鏡誤差之主要原因為未確實控制受測者之調節,故可使用非調節性視標(特別是紅綠視標的紅色部分)來避免調節介入而影響檢查結果,C 有關老花眼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老花眼的症狀是看近物模糊,老花眼的人,其眼球內的水晶體調節力(accommodation)增加,老花眼的發生病因和眼軸長(axial length)變長或變短無關,老花眼鏡的驗配是以遠用屈光度數為基礎,B 那一種類型的雙眼視覺問題(binocular vision problem)較容易在遠距離視物(distance viewing)的情況下出現症狀?①內聚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②開散過度(divergence excess) ③調節不足(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僅①,僅③,①②③,僅②,D 屈光不正患者戴上 +1.00 DS 的球面眼鏡後,測得其遠點為眼後 50 cm,該患者原屈光不正度數為?,-2.00 D,+3.00 D,-1.00 D,+2.00 D,B "進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cylinder, JCC)檢測之前,綜合驗光儀裡的度數為-2.00DS/-2.00DC×080,而檢查過程中受檢者散光軸度沒有改變,但散光度數降至-1.00 DC。若檢測操作正確,此受檢者在測量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時,綜合驗光儀裡的度數應該是下列何者?",-1.00DS/-1.00DC×080,-1.50DS/-1.00DC×080,-2.00DS/-1.00DC×080,-2.50DS/-1.00DC×080,D 有關瞳孔檢查,下列敘述何者錯誤?,瞳孔檢查中若發現兩眼瞳孔大小不同,需作暗-亮瞳孔檢查(dim-bright pupillary test),直接瞳孔反應為觀察筆燈照射的眼睛是否出現因光照而產生的縮瞳現象,直接和間接瞳孔反應異常時,需要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手電筒搖擺檢查(swinging flashlight test)是用來檢查是否有相對性傳入(relative afferent)異常,C 當一位驗光師在 67 cm 的工作距離為病人做條狀視網膜鏡(streak retinoscopy)檢影法檢查,得到的結果為:當光線條紋 streak 為水平時,需+3.00 D 鏡片方可中和;當光線條紋 streak 為垂直時,需+4.00 D 鏡片方可中和。則此病人的眼屈光度數可以下列何者表示?,+1.50DS/-1.00DC×090,+3.00DS/-1.00DC×090,+1.50DS/+1.00DC×090,+3.00DS/+1.00DC×090,C "驗光時若試鏡架的頂點距離(vertex distance, VD)是 11 mm,驗光鏡片是-10.00 D。配鏡時眼鏡鏡架之頂點距離若是 15 mm,則最靠近的處方應該是下列那一項?",-10.50 D,-9.50 D,-14.00 D,-10.00 D,A 下列何者是假性近視的最主要原因?,眼軸拉長,角膜壓迫,調節過度,眼壓升高,C 使用裂孔板驗光的敘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裂孔板驗光是用以決定最佳球面度的方法,使用裂孔板驗光,不需先找最佳球面度,直接旋轉裂孔板尋找最佳視力時的裂孔縫線位置,使用裂孔板驗光前,需先找最佳球面度,不可霧視,保持最小模糊圈落於視網膜上,使用裂孔板驗光前,需先找最佳球面度,然後再霧視,使最小模糊圈落於視網膜前,D 下列關於針孔視力(pinhole acuity)測試的敘述,何者錯誤?,針孔測試的原理,在於減少視覺的景深,增加患者的視力,針孔視力比原有的矯正視力改善,表示患者有殘餘的屈光異常,針孔視力比原有的矯正視力一樣或更差,表示患者有屈光以外異常,如視網膜或視覺傳導路徑異常,當患者的矯正視力小於 20/30 時,可以用針孔測量視力,A 使用驗度儀測量眼鏡度數時,置放眼鏡的正確方法是:①將眼鏡框架正放,使鏡框下緣貼在平台 ②將眼鏡框架倒放,使鏡框上緣貼在平台 ③將眼鏡前表面貼緊測量口 ④將眼鏡後表面貼緊測量口,②④,①③,②③,①④,D 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自動驗光儀用可見光測量,不需要輔助的注視目標(auxiliary fixation target),自動驗光儀比自覺式驗光提供給病人注視的目標物通常比較近,現代的前導波分析儀(modern wavefront analyzers)無法完全去除儀器引起的近視(instrument myopia),自動驗光儀(automated optometers)比自覺式驗光(subjective refraction)測得比較多的近視或比較少的遠視,A 使用標註有美制視力值的標準 logMAR 視力表檢測視力,若患者能分辨美制視力 20/20 該行的所有視標,並可辨認較小一行視標中的 2 個,則該患者的 logMAR 視力值為何?,0.04,0.96,-0.04,1.04,C 受檢者看遠方需要加上 planoDS/-1.50DC× 090 的眼鏡矯正,當他接受裸眼視力檢查,使用史耐倫 E (Snellen E)視標,經過眼睛折射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是:,視網膜的位置形成一條垂直豎立焦線,E 形視標開口在左右方向線條比較容易辨別,視網膜的位置形成一條水平橫向焦線,E 形視標開口在上下方向線條比較容易辨別,視網膜的位置形成一條垂直豎立焦線,E 形視標開口在上下方向線條比較容易辨別,視網膜的位置形成一條水平橫向焦線,E 形視標開口在左右方向線條比較容易辨別,D 在進行赫斯伯格測驗(Hirschberg test)時,應該要觀察的是下列何種反光?,眼底,水晶體,玻璃體,角膜,D 已知受檢者有中度散光,利用散光圖形表檢驗散光時,先加上何種鏡片,讓眼球的屈光調整成何種狀態,再看散光圖形較準確?,先只用球面鏡片調整成混合性散光,先只用球面鏡片調整成近視散光,先只用球面鏡片調整成遠視散光,同時用球面鏡片及散光鏡片調整成混合性散光,B 赫斯伯格檢測,受測者的左眼角膜反射光點位於瞳孔中心的下方,該受測者是屬於那一種眼位偏斜?,左上斜,右外斜,左內斜,右上斜,A 有關兩眼不等視弱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遠視型的兩眼不等視弱視差距 2.00 D 以上就可能發生,通常遠視兩眼不等視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較近視者多,散光型的兩眼不等視弱視差距 1.50 D 以上就可能發生,近視型的兩眼不等視弱視差距 3.00 D 以上就可能發生,D 請問下列何者最不適當?,眼睛的像差可以用澤氏多項氏(Zernike polynomial)來描述,因為眼球的像差,使得病人的瞳孔沒有對應到相同的屈光度,只取瞳孔的一小部分來測量屈光異常,可能造成準確度差(poor precision),眼睛的光波像差(wave aberrations)很小,通常以毫米(minimeters)測計,D 下列何者檢查項目為雙眼同時進行檢測?,阿姆斯勒方格檢查(Amsler grid test),視野篩檢(screening visual fields),"調節幅度檢查(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AA)",布魯克諾檢查(Brückner test),D 當遠距離隱斜位(phoria)為正眼位(orthophoria)或低外隱斜位(exophoria),近距離隱斜位為高度外隱斜位(exophoria),AC/A 比值偏低之情形下,以上描述為下列何種非斜視雙視覺眼異常狀態(non-strabismic binocular vision anomalies)?,開散力過度,內聚力過度,開散力不足,內聚力不足,D 有關弱視、斜視、與不等視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有斜視不一定會有弱視,有斜視通常不會有不等視,斜視性弱視與不等視性弱視有時候不容易區分,眼瞼下垂可能造成視覺剝奪性(visual deprivation)弱視,B 若受檢者為正視眼,在其眼前加上交叉圓柱鏡,白點位於鏡片水平方向,於視網膜呈現的狀況為何?,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形成一條垂直焦線,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形成一條水平焦線,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形成一條水平焦線,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形成一條垂直焦線,B 低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比值(low AC/A ratio)最可能發生的症狀為下列何者?,看近為正位,看遠時有外隱斜位,看遠有複視現象,看近有複視現象,看近有內隱斜位,看遠時為正位(orthophoria),C 關於眼睛的屈光系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瞳孔越小,會造成視力越好,水晶體影響的屈光強度最大,眼軸長度越長,會造成近視度數越深,角膜弧度越彎曲,會造成遠視度數越深,C 稜鏡分離法中右眼放 3 ΔBU,左眼放 3 ΔBD 在剛開始測驗時,如果上面的視標較清楚,應該如何處置?,右眼球面鏡片加-0.25 D,右眼球面鏡片加+0.25 D,左眼球面鏡片加+0.25 D,左眼球面鏡片加-0.25 D,C 使用圓柱鏡矯正視力,散光軸在 45°或 135°,屬於下列何種類型的散光?,不規則散光,順散光,逆散光,斜散光,D 正視眼前加上交叉圓柱鏡,白點位於垂直方向,則:,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網膜後,形成一條水平焦線,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網膜前,形成一條垂直焦線,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網膜後,形成一條垂直焦線,垂直方向的光線,聚焦在網膜前,形成一條水平焦線,A 關於眼球運動的測試檢查,下列何者不適當?,往外側看主要靠外直肌,往內側看主要靠內直肌,往內上看主要靠下斜肌,往內下看主要靠下直肌,D 角膜弧度計檢查曲率半徑結果顯示,90 度方向為 8.00 mm,180 度方向為 7.50 mm。則角膜為何種散光?如何矯正此種散光?,順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使用負圓柱透鏡矯正角膜散光時,圓柱透鏡軸度為 180 度,逆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使用負圓柱透鏡矯正角膜散光時,圓柱透鏡軸度為 90 度,順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使用負圓柱透鏡矯正角膜散光時,圓柱透鏡軸度為 90 度,逆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使用負圓柱透鏡矯正角膜散光時,圓柱透鏡軸度為 180 度,B 理想的針孔直徑為多少?,2.5-3.0 mm,3.0-3.5 mm,2.0-2.5 mm,1.0-1.5 mm,D 有關眼外肌運動檢查,下列何者最不適當?,通常會請病人戴著他的眼鏡,正前方我們稱之為注視的基本位置(primary position of gaze),除了正前方,一般還會測試 8 個方位,可以請病人跟著看筆燈的光,但是頭不要動,A 有關遠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看近物時比看遠物時所需的調節量更少,遠點為一虛像點,需用凸透鏡矯正,一般年輕患者能夠透過調節而獲得相對清晰的遠距離視力,A 受檢者有+1.00 D 遠視眼,在未配戴矯正眼鏡下,以負鏡片法(minus lens to blur)進行調節幅度測試。當視標置於 40 cm 處,逐漸加入負球面度直到-8.00 D 時,受檢者開始感到視標持續模糊,則該眼的調節幅度為下列何者?,7D,11.5 D,10.5 D,8D,B 使用±0.25 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cylinder)調整-1.00DS/-2.50DC×135 散光角度軸時,檢測時每次以移轉多少的角度軸測量會較合適?,5度,15 度,20 度,10 度,A 檢查眼位時,看近距離 40 公分處有 6 稜鏡度的內隱斜位,再加上+1.50 DS 的球面透鏡後可矯正成正眼位,以斜度法(gradient method)計算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的比值(AC/A ratio)為:,1.5/1,2.5/1,6/1,4/1,D 戴上矯正鏡片後,看近距離 40 公分處有 6 稜鏡度(Δ)的外斜位(exophoria),再加上-1.00 D 的球面鏡後可矯正成正眼位(orthophoria),以斜度法(gradient method)計算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的比值(AC/A ratio)為:,6,4,5,3,A 下列有關散光的敘述,何者錯誤?,散光患者為求看清楚,不斷使用視力調節,容易產生調節性眼力疲勞(accommodative asthenopia)、神經性眼力疲勞(nervous asthenopia)、肌性眼力疲勞(muscular asthenopia)等,普通眼鏡之圓柱鏡即可完全矯正不規則散光,學齡前的兒童若有高度散光,會有歪頭、瞇眼等習慣,也有可能產生弱視,"角膜鏡(keratoscope)、散光盤(astigmatic dial)、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lens, JCC)都是檢測散光的工具",B 根據近視眼的光學原理。當一隻眼睛有近視眼時,代表此眼在未矯正狀況下,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何處?眼軸過長或過短容易為近視眼?,視網膜上,過長,視網膜上,過短,視網膜前,過長,視網膜後,過短,C 自覺式驗光過程中,有一步驟是檢查者使用較多的凸透鏡度數(當被檢查者是遠視眼時)或較少的凹透鏡度數(被檢查者是近視眼時),讓被檢查者的眼底成像焦線位於視網膜前,此步驟的名稱為下列何者?,雲霧化(fogging),紅綠雙色檢查(duochrome test),散光度數檢查,散光軸角度檢查,A 視網膜檢影鏡測量時,在被檢者在 90 度方向得到的中和度數鏡片為+3.00 D,在 180 度方向得到的中和度數鏡片為+5.00 D,若檢影鏡測距為 50 cm,下列何者為被檢者的屈光度數?,+5.00DS/-2.00DC×180,+3.00DS/-2.00DC×180,+5.00DS/-2.00DC×090,+3.00DS/-2.00DC×090,B 在進行雙眼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測驗的受檢者,透過-2.00 D 看視標時,無法讓視標呈現清晰狀態。若將任一眼遮蓋,受檢者另一眼都能看清楚視標。下列敘述何者最為適當?,視標模糊是因為隱斜位不足(heterophoria inadequacy),視標模糊是因為融像聚散不足(fusional vergence inadequacy),視標模糊是因為調節不足與融像聚散不足,視標模糊是因為調節不足(accommodative inadequacy),B "受測者雙眼屈光度為-5.00DS/-1.50DC×175,融像性交叉圓柱鏡(FCC)檢查結果為+1.50 D,以負相對調節力(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NRA)及正相對調節力(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PRA)對暫時加入度進行調整。若 NRA 為+2.00 D,PRA 為-1.50 D,最終近距離單焦鏡片處方為下列何者?",-7.00DS/-1.50DC×175,-6.75DS/-1.50DC×175,-3.25DS/-1.50DC×175,-3.00DS/-1.50DC×175,C 在測量基底朝內聚散功能(BI vergence)時,受試者說視標往左移動,這代表下列何種狀況?,受試者有內聚力過度,左眼有抑制,右眼有抑制,受試者有開散力過度,C 一位受測者的近距離雙眼視覺數據:10∆外隱斜位(exophoria),BI 聚散(vergence)為 X/14/7,BO 聚散為 16/24/10。根據謝爾德的準則(Sheard's criteria),有關融像預留值(fusional reserve)的敘述,此受測者至少要多了幾個稜鏡量就可以通過標準?,6∆,4∆,此受測者通過標準,13∆,B "對於 46 歲有近視-0.50 D 的患者,置入遠用處方與暫時加入度(+0.75 D)於綜合驗光儀後,於 40 cm 標準距離執行正相對調節(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PRA)與負相對調節(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NRA)檢查,結果如下:NRA/PRA:+1.75/-1.25。調節平衡後,此患者在 40 cm 的近用處方為何?",+0.50 DS,+1.00 DS,+1.75 DS,+1.50 DS,A 有關屈光不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遠視的人沒有遠點(far point),散光的人有兩個焦點(focal points),近視 20 屈光度(-20.00 D)的人,在眼球調節放鬆(accommodation relaxed)的狀態下,其遠點位在其眼前 5 cm,散光的人可以用凸透鏡矯正,C 有關虛/實相對性調節測試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測試終點皆為首次出現持續性輕微模糊,虛性相對調節必須在實性相對調節前進行測試,以避免調節介入,可利用虛/實相對性調節測試結果之平均值做為暫時加入度(tentative ADD),應給予受測者適當時間將視標重新變清楚,尤其是進行虛性相對調節測試時,D 下列何種檢測與近距離加入度(near ADD)最有關係?,調節持久度(accommodative sustainability),調節幅度(accommodative amplitude),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調節準確度(accommodative accuracy),B 角膜地形圖(corneal topography)是利用對稱影像照射在角膜前端部分如反射表面,再利用凸透鏡子的光學原理來估計角膜在兩個主要垂直經度的曲率半徑,即角膜弧度或屈光度的分布圖像。其可照射的角膜表面最大可達到約多少?,3.00 mm,5.00 mm,7.00 mm,10.00 mm,D "只在高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下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才會降低的情況,是屬於第一型對比敏感度損失型態(Type I of CS loss),此情況可能是由何種原因所造成?",過熟型白內障,屈光不正,視神經病變,青光眼,B 配戴軟式隱形眼鏡的度數為近視-6.00 DS,要換算成配戴眼鏡的度數(頂點距離為 12 mm),下列何者為最接近適合的度數?,-6.50 DS,-6.00 DS,-5.00 DS,-7.00 DS,A "進行融像性交叉柱鏡(fused cross cylinder, FCC)檢查時,受檢者表示水平線條比較黑且清楚,應如何進行下一步?",增加正球面度數,增加柱面度數在 180°軸,增加負球面度數,這是終點度數,不需要修正,A 有關高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比值(high AC/A ratio)相關的內聚力過度(convergence excess)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治療成功與否和病患戴眼鏡的配合度有關,加上稜鏡(prism)有幫助,加上加入鏡(ADD)有幫助,有關視覺治療(vision therapy)的文獻,多數為前瞻介入性研究(p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study)而且有顯著的治療效果,D 患者初步驗光值為-3.00DS/-0.75DC×180,利用紅、綠雙色視標進行驗光終點確認檢查;主述紅色背景的數字較黑、較清楚,則度數應修正為下列何者?,-3.25DS/-0.75DC×180,-3.00DS/-1.00DC×180,-3.00DS/-0.50DC×180,-2.75DS/-0.75DC×180,A 下列何種眼睛的病變較不會造成後天辨色力的異常?,視網膜病變,眼角膜病變,脈絡膜病變,視神經病變,B 使用角膜弧度儀所測得的數據為 42.50@165/44.00@075,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屬於不規則散光,其角膜散光為 1.50 D,測量時也可以順便評估淚液表面完整性,可以允許簡化紀錄為 42.50/44.00@075,A 兩個柱鏡+4.00 DC×150 及-3.00 DC×060 組合後,其度數為下列何者?,+4.00DS/+7.00DC×060,+4.00DS/-7.00DC×150,+4.00DS/-7.00DC×060,-4.00DS/-7.00DC×060,C "實虛相對調節檢查(positive and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PRA and NRA)中,若 NRA 數值高於+2.50 D,則受檢者可能有下列何種情況?①調節遲滯(lag of accommodation) ②調節超前(lead of accommodation) ③遠視矯正不足 ④遠視矯正過度 ⑤近視矯正不足 ⑥近視矯正過度",僅②③⑥,僅③⑥,僅①④⑤,僅④⑤,A 有雙眼視覺相關之症狀者,比較不會出現下列何種固視偏差曲線圖(fixation disparity curve)特性?,較陡的傾斜率(slope),大量的關聯性隱斜位,大量的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較平的傾斜率(slope),D 視網膜檢影鏡之工作距離,指的是患者的眼睛到視網膜檢影鏡的距離。當工作距離拉長到為 67 公分,且未使用工作輔助鏡片,以鏡片-3.50DS/-1.50DC×180 達到中和,則實際屈光度數為何?,-3.50DS/-3.00DC×180,-5.00DS/-1.50DC×180,-5.00DS/-3.00DC×180,-3.50DS/-1.50DC×180,B "有關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 FD)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內斜固視偏差(eso fixation disparity)是兩眼視線交點落在所見視標平面之前,用稜鏡量測的固視偏差(FD)矯正量等於一般的隱斜位量,固視偏差(FD),不受眼睛融像續力的補償,是雙眼融像情況下,兩眼視線與注視物的落差,B 若患者在 6 m 處有 1 個稜鏡度外隱斜位 XP,在 50 cm 處有 3 個稜鏡度內隱斜位 EP,那麼對於瞳距 60 mm 的患者,計算的 AC/A 比值為何?,8,5,16,12,A 有關老花眼(presbyopia)與調節不足(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調節不足患者的調節幅度可能與年齡相符,老花眼與調節不足皆有調節遲滯(lag of accommodation)情形,老花眼與調節不足的症狀相同,皆有調節力動用困難情形,A 一位正視眼老花受測者(emmetropic presbyope)戴上+1.50 D 閱讀眼鏡進行推近法測試(push-up test)時,在 16 公分處視力達到模糊。下列何者為他的老花幅度(presbyopic amplitude)或加入度的近用範圍(in-range of ADD)?,+7.75 D,+4.75 D,+1.50 D,+6.25 D,B 受測者起始度數為+1.00DS/-1.50DC×180,進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散光度確認時,連續兩次修正度數都表達為紅點較清楚,此時度數應改變為:,+0.75DS/-2.00DC×180,+1.25DS/-2.00DC×180,+0.75DS/-1.00DC×180,+1.25DS/-1.00DC×180,B 一位左眼弱視患者完成單眼自覺驗光檢查後的最佳矯正視力右眼 1.0,左眼 0.8,若要兩眼平衡,下列何種方法最好?,垂直稜鏡分離法,交替遮眼比較法,降低屈光度數法,紅綠雙色法,D 為近視病人配鏡時,根據紅綠測試(duochrome test),若病人覺得綠色底的字較清楚,則代表此配鏡鏡片如何?,鏡片度數正確,近視度數過度矯正(overcorrection),近視度數矯正不足(undercorrection),顏色與鏡片度數無關,B 鏡片驗度儀上,在 60 度的位置上取得鏡片的度數為-1.00 D,在 150 度的位置上取得鏡片的度數為-2.00 D,則此鏡片的度數為何?,-1.00DS/-1.00DC×150,-1.00DS/-2.00DC×150,-1.00DS/-1.00DC×060,-1.00DS/-2.00DC×060,A 在交替遮蓋測試(alternating cover test)時,一眼解除遮蓋,該眼球向內移動,則其眼位為何?,外斜(exo),上斜(hyper),內斜(eso),下斜(hypo),A 下列何者不是綜合驗光儀(phoropter)的基本配備?,凸面鏡,圓柱鏡,稜鏡,紅、綠鏡片,A 根據 Park’s 三步驟(Park’s three-step),在主視線(primary gaze)或正前方進行測驗時,觀察到右眼有上偏眼位(hyperdeviation),可能與下列何者功能異常相關?,右內直肌(right medial rectus) 、右上斜肌(right superior oblique)、左下斜肌(left inferior oblique) 、左內直肌(left medial rectus),右上直肌(right superior rectus) 、右下斜肌(right inferior oblique)、左上斜肌(left superior oblique)、左下直肌(left inferior rectus),右上斜肌(right superior oblique) 、右下直肌(right inferior rectus) 、左上直肌(left superior rectus)、左下斜肌(left inferior oblique),右外直肌(right lateral rectus) 、右下直肌(right inferior rectus)、左外直肌(left lateral rectus)、左上斜肌(left superior oblique),C 進行赫斯伯格測驗檢查,受測者右眼角膜反射光靠近鼻側,而左眼的反射光在瞳孔中心,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右眼單側性內斜視,左眼單側性內斜視,左眼單側性外斜視,右眼單側性外斜視,D 進行靜態視網膜檢影時,受檢者戴用+1.50DS/-1.00DC×180 鏡片時反射光為完全中和,如工作距離為 67 cm,未放入工作距離輔助鏡片。此眼的實際屈光度數為下列何者?,-1.00DC×180,-0.50DS/-2.50DC×180,-2.50DC×180,+1.50DS/-1.00DC×180,A 衛氏四點(Worth 4-dot)檢查時,患者右眼戴紅色濾鏡,左眼戴綠色濾鏡,若患者看到紅色光點在上方,綠色光點在下方時,表示為何?,左眼內斜,右眼上斜,左眼外斜,左眼上斜,D 在使用散光盤(astigmatic dial)做自覺式驗光前,應先做下列何種校正?,使用凸透鏡片霧視(fogging),紅綠測試使紅綠相同,散瞳驗光,稜鏡分離平衡(prism dissociation balance),A 50 歲的受測者利用 Hofstetter 公式計算調節幅度最小期望值,為下列何者?,3.50 D,4.50 D,2.50 D,1.50 D,C 有關老花眼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未矯正的遠視眼老花的症狀較未矯正的近視眼來得早,瞳孔較小的人老花症狀較瞳孔大的人來得早,相同的矯正鏡片度數下,近視眼的人若戴眼鏡,其老花症狀較戴隱形眼鏡來得早,男人老花眼的年紀一般較女人來得早,A 有關視野面對測試(confrontation test),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進行檢查時患者需配戴框架眼鏡,受檢者需持續注視一指定位置,進行右眼檢測時需將左眼遮住,視野面對測試只能檢查出較大範圍的視野缺損,A 以角膜弧度儀測量檢查發現角膜弧度 H:7.95@180;V:7.85@090,此患者的角膜散光屬於下列何者?,逆散光,順散光,斜散光,不規則散光,B 從觀察被檢者的角膜弧度儀檢測中所出現的扭曲影像(distorted mires),可以幫助檢查者了解被檢者是否有下列情形,下列何者錯誤?,淚膜異常(tear-film anomaly),翼狀贅肉(pterygium),隱形眼鏡度數不正確(error of contact lens power),角膜乾燥(corneal drying),C 下列那一規則/定律可用來決定垂直平衡失調(vertical imbalance)的量?,海利氏定律(Hering's law),普倫提西氏規則(Prentice's rule),軒立頓定律(Sherrington's law),科爾納規則(Kollner's rule),B 有關霧視,是將最小模糊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的位置放在下列何處?,視網膜上,視網膜前,視網膜後,任何位置皆可,B 下列何者不屬於魏氏四點(Worth 4 dot)檢測的評估作用?,平面融像能力,調節幅度,是否有抑制,眼位偏離,B 某一老花患者,其遠用眼鏡度數為+3.00 DS,其調節量(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為 2.00 D,習慣近閱讀距離為 33.3 公分,請問此老花患者的近閱讀眼鏡度數為下列何者最適當?,+1.00 DS,+7.00 DS,+3.00 DS,+500 DS,D 近視眼在未調節的狀況下,下列有關其遠點的敘述何者正確?,位於無限遠處,鏡片置於近視眼前,其遠點位置並不會改變,其遠點和黃斑部為共軛點,位於眼睛之後,C 有關影響視力與配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青光眼病患可能造成視野缺損,嚴重者亦會影響視力 ②黃斑部疾病會影響中心視力,使配鏡困難 ③圓錐角膜可能造成高度散光,亦會影響視力,造成配鏡困難,僅②③,①②③,僅①②,僅①③,B 有關融像聚散能力功能不良(fusional vergence dysfunction)之臨床徵象,不包括下列何者?,正常的 AC/A 比值(normal AC/A ratio),異常的調節幅度(abnormal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正負融像聚散能力下降(reduced +/- fusional vergence),正相對調節能力較低(low 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B 進行四稜鏡度基底朝外測驗(4 prism base out test)時,眼前放置稜鏡後會看到雙眼同向性轉向(version),此為下列那種定律規則?,普倫提西氏規則(Prentice’s rule),科爾納規則(Kollner’s rule),赫林定律(Hering’s law),謝林頓定律(Sherrington’s law),C 進行遮蓋-去遮蓋測試(cover-uncover test)時,當遮蓋右眼,左眼不動;遮蓋左眼,右眼由顳側向鼻側移動。遮眼棒從左眼移開,觀察右眼,右眼不動。根據此檢查結果,下列診斷何者正確?,左眼內斜視,右眼外隱斜位,右眼外斜視,交替性外斜視,D 有關固視偏差的敘述,下列那一項是合宜的?,固視偏差直接反映出隱斜位的失代償性,不同的固視差測量卡,可以得到相同的檢測結果,固視偏差的差異量與立體視有關,雙眼鎖定點與單眼標記點的大小不影響檢測結果,C 下列那一種儀器是以客觀的方法測量偏心注視(eccentric fixation)?,裂隙燈(slit lamp),角膜弧度儀(keratometer),直接眼底鏡(ophthalmoscope),視網膜檢影鏡(retinoscope),C 調節刺激(accommodative stimulus)與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多數情形下並非完全同步,但因下列何項功能、效應,影像仍然相對清晰可以接受?,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史特爾姆間隔(interval of Sturm),焦深(depth of focus),D 以交叉圓柱鏡測量+3.75DS/-2.50DC×045 的正確角度軸,負圓柱鏡軸在 90 度或在 180 度時,看起來都一樣清楚,下列何屈光度較適宜?,+3.75DS/-2.50DC×090,+3.75DS/-2.25DC×090,+3.75DS/-2.50DC×045,+3.75DS/-2.50DC×180,C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調節領先(accommodative lead)之可能原因?,調節痙攣(accommodative spasm),隱性遠視(latent hyperopia),老花眼(presbyopia),假性近視(pseudomyopia),C 一調節正常患者,近視-1.00 DS 屈光異常未矯正,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位於眼前 20 cm,則其調節幅度為下列何者?,6.00 D,3.00 D,4.00 D,5.00 D,C 散光(astigmatism)的主要成因為何?,眼軸過短,角膜曲率不足,眼軸過長,角膜在不同方向之曲率不同,D 看遠方時需要配戴-2.00DS/+4.00DC×090 的眼鏡矯正,可以得到最佳視力。此受測者為下列何者?,簡單性近視散光(simple myopic astigmatism),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複合性近視散光(compound myopic astigmatism),複合性遠視散光(compound hyperopic astigmatism),B 下列何者可能引發假性近視(pseudomyopia)?,調節不足(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調節疲乏(accommodative fatigue),調節靈敏度喪失(accommodative infacility),調節痙攣(accommodative spasm),D 執行魏氏四點檢查時,患者右眼配戴紅色鏡片、左眼配戴綠色鏡片,於 40 cm 檢查處表示看到四個亮點;隨後逐漸將視標遠離受試者,於 2 m 處患者表示綠色亮點消失,此時若是遮蔽右眼,綠色亮點會再次出現,試問此檢查結果該如何記錄?,在 40 cm 處平面融像,左眼於 2 m 處抑制,雙眼注視情況下有中央抑制暗點,左眼抑制,雙眼注視情況下有中央抑制性暗點,在 40 cm 處平面融像,左眼於 2 m 處抑制,左眼有單側性中央抑制暗點,右眼抑制,雙眼注視情況下有中央抑制性暗點,A 受檢者有遠視+2.00 DS,習慣近用閱讀距離為 40 cm,用推進法或上推法(push-up method)測出調節力為 1.00 D。若運用調節幅度一半原則(tentative add based on half the accommodation)配製單焦老花眼鏡,此眼鏡的鏡片度數為下列何者?,+4.00 DS,+1.00 DS,+2.00 DS,+3.00 DS,A 正常雙眼視覺(normal binocular vision)受測者,在進行魏氏四點檢測(Worth 4-dot test)時,應該會看到下列那種情形?①1 個紅光點,2 個綠光點和 1 個一下變紅或一下變綠的光點 ②1 個紅光點,2 個綠光點和 1 個黃光點 ③2 個紅光點與 3 個綠光點 ④3 個紅光點與 2 個綠光點,僅①②,僅①③,僅②④,僅②③,A 在進行魏氏四點檢測(Worth 4-dot test)時,要如何判斷抑制區(suppression zone)的大小?,把視標筒從 40 cm 往後移到 3 m 處,把視標筒搖幾下,把視標筒轉半圈,讓上下紅點和白點的位置對調,把視標筒開關開啟及關閉數次,A 下列那一項檢查,不是常用的老花閱讀附加度的測量方法?,年齡與工作距離,融像性交叉圓柱鏡測量,閱讀物的大小,近點調節幅度測量,C 看遠方時右眼需要配戴-2.00DS/-2.00DC×045 的眼鏡矯正,左眼需要配戴+3.00DS/-4.00DC×135 的眼鏡矯正。兩眼垂直方向的矯正度數差異為多少屈光度?,5.00 D,3.00 D,2.00 D,4.00 D,D 一般配鏡檢查之順序為下列何者?①電腦驗光 ②紅綠色標測試(duochrome test) ③霧視(fogging) ④散光圖測試(astigmatic dial test),①③④②,①③②④,②③④①,③②①④,A 下列何者的眼鏡處方實際屈光度與其他三者不同?,+3.00 DC×180,+2.00 DC×090,+2.00DS/+1.00DC×180,+3.00DS/-1.00DC×090,+2.00 DC×180,+3.00 DC×090,D 有關夜間近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夜間增加的近視度數約為 0.5 D 到 1.0 D,可能原因是夜間光線不足造成調節力增加,產生調節性近視,低光源環境下近視度數的增加稱為夜間近視,可能原因是眼睛在夜間最敏感的光波長較白天長,造成焦點前移,產生近視,D 有關雙眼平衡的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交替遮蓋法(alternate occlusion test)左右眼同時看到視標,漢佛萊斯法(Humphriss method)是利用遮眼棒交互遮蓋,垂直稜鏡分離法需要偏光濾片(polaroid)來分離視標,偏光濾片法左右眼各可以看到視標的某部分,D 眼球的調節幅度是指調視作用在何處所需之屈光力?,從遠點到眼前,從遠點到近點,從遠點到無限遠,從近點到無限遠,B 受測者暫定度數為-10.25DS/-1.50DC×075,進行交叉圓柱鏡檢測散光度數時,調整減少負散光鏡片-0.50 D,則受檢者度數應該調整為何?,-9.75DS/-1.50DC×075,-10.50DS/-1.00DC×075,-10.00DS/-1.00DC×075,-10.75DS/-1.00DC×075,B 下列何者不是後天性麻痺性斜視(paralytic strabismus)之特徵?,頭部常會向麻痺肌作用方向傾斜(眼性斜頸,ocular torticollis),少有複視的症狀,各個方向所測量的角度不一致(非共同性斜視,nonconcomitant strabismus),對同一個目標所測量的斜視角度,第二偏位(secondary deviation)比第一偏位(primary deviation)大,B 被檢者 45 歲,以暫時性閱讀附加鏡片+1.50 D 檢查,NRA/PRA:+1.00D/-0.50D,其最終近距離附加度數應為:,+1.25 D,+1.50 D,+2.00 D,+1.75 D,D 被檢者看遠方視標時,有 6 個內斜稜鏡量,加上 -2.00 D 度數鏡片,產生 4 個外斜位稜鏡量,則被檢者的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AC/A)比值為下列何者?,5/1,4/1,1/1,6/1,A 一患者視力為 0.4,若此視標為 4 公尺用視標,請問其視標高度為何?,18.61 mm,14.55 mm,2.328 mm,8.73 mm,B 散光檢查霧視(fogging)後使用負的散光度數,以散光鐘面圖測量散光時,受檢者表示 3 點與 9 點鐘方向的線條比較黑,則此眼的散光軸度應為何?,180°,45°,90°,30°,C 當所有方位的偏斜角都保持不變時,此種斜視是:,麻痺性(paralytic)斜視,非共動性(incomitant)斜視,共動性(concomitant)斜視,分離式(dissociated)斜視,C 有關垂直(vertical)和水平(horizontal)融像聚散度(fusional vergence)測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垂直聚散使用一個稜鏡測量,而水平使用兩個稜鏡測量,垂直聚散度有模糊點,而水平聚散度有可能沒有模糊點,垂直聚散度範圍是大於水平,垂直聚散度(vertical vergence)受焦深(depth of focus)的影響,而水平聚散(horizaontal vergence)則受到調節的影響,A "驗光初始值為-7.00DS/-3.00DC×090,運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JCC)檢測散光度數時,若連續兩次紅點(負圓柱鏡散光軸)都對應著散光軸時,被檢者認為較清楚時,其調整後度數為何?",-7.00DS/-2.50DC×090,-7.25DS/-3.00DC×090,-6.75DS/-3.50DC×090,-7.00DS/-3.50DC×090,C 下列那一種情況,在兒童產生屈光性弱視的機會相對最低?,右眼:-1.50DS/-1.00DC×180;左眼:-1.00DS/-1.00DC×180,右眼:planoDS/-3.50DC×180;左眼:planoDS/-3.50DC×180,右眼:+4.00 DS;左眼:+4.00 DS,右眼:+2.00DS/-0.50DC×180;左眼:-1.00DS/-0.50DC×180,A 關於對比敏感度檢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用史耐倫視力表(Snellen chart)測量視力同時可以顯示患者是否有對比敏感度問題,Pelli-Robson test 用條紋光柵為視標,以測試不同空間頻率下的對比敏感度,檢查對比敏感度時的周圍照明條件影響不大,Pelli-Robson test 對比敏感度視力表對於具少量屈光差患者亦可有效測試,D 看遠方時需要配戴+2.00DS/-2.00DC×090 的眼鏡矯正,可以得到最佳視力,稱為:,複合型近視散光(compound myopic astigmatism),混合型散光(mixed astigmatism),單純型遠視散光(simple hyperopic astigmatism),複合型遠視散光(compound hyperopic astigmatism),C "有關最高正度數且最佳視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MPMVA)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在年輕且調節力正常的患者,看遠方時仍因常有調節力的使用,而比較不會有度數過於正或不夠負的狀況出現,若老花患者的近用加入度(ADD)過低而不符合患者年紀時,可能是遠用給予過於正或不夠負的度數(over-plussed/under-minused),此檢測方式運用患者的焦深(depth of focus)來提供最大範圍的清晰視力,在沒有調節力的老花患者上,比較容易出現不夠正或過於負(under-plussed/over-minused)的矯正度數,D 操作視網膜檢影鏡,透過+1.50 D 的鏡片,掃描 50 度方向,可以在 67 公分處獲得中和,掃描 140 度方向,可以在 40 公分處獲得中和,則病人的眼屈光不正度數應該是多少?,-2.50DS/-1.50DC×050,plano/-1.00DC×050,+2.50DS/-1.00DC×140,-1.50DS/-1.00DC×050,B 下列何種病患最可能有良好的立體感?,持續性雙眼複視,交替性內斜視,單眼抑制,間歇性外斜視,D "有關內聚性調節力與內聚力比值(convergent accommodation/convergence ratio, CA/C ratio)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每聚合一個稜鏡度會誘發 0.07~0.15 D 之調節,由於老化所導致的調節幅度下降,會造成 CA/C 比值隨著降低,潛在型老花眼患者(pre-presbyopic subject),其 CA/C 比值異常升高,外隱斜位者由於近距離時過度使用聚合,會導致更多調節被誘發,C 如果檢影是使用+1.50 D 透鏡,在垂直方向中和點為 66.7 cm,水平方向的中和點為 40 cm,估計屈光不正為:,plano/+2.00DC×180,-1.50DS/-1.00DC×090,-2.50DS/-1.50DC×090,plano/-1.00DC×090,D 假設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 7.50 mm,角膜後表面的曲率半徑為 6.00 mm。角膜的折射係數為 1.376,前房液的折射係數為 1.336。計算角膜前表面的折射力(絕對值)為後表面折射力(絕對值)的多少倍?,7.5 倍,9.0 倍,6.0 倍,5.5 倍,A 老花度數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請問具備良好矯正(或裸視)視力之老花眼患者,其所需最高之近用加入度約為多少?且至幾歲後其加入度將達到最大值趨於穩定?,+3.25 D;55 歲,+2.50 D;70 歲,+3.50 D;65 歲,+3.00 D;60 歲,D 有關瞳孔對光線的神經傳導性檢查,下列何者最不適當?,利用筆燈(penlight)輪流照射兩眼,讓光線在每個眼睛停留約 3 到 5 秒鐘,觀察瞳孔的反應,如此反覆 2 到 3 個完整循環,可以檢查是否有傳入性瞳孔反應缺損(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需要記錄其大小、形狀與位置,需要一個近的注視目標,需要觀察其收縮的速度,C 利用時鐘刻度表示的散光圖形表,在適當的霧視後,受檢者指出三點鐘到四點鐘中間的線條最明顯,顏色最深。以負圓柱透鏡矯正時,矯正軸度應放置於:,75 度,45 度,165 度,105 度,D 魏氏四點(Worth four-dot)檢查時,患者右眼戴紅色濾鏡,左眼戴綠色濾鏡,若患者看到紅色光點在左側,綠色光點在右側時,表示為何?,左眼抑制,內斜,右眼抑制,外斜,D 有關評估眼球視軸與偏移量所使用的赫斯伯格測驗(Hirschberg test),下列敘述何者錯誤?,以光點偏移量與單眼測試時相同的那隻眼(假設為右眼)作為基準,比較雙眼角膜反射光點對稱性(symmetry),若左眼反射光點明顯較右眼更偏向鼻側,則表示受測者之左眼為內斜視,適合用於年幼受測者之斜視篩檢,當觀察單眼之反射光點位置時,由於 κ 角(angle kappa)通常為正的,故相較於瞳孔中心,角膜反射光點會偏向鼻側約 0.5 mm,其原理是利用 Purkinje 第一影像(the first Purkinje images)所形成之角膜反射光點(corneal reflex)位置來觀察雙眼視軸方位,A 受測者矯正鏡片度數為右眼:+1.00DS/-2.00DC×180;左眼:-2.50DS/-1.00DC×090,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等價球面度:右眼:plano/左眼:-3.00 D,正散光表示法,右眼:-1.00DS/+2.00DC×090;左眼:-1.50DS/+1.00DC×180,此患者左右眼散光皆為順散(with-the-rule astigmatism),兩眼水平度數差 2.50 D,垂直度數差 1.00 D,A 有關自覺式驗光中的散光檢查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CC)不需霧視,散光鐘面圖(clock dial chart)檢查需要霧視,JCC 檢查時最小模糊圈在視網膜前,散光鐘面圖檢查時最小模糊圈在視網膜上,JCC 檢查時視標適合選用鐘面圖,散光鐘面圖檢查時,視標適合選用蜂巢亂點圖,JCC 檢查時不需要輔助鏡,散光鐘面圖檢查時需要輔助鏡,A 下列何種雙眼平衡的檢查方法沒有融像刺激(fusible stimuli)?,偏光立體影像法(polaroid/vectofraph),垂直稜鏡分離法(vertical prism dissociated test),漢佛萊斯法(Humphriss method),隔板法/TIB 法(septum/Turville's infinity balance),B 近融合性聚散靈敏度(fusional vergence facility at near)測試之正常期望值為何?,5 ± 3 cycles per minute(cpm),10 ± 2 cpm,20 ± 2 cpm,15 ± 3 cpm,D 受檢者若有眼鏡矯正處方,在進行下列何種檢測項目時需要配戴?,視野篩檢(screening visual fields),色覺檢查(color vision),"眼外肌檢查(extraocular motilities, EOM)",赫斯伯格檢查(Hirschberg test),B 固視偏差曲線圖(fixation disparity curve)上的那一部位對應到關聯性內隱斜位(associated esophoria)?,水平 x-軸截距(horizontal x-axis intercept),對稱中心(center of symmetry),垂直 y-軸截距(vertical y-axis intercept),曲線的斜率(slope of the curve),A 使用 3 公釐以下視標或小白球進行視野篩檢(screening visual fields)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在全亮室檢查,視標由眼前中間開始為第一方位,向外沿子午線八方位移動,患者頭部不動,眼睛追蹤視標移動直至超過可見範圍為止,若受檢者有近用處方,檢查時不需要配戴矯正眼鏡,D 將+3.00 DS 凸透鏡放置於正視眼眼前,測得調節近點為眼前 10 cm,此眼之調節幅度(accommodative amplitude)為多少?,3D,7D,13 D,10 D,B 常見的眼初步檢查(entrance tests)項目不包含下列何者?,赫希伯格(Hirschberg)檢查,遮蓋檢查(cover test),布魯克納(Brückner)檢查,馮格瑞費(von Graefe)檢查,D 調節幅度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根據霍夫施泰特最低調節幅度公式(Hofstetter's formula for minimum amplitude),下列何年齡調節幅度計算結果的期望值為零?,歲,歲 57,歲 60,50 歲 54,A "關於動態檢影鏡:單眼評估法(dynamic retinoscopy: monocular estimation method, MEM)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必須慢慢的加入鏡片,而非快速地放置在受檢者視線,當受檢者閱讀,慢慢地將檢影光影掃描過受檢眼,MEM 檢查孩童時,常使用手指到手肘的距離,MEM 檢查孩童時,常使用的距離無論年齡大小和大人一樣,C 有關老花眼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老花眼一般不會發生遠視力下降,近視眼的人會發生老花眼,正視眼(emmetropia)的人會發生老花眼,遠視眼的人不會發生老花眼,D 角膜弧度儀(keratometry)檢查角膜曲率半徑 180 度方向 8.25 mm,90 度方向 7.75 mm,角膜散光屬於下列何者?,逆散光,負圓柱透鏡矯正軸度為 90 度,逆散光,負圓柱透鏡矯正軸度為 180 度,順散光,負圓柱透鏡矯正軸度為 90 度,順散光,負圓柱透鏡矯正軸度為 180 度,D 在做魏氏四點檢查時,下列何者不可能是病人看到的影像?,四個燈,二個紅燈,二個紅燈和三個綠燈,二個綠燈,D 有關調節作用看近時的原理,下列何者錯誤?,懸韌帶收縮,屈光度增加,水晶體變厚,睫狀肌收縮,A 有關老花眼症狀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視近物不能持久,不自覺地將頭後仰,喜歡在昏暗的光線下閱讀,習慣將書報移遠,C "用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測法(Jackson Cross Cylinder test, JCC)檢測散光度數時,下列敘述何者不適當?",散光度數越高時,角度軸越需以小角度表示。若散光度數大於 5.00 D,角度軸應以 1 度角表示;若小於 2.00 D 散光值,角度軸可以 5 度角表示,確認散光度數值測量過程時,無須考量等效球面概念做散光度的測量調整,若欲檢測的散光值大於 3.00 D,則測量散光的角度軸時,應以小角度移動來修正角度軸,例如以 5 度角慢慢移動檢查,不適合以 15 度大角度移動檢查,測量散光時,應先測量散光角度軸後,再測量散光度數,才會檢測正確,B 在進行魏氏四點檢測(Worth four-dot test)時,下列那一項測量結果可以最正確地表明受測者並無抑制(suppression)現象?①看到 2 個光點 ②看到 3 個光點 ③看到 4 個光點 ④看到 5 個光點,僅①③,僅①②,僅③④,僅②④,C 對比敏感度測試流程(contrast sensitivity test procedure)中,下列何種測試流程會低估受測者的對比敏感度臨界值?,階梯平均法(staircase),水平極限法(horizontal limits),下降極限法(descending limits),上升極限法(ascending limits),C 正視眼者,在 33 公分閱讀所需的老花眼鏡,其老花加入度(reading add)大約為多少?,40 歲+2.50 D;50 歲+3.50 D;60 歲+4.50 D,40 歲+2.00 D;50 歲+3.00 D;60 歲+4.00 D,40 歲+3.00 D;50 歲+4.00 D;60 歲+5.00 D,40 歲+1.00 D;50 歲+2.00 D;60 歲+3.00 D,D 靜態網膜檢影法中,檢測時未加入工作輔助鏡片,檢測距離患者 67 公分。患者水平方向中和屈光度為 -5.00 D,垂直方向中和屈光度為 -3.00 D,則患者之屈光異常為何?,-4.50DS/-2.00DC×090,-3.00DS/-2.00DC×090,-6.50DS/-4.50DC×090,-4.50DS/-6.50DC×090,A 有關雙眼平衡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稜鏡分離式紅綠色標測試(prism-dissociated duochrome test)可用來執行雙眼平衡測驗,雙眼平衡是為了達到清晰、舒適的用眼,並避免視覺疲勞,當單眼各自完成自覺式驗光時,若此時兩眼的矯正度數一致且最佳視力一致,則無需執行雙眼平衡,雙眼平衡的目的在使雙眼在觀看任何距離時,調節刺激均保持一致,C 有一位受測者電腦驗光儀檢查結果為 -4.00DS/+1.50DC×090,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散光若都由角膜引起,角膜垂直徑度較陡,散光屬於逆散型式,負散光表示法為+4.00DS/-1.50DC×180,網膜成像為混合型散光(mixed astigmatism),A 利用雙眼角膜反射光點位置來評估斜視,由於視軸(visual axis)與瞳孔軸(pupillary axis)並非一致,造成反射光點位置通常會稍微偏向鼻側,而非位在瞳孔中心,此一由視軸與瞳孔軸相交所形成的夾角稱為:,λ 角,α 角,κ 角,γ 角,C 有關視標的敘述,依史耐倫視力表的概念(以 5 分角視標為例),在 6 m 測驗距離時,高度何者正確?,8.73 m,8.73 cm,8.73 mm,8.73 nm,C 一般造成看近眼疲勞(asthenopia)的因素,下列敘述何者錯誤?,與眼病變狀況(pathological conditions)有關,常發生於早期老花者(early presbyopes),調節刺激量(accommodative stimulus)不足,調節遲滯量低,D 傳統的角膜弧度儀只能測量角膜表面大小約在何種範圍?,5.00 mm ~ 5.50 mm,3.00 mm ~ 3.50 mm,4.00 mm ~ 4.50 mm,6.00 mm ~ 6.50 mm,B 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發現受檢者右眼為兩個主軸在 45 度與 135 度方向的斜向散光,距離受檢者眼前 50 cm 處投射平行光源於受測眼,由受檢者右眼的右上到左下的方向掃描,需要使用+1.50 D 的鏡片達到中和點,由受檢者右眼的左上到右下的方向掃描,需要使用-1.00 D 的鏡片達到中和點。則受檢者當時的屈光狀態為:,-0.50DS/-2.50DC×045,+1.50DS/-2.50DC×045,-0.50DS/-2.50DC×135,+1.50DS/-2.50DC×135,C 有關 logMAR 視力表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logMAR 視力表上每一行的字母數量是固定的,logMAR 視力表上每個字母代表著 0.01 視力值,logMAR 視力表製作原理與 Bailey-Lovie 視力表相似,相較其他視力表,logMAR 視力值具有較高重複性且較能偵測到雙眼間視力的差異,B 對於雙眼不等視性弱視(anisometropic amblyopia)患者,下列處置何者最不合適?,視覺訓練,配戴適當度數眼鏡,若遠距離眼位為外隱斜位,應處方適當稜鏡,遮蓋治療,C 有關自覺驗光利用紅綠雙色檢查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當兩邊的視標一樣清楚時,加上- 0.25 DS 會使綠色邊的視標趨於清楚,若無法達成紅綠兩邊的字一樣清楚,則以第一個鏡片讓綠色邊視標清楚為終點,紅綠雙色常用以單獨檢查球面鏡度,不需檢影鏡或最佳球面度的協助,檢查終點的目標是讓紅綠兩邊的視標看起來一樣清楚,C "測量內聚的幅度(amplitude of convergence),假設受檢者的瞳孔間距 PD 是 62 mm,若近點內聚(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距離為 8 cm(量到眼鏡頂尖距離),考慮眼鏡到眼球旋轉中心的距離為 27 mm,下列何者為最接近真實的內聚幅度?(單位為:稜鏡屈光度,prism diopter,Δ)",66,58,62,54,B 有關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檢查,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檢查距離一般為 6 m,可用於當受檢者有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metamorphopsia)等症狀時的篩檢,檢查方法通常為單眼分別檢查,可以做為黃斑部病變的篩檢,A 用視網膜檢影鏡檢查屈光,工作距離為 67 公分。在 180 度方向用+2.25 D 找到中性網膜反射,而在 90 度方向用+3.50 D 找到中性網膜反射,則受檢者屈光度為下列何者?,+2.00DS/-1.25DC×090,+1.50DS/-1.25DC×090,+3.50DS/-1.25DC×090,+2.25DS/+1.25DC×180,A 在用視網膜檢影鏡驗光時,若患者使用眼球的調節力,會產生下列何種結果?,近視矯正過多或遠視矯正過多,近視矯正過少或遠視矯正過少,近視矯正過多或遠視矯正過少,近視矯正過少或遠視矯正過多,C 下列何者不適合用在雙眼感覺功能合作度的檢查?,Titmus test,TNO test,Parks-Bielschowsky 3-step test,魏氏四點(Worth four-dot)檢查,C 有關調節靈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測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雙眼視覺異常者亦可能伴隨雙眼調節靈敏度低下,測試距離通常為 40 公分,一般使用±2.00 D 翻轉鏡(flipper),翻轉鏡兩面提供的調節刺激(accommodative stimulus)分別為 0.50 D 與 4.50 D,成人的雙眼調節靈敏度期望值為每分鐘完成 5 次翻轉循環,D 使用電腦驗光儀測量屈光狀態時,受測者會先看到一個霧視光標,此設計的目的為下列何者?,紅外線警示用途,機器故障,提醒受測者固視,放鬆受測者的調節,D 下列何者不是用來檢測散光?,裂孔板檢查法(stenopaeic slit),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查法,扇形圖檢查法(fan chart),紅綠雙色檢查法,D 患者 16 歲,有近距離閱讀感覺疲倦壓力以及眼睛酸痛的症狀。依據檢查數據,最可能是下列何種視機能異常? 6 m 的眼位為 1exo 外隱斜位,40 cm 看近眼位為 6eso 內隱斜位,加+1.00 D 看近時眼位為 1exo 外隱斜位,開散不足(divergence insufficiency),內聚過度(convergence excess),內聚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開散過度(divergence excess),B 若自覺式驗光值為-3.50DS/-1.50DC×090,所得角膜弧度儀數值在 180 度處為 43.37 D,在 90 度處為 43.00 D,使用下列何種隱形眼鏡可得到最清晰的視力?,硬式隱形眼鏡,軟式散光隱形眼鏡,硬式後弧散光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B 進行聚散能力測試時,當受測者回答:「視標變模糊」,最可能代表下列何者?,無法維持穩定調節,無法維持雙眼聚合,被誘發出的視網膜影像差距(retinal disparity)已減少,無法維持融像,A 下列何者最容易形成弱視(amblyopia)?,R +1.50DS,L +1.50DS,R +1.00DS,L +3.00DS,R -1.00DS,L -3.00DS,R -3.00DS,L -3.00DS,B 使用交叉柱鏡(cross-cylinder)修正散光軸度時,下列何者錯誤?,如果交叉柱鏡翻轉,清晰度是不同的,若原矯正柱鏡是負的,則其軸度要往交叉柱鏡正柱鏡軸度處移動,如果交叉柱鏡的軸與原矯正柱鏡成 45 度,翻轉鏡片,清晰度是相同的,表示軸度正確,如果交叉柱鏡翻轉,清晰度是不同的,若原矯正柱鏡是正的,則其軸度要往交叉柱鏡正柱鏡軸度處移動,在修正散光軸度時,主要的子午線要與原矯正柱鏡成 45 度,A "有關眼外肌運動測試(extraocular motilities, EOM)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主要評估雙眼融像能力,可使用筆燈進行測試,視標位於近處,受檢者若有近用眼鏡矯正處方,檢測時需要配戴,受測者若在注視範圍的極限邊緣時產生低震幅的眼球震顫(endpoint nystagmus),註明是那邊眼睛,標記為異常現象,B 使用裂隙片矯正視力:裂隙放在 180 度方向,最佳矯正鏡片度數為+1.00 D;裂隙放在 90 度方向,最佳矯正鏡片度數為-1.50 D;拿開裂隙片時,受檢者最合適的矯正鏡片度數是:,+1.00DS/-2.50DC×180,+1.00DS/-2.50DC×090,+1.00DS/-1.50DC×180,+1.00DS/-1.50DC×090,A 下列何者不屬於高階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s)?,色像差(chromatic aberration),彗星像差(coma),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三葉草像差(trefoil),A 馬竇氏鏡檢查中所呈現之視覺影像,最為符合學者 Claud A. Worth 定義中之那一種融像層次(degree of fusion)?,悖論並置(paradox juxtaposition),立體感(stereopsis),平面融像(flat fusion),疊置(superimposition),D 有關操作傑克森氏交叉圓柱鏡(Jackson’s cross-cylinder lens test)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決定散光度數時,每增加-1.00 D 的散光度數,需加+0.5 D 於球面度數中,先決定散光軸度再測量散光度數,決定散光軸度時,可以將交叉圓柱鏡的軸度放置與矯正圓柱鏡的軸度同軸即可,轉動交叉圓柱鏡至受測者兩面影像清晰度相同可得散光軸度,C 利用時鐘刻度表示的散光圖形表,如果適當的霧視後,受檢者指出 11 點鐘方向的線條最明顯,顏色最深。 以負圓柱透鏡矯正時,矯正軸度應放置於:,30 度,60度,150度,120度,C 有關像差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我們可以用澤氏多項式(Zernike polynomials)來描述這些像差(aberrations),所謂像差是指實際光學系統(optical system)中的前導波(wavefront)偏離了理想的前導波,因為眼睛的像差(ocular aberrations),所以瞳孔的各個部分,並非都能測量到相同的屈光度數(refractive power),測量高階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的儀器,是指測量瞳孔中心 2.0 mm 直徑範圍以內的屈光狀態,D 正視眼的定義,是指眼球的遠點(far point)位在何處?,眼前 5 m,眼前 3 m,眼前 1 m,眼前無限遠處,D 對比敏感度測試對於偵測視力相對正常但已受損的視覺功能來說相當有效,下列那一種情形於臨床上並未出現明顯之對比敏感度下降問題?,初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斜視,視神經炎,輕微晶體囊性混濁,B 有關遮蓋檢查中的紀錄,CTcc:15 RET; 8 EP',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受測者矯正後,遠距離有 15 個稜鏡度右眼外斜視;近距離有 8 個稜鏡度外隱斜位,受測者矯正後,遠距離有 15 個稜鏡度右眼內斜視;近距離有 8 個稜鏡度內隱斜位,受測者矯正後,遠距離有 15 個稜鏡度右眼內隱斜位;近距離有 8 個稜鏡度內斜視,受測者矯正後,遠距離有 15 個稜鏡度右眼外隱斜位;近距離有 8 個稜鏡度外斜視,B 對於 46 歲的受檢者,經過視網膜檢影鏡檢查之後,下列的檢查順序何者最為適當?,睫狀肌麻痺下驗光 → 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查 → 雙眼平衡檢查,睫狀肌麻痺下驗光 → 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查 → 散光鐘面圖檢查,散光鐘面圖檢查 → 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檢查 → 雙眼平衡檢查(binocular balance),雙眼平衡檢查 → 睫狀肌麻痺下驗光 → 眼位檢查,C 3 歲大的孩子被家長發現有左眼內斜視,下列處置何者最不適當?,應該建議他立刻接受手術矯正,如果檢查懷疑是高 AC/A 比(high AC/A ratio)內斜視,可以考慮配雙焦點眼鏡(bifocals),除了眼位斜視需要矯正之外,還要注意可能有弱視的問題,所以視力也要評估,如果檢查發現有遠視,可能要考慮是全調節性內斜視(fully accommodative esotropia),如果要矯正這類的內斜視,必須在睫狀肌麻痺下驗光(cycloplegic refraction)把眼鏡的遠視度數配足,A 下列何者的視覺問題較不會造成立體視(stereopsis)異常?,色弱,斜視,弱視,屈光異常,A 使用視網膜檢影鏡檢查病患,病患眼球在 180 度方向可用-1.00 DS 達到中和,在 90 度方向可用-2.00 DS 達到中和,若檢查距離為 50 公分,此病患的屈光度數為下列何者?,-2.00DS/-1.00DC × 090°,-3.00DS/-1.00DC × 180°,-1.00DS/-1.00DC × 180°,-4.00DS/-1.00DC × 090°,B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近視眼患者有可能是軸性近視,眼睛的調節範圍是指遠點和近點之間的距離,矯正遠方視力時,鏡片的物方焦點位置與眼睛的近點重合,正視眼看無限遠處時,不需要調節,C 有關屈光不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近視可能是源於眼球的屈折力(refracting power)太多或者是眼球前後徑(axial length)太長,正視是指來自無窮遠方物體的平行光線,在眼球調節放鬆的狀態下(accommodation relaxed),可以聚焦在該眼球的視網膜上,散光是指不同軸度方向的光線進入眼球後,無法聚焦在單一焦點上,遠視的眼球的遠點(far point)是位於眼球前方的實點(real point),D 某患者兩眼均近視 -5.50 D ,使用調節負鏡片法( minus lens to blur )測量調節幅度(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測試時慢慢的加負鏡片,雙眼均在-12.00 D 因持續性的模糊(sustained blur)而停止,其調節幅度為何?,7.00 D,8.50 D,9.00 D,6.50 D,C 關於隔板法/TIB 法(septum/Turville’s infinity balance)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可使用紅綠視標配合檢查,使用此法不可霧視雙眼,進行此法時無雙眼融像,檢查者手持遮擋板依序阻隔患者雙眼視野,以供視覺比較,A 使用交叉圓柱鏡驗證散光度數,以+/-0.25 D 圓柱鏡逐次修正散光。如原驗光度數為+2.00DS/+1.25DC×080,根據此度數調整,綜合驗光儀的鏡片度數,翻轉交叉圓柱鏡,發現白點位置在 80 度時視標比較清楚。經過修改散光度數後,再次翻轉交叉圓柱鏡,發現白點位置在 80 度時,視標仍然比較清楚,則驗光度數宜修正為下列何者?,+2.00DS/+0.75DC×080,+2.25DS/+0.75DC×080,+1.75DS/+1.75DC×080,+2.00DS/+1.75DC×080,C 受檢者調節幅度為 6.00 D,檢查結果近點為 50 cm,其遠點為下列何者?,眼後 33 cm,眼後 25 cm,眼前 25 cm,眼前 66 cm,B 視網膜檢影鏡(retinoscope)檢查,距離病患眼睛 66 cm 投射平行光,當加入-4.50DS/-1.75DC×090 時呈現中和,則此眼屈光度數為多少?,-6.00DS/-1.75DC×090,+1.50DS/-1.75DC×180,-3.00DS/-1.75DC×090,-3.00DS/-3.25DC×090,A "某一病人遠距的水平斜位為 4.0Δ 外隱斜位(exophoria),在病人兩眼前各加-1.00 D 鏡片後,測得其水平斜位 1.0Δ 內隱斜位(esophoria),其依據 gradient method 測得的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 AC/A ratio)為下列何者?",3,6,4,5,D "受測者檢影鏡檢查度數為-5.00DS/-1.50DC×180,進行試片檢查後結果如下:-4.25DS/-1.50DC×180 視力 20/30;-4.50DS/-1.50DC×180 視力 20/25;-4.75DS/-1.50DC×180 視力 20/20;-5.00DS/-1.50DC×180 視力 20/20。最正球面度最佳視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MPMVA)的度數為何?",-4.50DS/-1.50DC×180,-4.75DS/-1.50DC×180,-4.25DS/-1.50DC×180,-5.00DS/-1.50DC×180,B 對於一些無法測量遠視力的患者,對其測量近視力,近視力表一般放置在受測者眼前約多少距離?,35 cm,60 cm,1m,10 cm,A 關於角膜弧度儀測量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角膜弧度與屈光度換算公式 F =( n' - n )/ r,其中 n 為空氣折射率,n' 為角膜折射率,驗配隱形眼鏡搭配角膜弧度儀,可得知患者的角膜曲率半徑(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角膜弧度儀實際上測得的為前、後角膜弧度平均值,屈光不正的患者,透過角膜弧度儀測量角膜,可有助於了解為軸性或屈光性,C 當操作角膜弧度儀(keratometry)為患者量測角膜屈光度,假如患者角膜曲率半徑很大,已超出儀器可量測角膜屈光度數範圍(36.00 D ~ 52.00 D),則此時可以在角膜弧度儀前,面向患者眼睛處置入何種試鏡片(trail lens)來輔助量測,以測得患者正確角膜屈光度?,置入-1.25 DS,以擴增大約 9.00 DS 範圍,置入+1.25 DS,以縮減大約 9.00 DS 範圍,置入+1.00 DS,以縮減大約 6.00 DS 範圍,置入-1.00 DS,以縮減大約 6.00 DS 範圍,D "在單一清晰雙眼視覺區域(zone of clear and single binocular vision, ZCSBV)曲線圖中,透過那一條線就可以知道受測者的 AC/A 比值?",需求線(demand line),隱斜線(phoria line),"正相對內聚線(positive relative convergence line, PRC line)","負相對內聚線(negative relative convergence line, NRC line)",B 四個稜鏡度基底朝外檢測(4 prism diopter base out test)時看到融像聚散運動(fusional vergence movement),它是因下列那種現象所產生的反應?,複視(diplopia),抑制(suppression),偏心固視(eccentric fixation),弱視(amblyopia),A "在進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cylinder, JCC)前,必須確認患者度數已達最佳球面狀態(best vision sphere)讓最小模糊圈在正確的位置。下列那個測試方式不適合用來測試或確認最佳球面狀態?",改良式托林頓測試(modified Thorington test),最高正度數且最佳視力測試,加減度測試(plus/minus technique test),紅綠雙色測試(duochrome test),A 操作雙眼垂直稜鏡紅綠雙色平衡(dissociated duochrome balance)檢查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適用於不等視被檢者,適用於雙眼有不相等焦深的被檢者,不適用於不等瞳孔大小(anisocoria)被檢者,需在雙眼前加入足夠垂直稜鏡以分離影像,C "受檢者因為弱視的原因,兩眼的最佳矯正視力有明顯的差異。若要進行雙眼平衡檢測來平衡調節力(balance accommodation),下列雙眼平衡方法何者適用?①單眼霧視平衡(monocular fogging, modified Humphriss) ②稜鏡分離模糊平衡(prism-dissociated blur) ③交替遮蓋平衡(alternate occlusion) ④稜鏡分離紅綠雙色平衡(prism-dissociated duochrome)",③④,①②,②③,①④,D "在所有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下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都降低的情況,可能是白內障所造成,這是屬於下列何種對比敏感度損失型態(type of CS loss)?",Type II,Type III,Type I,Type IV,A 配戴有散光度數的眼鏡時,如果完全矯正後,受檢者戴上眼鏡有不適應的狀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減少圓柱透鏡度數,同時增加球面透鏡度數,可以改善調整後視力模糊的情況,調整圓柱透鏡的角度到接近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可以減輕不適應感覺,調整圓柱透鏡的角度到接近原來眼鏡的散光角度,可以減輕不適應感覺,調整圓柱透鏡的角度,同時增加圓柱透鏡的度數,可以改善調整後視力模糊的情況,D 下列何種現象與弱視(amblyopia)最無相關性?,夜盲(nyctalopia),偏心注視(eccentric fixation),擁擠效應(crowding effect),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變差,A 因視覺上的刺激不足(inadequate visual stimulation),而導致視覺傳遞路徑(visual pathway)無法正常發展的現象,稱之為下列何者?,斜視,散光,弱視,假性近視,C 進行 LogMAR 視力表測量時,從最上方第一行至 0.50 全部答對,且再小一行可多辨識兩個字母,則其 LogMAR 視力值應記錄為多少?,0.58,0.46,0.44,0.54,B 己知受驗者的遠點在無限遠而近點在 20 cm,則其調節幅度為:,5D,4D,3D,6D,A 有關散光(astigmatism)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幾乎所有的眼睛都會有一些少量的不規則散光(irregular astigmatism),順散光與逆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都是規則散光(regular astigmatism)的一種,矯正順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可以用正的圓柱鏡(plus cylinder lens),而且該圓柱鏡的軸(axis)要放在 180 度或 180 度附近,在兒童較常見的散光為順散光,C 正視眼患者其調節近點(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為 8 cm,其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為下列何者?,10.5 D,12.5 D,8.5 D,6.5 D,B 等量屈光差的遠視患者與近視患者,如果他們的調節幅度量相等,則他們的調節近點(眼睛可以看清楚的最近距離)的表現如何?,未矯正屈光差時,近視者>遠視者,未矯正屈光差時,遠視者=近視者,矯正屈光差後,遠視者>近視者,矯正屈光差後,遠視者=近視者,D 當測量垂直性斜視時,右眼看的物體高於左眼,患者為何類型的斜視?,右眼下斜,右眼上斜,右眼內旋,左眼下斜,A 下列何者非弱視常見的原因?,遮蔽性因素(白內障、眼瞼下垂等),屈光異常(遠視、近視、不等視等),心理因素,斜視,C "關於內聚性調節力與內聚力的比值(convergent accommodation/convergence ratio, CA/C ratio),下列何種情形通常測量到的數值會比較高?",老花眼,年輕人的遠視眼,年輕人的近視眼合併散光,年輕人的近視眼,B 受檢者 35 歲,透過視網膜檢影鏡、綜合驗光儀(phoropter)、交叉圓柱鏡等測得矯正度數,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再次利用紅綠色標測試來檢測,來確定目前的最佳視力是由最大的正球面鏡度數(或者最小的負球面鏡度數)所提供,一般雙眼平衡檢查可以利用 3Δ 到 4Δ 的稜鏡分別放在病人的右眼(基底朝上)與左眼(基底朝下),一般雙眼平衡檢查應該要一次執行一眼,因此要遮住沒有檢查的另外一眼,如果受檢者因為黃斑部病變等導致兩眼之間的最佳矯正視力不同,一般不需要雙眼平衡檢查(binocular balance),C 關於正切視野圖測驗(tangent screen testing),下列敘述何者錯誤?,1 m2大的正切圖會比 2 m2大的正切圖來的更仔細跟精準,最好的燈光是均勻的 7 foot-candles,需戴著矯正度數的單眼測驗,可測量中央視野 30°位置,A 屈光不正患者戴上-1.00 DS 的隱形眼鏡後,測得其遠點為眼前 50 cm,該患者屈光不正度數為?,+2.00 D,-1.00 D,-3.00 D,-2.00 D,C 對一位近視 1.00 DS 的患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若需要全矯正,須配戴-1.00 DS 鏡片,若不考慮其他眼睛疾病,未矯正之視力值約為小數點制 0.1 左右,未矯正時,遠點在眼後 100 cm 處,未矯正時,平行光進入眼睛,成像在視網膜後方,A "某正視眼(emmetropia)患者,看遠時是正眼位(orthophoria),若此病患的調節性內聚力/調節力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ratio, AC/A ratio)為 1,請問此病患看近時,最有可能的眼位為下列何者?",內斜位,下斜位,上斜位,外斜位,D 進行視網膜檢影後測出來的度數不盡理想,先將散光度數移除並把眼睛霧視至 20/40 左右,同時選用散光鐘面圖(clock dial chart)檢測。此時患者表示十二點鐘與一點鐘中間的線條顏色最深最明顯,若您以負圓柱透鏡矯正,散光軸度應放在幾度?,165 度,15 度,105 度,75 度,B 在赫希柏格檢測(Hirschberg test)中,必須觀察那種 Purkinje 影像?,第三影像,第二影像,第一影像,第四影像,C 無晶體(aphakia)的病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屈光值會如何呈現?,軸性近視(axial myopia),軸性遠視(axial hyperopia),屈光性近視(refractive myopia),屈光性遠視(refractive hyperopia),D 相較於馬竇氏鏡測量,改良式索林頓技巧(modified Thorington technique)之優點為何?,它提供了調節(accommodation)控制,它需要搭配稜鏡(prism)進行測量,它可以用來作遠距離測試,它是一種客觀性測驗(objective test),A 有關近點內聚力檢查(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下列敘述何者錯誤?,當觀察到受測者有一眼往外移動,此為自覺式近點內聚力破裂點,近點內聚力是雙眼維持單一影像的最大內聚力之視軸的交匯處,視標移動過於緩慢,對於較年輕的受測者容易失去耐性,破裂點大於 5 cm,恢復點大於 7 cm,可能有內聚力不足的現象,A 實行立體視覺檢查,患者表示戴上偏光鏡後,圖形一樣為平面狀,表示為下列何者?,內聚作用(convergence),調節靈敏性(accommodative facility),抑制現象(suppression),調節作用(accommodation),C 有關瞳孔尺寸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瞳孔大小對主觀視力沒有影響,瞳孔大小對光束的聚散度(vergence)會有影響,瞳孔大小對視網膜上模糊圈的大小沒有影響,瞳孔大小對屈光不正的程度沒有影響,D 以雙色測試(bichrome)或紅綠測試(red-green test)驗證,得到自覺式驗光的初步結果,再加上+1.00 D 的球面鏡霧化(fogging)之後,病人應表示何色的視標較清楚?,一樣清楚,無法判斷,紅色,綠色,C 在使用裂孔板(stenopaic slit)驗光時,當裂孔在 70 度方向時為-3.00 D,160 度方向時為-4.00 D,則此處方為何?,-4.00DS/-3.00DC×160,-3.00DS/-1.00DC×070,-3.00DC×070/-4.00DC×160,-3.00DS/-4.00DC×160,B 若角膜弧度儀測出 42.00 D 在 180 度,45.25 D 在 90 度上,自覺式驗光度數值為球面度-5.50 D,配戴下列何種隱形眼鏡是較為合宜的建議?,軟式散光隱形眼鏡,硬式後弧散光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硬式隱形眼鏡,C 驗光檢查時,為了刺激單眼的調節作用,使用下列何種鏡片最合適?,凸透鏡,凹透鏡,偏光鏡,稜鏡,B 以±0.25 D 之交叉圓柱鏡驗證散光度數,如初始驗光度數為-1.50DS/-1.50DC×100,當重複翻轉兩次交叉圓柱鏡,修正兩次圓柱鏡度數,發現紅點位置在 10 度時,視標都會比較清楚,則驗光度數宜修正為何?,-1.50DS/-1.00DC×100,-1.25DS/-2.00DC×100,-1.75DS/-1.00DC×100,-1.50DS/-2.00DC×100,C 下列那項檢查比較不能知道病人是否有眼位異常?,布魯克納檢測法(Brückner test),赫希伯格檢測法(Hirschberg test),亂點 E 卡(random dot E cards),克氏檢測法(Krimsky test),C 有關無水晶體患者(aphakia)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高度近視 ②高度遠視 ③沒有第一及第二 Purkinje 影像 ④沒有第三及第四 Purkinje 影像,②③,①④,①③,②④,D 視力表依所測視力功能的不同,可分為數種形式。下列何種視力表可用以檢測偵測型視力(detection acuity)?,史奈侖視力表(Snellen chart),柵欄視力表(grating chart),圖形視力表(Lea symbols),C 字視力表(Landolt C chart),B 關於下列檢查結果與解讀之敘述,何者錯誤?,利用柯林斯基檢查(Krimsky test)發現,利用一個 30 稜鏡度基底朝外的稜鏡,可以讓光點都位在兩眼的瞳孔中心,表示這個病人可能有內斜視 30 個稜鏡度,利用赫斯伯格檢查(Hirschberg test)發現一個光點位在右眼瞳孔中心,一個光點位在左眼瞳孔外側緣,表示這個病人可能有內斜視,一個大的正 kappa 角(a large positive angle kappa)會看起來像內斜視,kappa 角(angle kappa)會影響赫斯伯格或柯林斯基檢查的判讀,C 有一眼鏡處方如下:-5.00DS/-5.00DC × 180°,若想降低散光度數配鏡,則下列處方何者最不適合?,-5.50DS/-4.00DC × 180°,-5.75DS/-3.50DC × 180°,-6.00DS/-3.00DC × 180°,-7.00DS/-2.50DC × 180°,D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雙凸透鏡放在任何介質中都是正透鏡,兩個厚透鏡組合後的屈光力等於兩透鏡屈光力相加之和,與間距無關,受檢者遠視可能是屈光性遠視,閱讀環境明暗度影響瞳孔大小,與景深無關,C 視標置於受測者眼前 40 cm 處測得近距離眼位 6△eso,其遠距離眼位(at 6 m)為 3△eso,此受測者瞳孔間距為 66 mm,則其 AC/A 比值為何?,4.2,5.6,6.6,7.8,D 遠距離矯正視力接近 20/30,最適合利用下列那一種工具判斷是否為屈光未完全矯正?,融像性交叉圓柱鏡,偏光鏡片,針孔,稜鏡,C 有關處方近用加入度(ADD)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大多數近用加入度的處方,雙眼應該一致,若兩眼測量出的近用加入度不一樣,應重做測試或確認其遠距離處方之雙眼平衡檢查結果,健康條件不佳的患者可能會要求高於其年齡或工作距離所需的近用加入度,當檢查出的近用加入度低於患者年齡或工作距離所需時,應考量其遠距離處方是否有正度數不足或負度數過量之情形,D 利用裂孔板進行度數確認,裂孔在 60 度位置最佳視力球面度+2.50 DS,轉差 90 度後得到最佳視力球面度 -1.75 DS,基於以上數據,受測者此眼屈光度為下列何者?,+2.50DS/-1.75DC×150,+2.50DS/-4.25DC×150,+2.50DS/-1.75DC×060,+2.50DS/-4.25DC×060,D 進行 von Graefe 眼位測試時,下列那一注意事項正確?,視標應選擇較優眼視力值再大一行之單個字母,將 6ΔBU 稜鏡放置於右眼,12ΔBI 稜鏡放置於左眼前,旋轉稜鏡時速度約為每秒 5 個稜鏡量,若受測者反映只有看到一個視標,應確認是否打開雙眼並輪流遮蓋兩眼,D 有關造成視網膜檢影鏡檢查誤差之可能原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瞳孔過大之受測者,其中心反光與周邊反光移動速度不一,造成正球面度數者會於瞳孔中心觀察到順動,周邊則會出現逆動反光,對於角膜或水晶體出現混濁狀況者,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時可考慮縮短工作距離,增加反光亮度,以得到較可靠之判斷結果,年輕的受測者未能完全放鬆調節,可能造成近視患者之度數被低估,遠視患者之度數被高估,視網膜檢影鏡檢查過程中,朝受測者視軸之顳側偏離的角度不應超過 5 度,否則可能造成大於 0.50 D 之度數誤差,C 下列何種散光其遠方平行光線聚焦形成的兩條主焦線(focal lines)跨在視網膜一前一後之兩側?,混合性散光,複合性遠視散光,單純性近視散光,單純性遠視散光,A 在測量散光時,需按照何種步驟?,先測量散光度數,再測定散光軸度,先確定球面度數,再測量散光度數,直接測量散光度數,先測定散光軸度,再測量散光度數,D 偏光圖平衡法(polaroid/vectographic balance)檢查的目的為下列何者?,確認兩眼的屈光度是否一致,確認兩眼對刺激的調節反應是否一致,確認兩眼都沒有抑制的現象,確認兩眼的矯正視力是否一致,B 有關弱視之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斜視有可能造成兒童視力不良,斜視若引起弱視,通常是雙眼弱視,不等視有可能造成兒童視力不良,白內障有可能造成兒童視力不良,B 在靜態視網膜檢影法(static retinoscopy)檢測過程中,當檢查者以平行光看到「逆動(against motion)」之光束,最有可能是下列何種情況?,受測者有中度遠視,遠點在檢查者眼睛的後方,遠點(far point)在受測者眼睛的後方,受測者有高度近視,D 用散光鐘面圖(clock dial chart)做散光檢查時,下列檢查步驟何者不合適?,一律都霧視 0.50 D 以保障最小錯亂圓接近視網膜上,在視網膜檢影鏡檢查結束後,將散光的部分去除,再使用散光鐘面圖做散光檢查,增加負散光軸上的散光度數使散光圖形上的線條都一樣清楚,從患者看散光圖形上的清楚線位置來判斷患者的負散光軸,A 內斜視(esotropia)與下列何者較為相關?①老花(presbyopia) ②遠視(hyperopia) ③內聚力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④高 AC/A 比值(high AC/A ratio),②④,①③,①②,③④,A "有關進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ackson cross cylinder, JCC test)測試,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如果 JCC 散光結果和初始相差 1 D,只要重新確認散光度數即可,通常先確認散光軸度再確認散光度數,除非電腦驗光散光不超過 0.50 D,"先進行 JCC 測試再測單眼最大正球面度最佳視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MPMVA)的球面度數",標示比受測者單眼自覺式驗光的最佳視力小一行的視標,B 正視眼用負鏡片測量眼球調節幅度,在 40 cm 距離用了-2.00 D 時,受檢者表示視標開始模糊,無法持續看清楚。則此眼的調節幅度是多少?,2.50 D,1.50 D,4.50 D,3.50 D,C 因年齡與屈光度的不同,老花暫時加入度的選擇將有所差異。50 歲遠視+1.00 D 的患者,建議使用的老花暫時加入度應為下列何者?,+1.75 D,+0.75 D,+1.25 D,+2.25 D,A 有關眼睛的調節(accommodati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眼睛的調節是受到副交感神經刺激的調控,眼睛調節時,可以改變眼睛看清楚東西的最近點距離,眼睛調節時,水晶體的懸韌帶(zonular fibers)會比較緊,眼睛調節時,水晶體會比較凸,C 下列何者較不可能為魏氏四點檢查結果?,立體感良好,右眼抑制,雙眼融像(fusion),雙眼複視,A 遮蓋檢驗(cover test)結果,看遠方 6 公尺處有 10 稜鏡度的外隱斜位,看 40 公分處為正眼位,兩眼瞳孔距離看遠方為 60 mm,看近處為 57 mm,以眼斜位計算法(phoria method)得到的調節性內聚力與調節力比值(AC/A ratio)為:,12/1,6/1,10/1,8/1,C 下列何者屬於魏氏四點(Worth four-dot)檢測的評估作用?,調節靈巧性,平面融像能力,調節幅度,立體視覺,B 鏡片處方為 +1.00DS/+0.50DC×090,則其屈光狀態是下列何者?,複合性遠視散光,單純性遠視散光,單純性近視散光,複合性近視散光,A 有關近視眼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近視眼的遠點位於眼球後,近視眼的近點位於眼球內,平行光線進入近視眼的眼球,成像在視網膜之後,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D "50 歲之受測者進行融像性交叉柱鏡測試(fused cross cylinder, FCC),雙眼加入 +1.25 D 暫時加入度,將近點桿視標放下後,受測者認為橫線組比較清楚,再於雙眼同時加 +0.25 D 鏡片後,認為橫線組仍較清楚,再加入 +0.25 D 鏡片後,認為直線變得較橫線清楚,則其檢查結果應紀錄為:",FCC=+0.25 D,FCC=+1.50 D,FCC=+0.50 D,FCC=+0.75 D,B 視網膜檢影鏡檢查距離病患眼睛 66 cm 投射平行光,使用鏡片-3.50 D 在垂直方向呈現中和,-2.00 D 在 180 度呈現水平方向,病患此眼屈光狀態最可能為何?,-3.50DS/-1.50DC×180,-3.50DS/-1.50DC×090,-5.50DS/-3.50DC×180,-1.50DS/-1.50DC×090,A 有關驗度儀(lensometer)的測量可以獲得下列何種資訊? ①後頂點屈光度(back vertex power)②前表面弧度(front surface curvature)③光學中心位置(optical center position),①②③,僅①②,僅②③,僅①③,D 關於視網膜檢影鏡檢查,下列何者錯誤?,眼底反光光束的移動方向和視網膜鏡光束的移動方向相同的現象叫順動(with motion),檢查者觀察到順動時,欲趨近中和點(neutrality),應增加凸透鏡度數,視網膜檢影鏡檢查是歸屬於他覺式驗光(objective refraction),眼底反光充滿被檢查者的瞳孔,眼底反光光束不會隨著視網膜鏡的擺動而移動的現象叫逆動(against motion),D 有關調節幅度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恰當?,通常使用推近法(push-up),若對幼小患童無法了解「模糊點」,可以使用移遠法(pull-away),可以是單眼,也可以是雙眼的測量,最好使用史耐倫視力表 0.1 的視標大小當作測試的目標,最好在驗光後,以驗光之後的度數實施這項測驗,C 關於視網膜檢影鏡法(retinoscopy)檢查時,被檢查者眼球在 180 度及 90 度的方向,皆可以+3.00 D 達到中和,若檢查距離為 67 cm,被檢查者的屈光度數為下列何者?,+1.50 DS,+4.50 DS,+6.00 DS,+3.00 DS,A LogMAR 0.3 的視力相當於多少的 Snellen(史耐倫)與 Decimal(小數)?,6/18,0.5,6/12,0.5,20/60,0.3,20/40,0.3,B 有關複視(diplopia)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散光也可能造成複視,第 3 對腦神經麻痺可能造成複視,白內障即使沒有斜視,也可能造成單眼性複視,單眼性複視(monocular diplopia)可以用 Parks 三步驟進一步區別其原因,D 當以條狀視網膜檢影鏡(streak retinoscopy)檢查一位 7 歲大,已睫狀肌麻痺之男孩時,若發現中央光線為順動,但周邊光線為逆動,何者為最有可能之原因?,白內障,球面像差,睫狀肌麻痺不全,圓錐角膜,B 近方閱讀附加度測量時,下列那一項為非主要的檢測依據參考?,調節力,工作距離,焦深,遠方度數,D 遠視眼的物體成像聚焦在下列何處?,視網膜後,視網膜上,水晶體內,玻璃體內,A 有關交替遮蓋測試(alternating cover tes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無法區分斜視或隱斜位,加上稜鏡可以測量出隱斜位量及斜視量的大小,可以判斷隱斜位或斜視的方向及類型,檢測時受檢者一直維持雙眼融像,D 有一種斜視檢查方法是利用觀察病患角膜上的光反射位置,來估計此病患斜視量的大小,此項檢查的名稱為下列何者?,馬竇氏鏡檢查(Maddox rod test),魏氏四點檢查(Worth four-dot test),赫斯伯格檢查(Hirschberg test),遮蓋檢查(cover test),C "一位 20 歲近視患者檢查視力(除近視眼外,眼睛健康),進行視網膜檢影鏡檢查後,有關最高正度數且最佳視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MPMVA)測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若+1.00 DS 霧視視力只降不到一行,應繼續加入正球面度數來達到霧視效果,慢慢減少霧視度數至患者可以看到 20/20(1.0)的視標即為 MPMVA,若視網膜檢影的矯正度數非常精確,當在檢影度數加入+1.00 DS 的霧視時,視力約會降 4 行,每減少一個+0.25 DS 的霧視時,需確認患者有更佳的視力且讀到更多,B 大部分的角膜弧度儀(keratometry)測量範圍通常只有在 28~60 D 之間,若欲測量一圓錐角膜之弧度,其角膜弧度最高可能會接近在 75 D 或更陡,欲使用擴張鏡片(auxillary lens)以擴張測量角膜弧度的範圍,下列擴張鏡片與修正係數的選擇,何者最適當?,+1.25 D,修正係數 1.166,+2.25 D,修正係數 1.3126,-l.25 D,修正係數 0.9123,-1.00 D,修正係數 0.8576,B 針對有雙眼視覺問題的人,調整度數對下列何種測驗結果最有影響?,固視偏差(fixation disparity),AC/A 比值(AC/A ratio),眼外肌運動(extraocular motility),遮蓋測驗(cover test),B 下列何者比較可能有正常之 AC/A 值?①內聚力過度(convergence excess) ②開散力不足(divergence insufficiency) ③基本內隱斜位(basic esophoria) ④融像聚散功能不良(fusional vergence dysfunction),①②,②④,①③,③④,D 操作裂孔板驗光(stenopaic slit refraction)檢查時,被檢眼在裂孔 40 度角方向矯正視力為 0.6,度數為-1.75 D;在裂孔 110 度角方向矯正視力為 0.8,度數為-2.50 D,此時裂孔板落焦在眼內與矯正鏡片度數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眼內 130 度角焦線比 20 度角焦線更靠近視網膜,矯正鏡片度數為-1.75DC×040 與-2.50DC×110,矯正鏡片度數為-1.75DS/-0.75DC×040,眼內 20 度角焦線比 130 度角焦線更靠近視網膜,D 測量老花眼鏡度數時,何者錯誤?,一正視眼,調節幅度為 2.0 D,希望看清楚眼前 30 公分的字,可配戴+2.00 D 的老花眼鏡,一近視-2.00 D 眼睛,調節幅度為 2.0 D,希望看清楚眼前 30 公分的字,可不須配戴老花眼鏡,一遠視 2.00 D 眼睛,調節幅度為 2.0 D,希望看清楚眼前 30 公分的字,須配戴+2.00 D 老花眼鏡,雙眼的調節幅度會比單眼調節幅度多 0.5 D ~ 1.00 D,C 角膜弧度儀無法檢測下列何者?,觀察患者眼睛角膜中央的完整情形,估計患者的散光度數,驗配眼鏡時患者需要的屈光度數,驗配隱形眼鏡時的眼睛角膜弧度,C 關於操作交替遮蓋測驗中(alternating cover test),病患「所看到的目標移動(perceived target movement)」,即所謂 phi phenomen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若病患觀察到目標的移動是斜方向的移動而不是水平的移動,我們會懷疑病患有垂直的隱斜位(vertical phoria),"對於斜視的病人,若是有「協調的異常視網膜對稱(harmonious 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 HARC),此方法亦可使用",可以使用稜鏡棒或單一的稜鏡片測得病患的隱斜位(phoria)或斜視(tropia),對於外隱斜位(exophoria)的病人,在操作交替遮蓋測驗時,他(她)會觀察到同方向的目標移動,B 當用推近法測量單眼調節幅度量時,所得的值低於一般常態年齡的值,屬於下列那個狀況?,會聚調節不足,會聚調節過多,調節過多,調節不足,D 有關眼睛遠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人眼不使用調節力時所能看清楚最遠的點,遠點不可能在眼球後方,近視眼與遠視眼的遠點都一樣,人眼使用最大調節力時所能看清楚的點,A 立體視檢測方法,常因有單眼線索或患者斜角觀看,而導致不準確的檢測結果,下列何者檢測不會有此影響?,Titmus 蒼蠅立體檢測,Frisby 玻璃板立體檢測,Randot Circle 亂點圓立體檢測,TNO 蝴蝶及圖形立體檢測,D 一位 20 歲的患者進行自覺式驗光,以紅綠雙色檢查(duochrome)一直無法調整到紅綠的視標一樣清楚,當加入+0.25 DS 時紅色視標比較清楚(綠變紅),但拿掉它時又變回綠色視標比較清楚(紅變綠) 。若要再進行傑克森交叉圓柱鏡(JCC)測量散光,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應該留在紅色視標清楚,因為紅色清楚時年輕患者可以透過調節將最小模糊圈調至視網膜上,應該留在紅色視標清楚,因為紅色清楚時代表最小模糊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已經精準的在視網膜上,應該留在綠色視標清楚,因為綠色清楚時代表最小模糊圈已經精準的在視網膜上,應該留在綠色視標清楚,因為綠色清楚時年輕患者可以透過調節將最小模糊圈調至視網膜上,D 下列那種類型之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與調節性內斜視(accommodative esotropia)最為相關?,遠視,老花,散光,近視,A 下列何種類型的內聚力(convergence)會影響計算型 AC/A(calculated AC/A)比值,並為導致梯度型 AC/A (gradient AC/A)正常值低於計算型 AC/A 之值?,調節性內聚(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張力性內聚(tonic convergence),融像性內聚(fusional convergence),近感知內聚(proximal convergence),D 色覺異常不包括下列何者?,全色盲,色盲,色弱,色散,D 針孔視力的提升,對於下列何者情況不顯著?①視網膜病變 ②圓錐角膜 ③白內障 ④輕度近視散光,①②③,僅②④,僅①④,僅①③,D 使用負鏡片法檢測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時,將近用視標擺放於 33 公分處,假設受檢者遠距度數為 OU-2.00 DS,逐步加入-0.25 DS,完成檢查後,綜合驗度儀上顯示的度數為-5.00 DS,則此受檢者的調節幅度最接近為何?,8.00 D,6.00 D,5.50 D,3.00 D,B 下列有關 Pelli-Robson 字母對比敏感度測試之敘述,何者錯誤?,適合用於低視能、中重度白內障、視神經炎、多重硬化症、視覺傳導路徑缺失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主要用於測驗低空間頻率(low spatial frequency)之對比敏感度,相較正弦波光柵(sine-wave grating)對比度測試,其測試結果可重複性較佳,檢測過程受測者必須在 10 秒以內辨識靠近對比敏感閾值之視標,D 對於只有短暫記憶的被檢者,根據 LeVine(1990)等人之研究,下列何種檢測方法較不適用?,紅綠雙色法測試,傑克森交叉圓柱鏡測量,鐘面輻射狀圖測量(clock dial chart test),裂隙片測量(stenopaeic slit test),B "有關動態視網膜檢影鏡單眼評估法(monocular estimation method, MEM)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操作過程中無須遮蓋單眼,檢查時要求受檢者注視嵌附在檢影鏡上之視標,若見順動光影,逐漸加多正球面度鏡片,留置於綜合驗光儀或試鏡架上,直至中和,可用於測量調節反應(accommodative response)與診斷雙眼視覺異常,C